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項目提出至今,已經至少有6個年頭。按理說,中俄有著高度政治互信、密切的高層互動以及現實的能源合作需要,這一項目應該早就能盡快落地才對。但現實是,談了這么多年,中俄連建設方案都還未敲定,究其原因,還是在路線的選擇上,中俄未能完全達成一致。
從地圖上來看,俄方管道天然氣要從西伯利亞輸入中國,有三套路線方案可以選。
第一:從俄方境內,穿越阿爾泰山脈,直接接入我國西部地區。優點顯而易見,直接聯通省去了過境費,而且最大程度確保了這條天然氣管道的安全。但缺點也很明顯,阿爾泰山脈地處地震活躍帶,而且不少區域都是永久凍土區,增加了施工難度和建設成本。
第二:途經哈薩克斯坦,接入我國西部地區。去年11月份,普京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期間,就曾與哈方討論了能源合作。哈方官員也證實,俄哈正在討論對華輸氣合作事宜。不過這一方案,已經被中方否決。據俄媒4月15日報道,我國駐俄大使張漢暉在出席歐亞石油天然氣論壇時表示,俄方經由哈薩克斯坦向中國輸送天然氣是不現實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哈薩克斯坦現有的一條輸氣管道已經滿載,無法負擔中俄新增的輸氣量。二是中方在中西部地區,已經有了成熟的輸氣管道,“西伯利亞力量-2”號的路線上,中方自然更希望直接接入東部地區。
雖然普京的計劃被中方否決,但并不代表“西伯利亞力量-2”號項目就告吹了。張漢暉大使已經向俄方交底,中方對俄液化天然氣非常感興趣,預計今年俄方的對華供應量將超過去年。此外,張漢暉大使還表示,“西伯利亞力量-2”號必然會落地,目前中俄正在探討中,主要是路線問題。
目前來看,第三套方案,也就是經由蒙古國的方案最有可能被選中。由俄西伯利亞地區穿越蒙古國,進入我國東北地區,最終接入我國東部天然氣主干網。這條路線有兩大優點,一個是距離上更近,相比哈薩克斯坦路線以及中俄直通的路線,途經蒙古國不需要橫穿我國中西部地區,而且接入東北主干網后,僅需數百公里,就可以直達京津冀等天然氣需求量大的區域。
二是建設難度和成本更低。俄方境內部分有現成的天然氣管道,蒙古國西部地區以草原、山地為主,建設難度較低,中國境內同樣有現成的管道網絡。所以綜合來看,蒙古國路線路程最短、成本最低,也是過去幾年里中俄討論的主要路線。
不過外界普遍還有一個擔憂,那就是途經蒙古國,是否會存在地緣風險。因為這些年來,蒙古國一直推行“第三鄰國”的戰略,與美西方的合作日益密切。有了“北溪-2”號的先例,中俄確實有必要加以提防。不過就現實情況來看,這種風險依舊是可控的。
蒙古國四面與中俄交界,在能源、經濟等大部分領域,都對中俄嚴重依賴。過去推行“第三鄰國”戰略,無非是想要對沖中俄的影響力,但其地緣位置已經決定,蒙古國只要尚存一絲理智,就不會倒向美西方,更不會打中俄天然氣管道的主意,因為相應的后果他們根本承擔不起。
總的來看,既然中方否認了經由哈薩克斯坦的方案,那么接下來的談判,大概率還是圍繞經由蒙古國的方案。中俄有著現實需要,路線、價格這些都可以通過談判解決,項目落地只是時間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