中國航母山東號一周內兩次穿越呂宋海峽,恰好卡在美菲"肩并肩"軍演期間。這支由6艘戰艦護航的編隊,先在菲律賓北部海域亮相,接著突然調頭殺個回馬槍,最后選在山東艦服役八周年紀念日(4月26日)重返南海。
美軍也沒閑著,首次在菲律賓巴坦島部署能打185公里的陸基反艦導彈,雙方明牌對壘的火藥味隔著屏幕都能聞到。
這波操作根本不是簡單的"路過"。要知道呂宋海峽是突破第一島鏈的咽喉要道,山東艦選在美菲演習高潮時反復橫跳,擺明了是要測試對方的反介入能力。
專家點破關鍵:中國在演練"戰時強行突破"的劇本。更微妙的是時間線——山東艦前腳剛在臺灣東部完成戰備巡航,后腳就出現在菲律賓海域,這種跨戰區機動能力展示,比單純秀肌肉更有戰略深意。
美軍陸基導彈的部署暴露了戰略焦慮。Nmesis系統看似先進,但把反艦導彈綁在遙控車上部署前沿島嶼,本質上是在復制中國在南海的"導彈游擊戰"思路。
蘭德公司專家希思說得委婉,說這是"展示聯盟決心",實則暴露了美軍航母不敢輕易靠近的現實。想想看,要是尼米茲級航母坐鎮演習區,還需要靠車載導彈撐場面嗎
這種"以陸制海"的被迫選擇,恰恰印證了解放軍區域拒止戰略的有效性。
菲律賓成了最大變量。小馬科斯政府一邊開放9個軍事基地給美軍,一邊默許中國航母在自家門口巡航,這種走鋼絲策略能玩多久?
別忘了2016年南海仲裁案裁決至今形同廢紙,現在美軍導彈部署到巴坦島,等于把菲律賓綁上戰車,這種"保護"代價可能是喪失戰略自主權。
航母動態背后是技術代際的暗戰。山東艦這次完成130次艦載機起降,雖然比不過美軍航母日均150架次的效率,但配合福建艦即將海試的電磁彈射技術,中國正在構建"滑躍+彈射"的雙航母戰術體系。
更值得警惕的是作戰理念轉變——從單純監視演習到復雜電磁環境下的實戰化演練,說明解放軍海軍正在把遠海訓練從"打卡簽到"升級為"真刀真槍"。
這場博弈的勝負手可能在第三國。日本防衛省精準公布山東艦坐標,暴露了美日菲情報共享的深度;越南近期加速采購潛艇,東盟國家軍費普遍增長20%以上,說明地區國家正在用腳投票。中國航母編隊未來穿越頻次如果突破"季度一次"的節奏,很可能觸發連鎖反應——比如日本加速"出云號"航母化改造,或者澳大利亞重啟海軍擴張計劃。
說到底,山東艦的兩次穿越不是終點而是起點。當美軍不得不靠陸基導彈彌補海上劣勢,當中國航母開始常態化"繞島巡航",當地區國家軍購清單越來越長,西太平洋的軍事平衡正在經歷冷戰以來最劇烈的重構。
接下來要看五角大樓如何調整"太平洋威懾倡議"的預算,以及福建艦正式服役后會不會出現中美航母在南海"同框"的名場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