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斯大林墳墓被挖開,軍官們將其從水晶棺中抬了出來,迅速剝去他軍服上的金鈕扣,換上銅紐扣,隨后將他裝入一口普通棺材,這到底怎么回事?
1953年3月5日深夜,蘇聯迎來了一個“噩耗”,被稱之為“民族領袖”的斯大林永遠長眠,第二日清晨,斯大林去世的消息向蘇聯全面傳播。
斯大林如同睡著了一般,只是再也沒有“機會”醒來,他的靈柩被陳列在聯邦議院,告別儀式持續了整整3天3夜。
經過蘇聯一眾領導的商議,將斯大林安葬在列寧墓中,然而,在1961年11月的一天深夜,存放斯大林遺體的水晶棺突然被抬出……
“斯大林生前違背列寧遺囑,不應該被葬在列寧身旁!”
赫魯曉夫聲音低沉而又嚴肅,向眾人宣布了一個“事實”,而這便是他執意將斯大林水晶棺移出列寧墓的理由嗎?
在進行這一“秘密行動”之前,赫魯曉夫作為蘇聯的領導人,在蘇共代表會議之上,宣布了這一項重大的決定。
“這怎么行,萬萬不可啊!”
蘇聯眾位領導議論紛紛,對赫魯曉夫這有些“倉促”的決定提出質疑,眾人眼神晦暗不明,在心中思考著什么,而他們腦海中不由自主浮現出當初那一幕……
那是1943年,斯大林做出了一項決定:槍決列昂尼德!
列昂尼德是赫魯曉夫最為疼愛的一個兒子,得知斯大林的決定,赫魯曉夫瞬間慌了神,再沒有了往日的果決與從容淡定。
為了挽救兒子的生命,赫魯曉夫跪在斯大林腳下,且兩次下跪,額頭上耀眼的紅觸目驚心。
為了讓斯大林手下留情,赫魯曉夫放棄了所謂的尊嚴,然而當他充滿祈求的眼神望向斯大林的時候,等來的只是斯大林一句:“去見他最后一面吧!”
這句話讓赫魯曉夫瞬間失去了所有的勇氣,55歲的赫魯曉夫倉促前往刑場,看到的是兒子列昂尼德那具冰冷的尸體,臉上盡是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傷。
只是在那之后,赫魯曉夫似乎忘記了所有的悲痛,他一如既往的工作,甚至再沒有在別人面前提起自己那個被槍決的兒子。
但往日赫魯曉夫跪在斯大林身旁磕頭求情的那一幕,卻印在了很多人腦海中……
眾人的思緒漸漸回籠,他們心中涌現了一個可怕的想法,但誰也不敢戳破,赫魯曉夫做出的決定不容更改,在一個深夜,莫斯科紅場全面警戒。
士兵們嚴陣以待,神情莊重而又肅穆,他們收到緊急命令,務必在天亮之前,將斯大林的遺體從列寧墓中移出。
這是一個秘密決定,在當時,只有蘇聯一些極為重要的領導知情,赫魯曉夫的意思很明顯,一定要將影響降到最低。
斯大林對蘇聯做出的貢獻很大,影響也十分深遠,斯大林在位執政29年,讓蘇聯成為世界大國。
即便后來去世后,有一些關于他不好的言論,但那些“流言蜚語”與斯大林曾經做出的成就相比,也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若是將斯大林遺體從列寧墓中移出,勢必會引起不小的動蕩,為了表面的“風平浪靜”,赫魯曉夫一錘定音,動手務必要快、準、狠、讓過去徹底成為過去。
按照赫魯曉夫在會議中所說的流程,衛兵們有條不紊地進行,他們將陵墓用膠合板圍住,用來隔絕視線,而后小心翼翼將斯大林墳墓挖開,直到那副水晶棺展現在眾人面前。
幾名軍官立刻上前,他們伸出沉重的雙手,緩緩打開了那具塵封了8年之久的水晶棺,斯大林的遺體陳列其中,遺容未變,依舊如同睡著了一般。
水晶棺打開后,一名軍官迅速剝去斯大林軍服上那象征著往日榮譽的金鈕扣,而后換上一枚不那么起眼的銅紐扣。
原本精心打造的水晶棺也變成了一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棺材,棺材被迅速“封”上,而后被抬出,轉移到別的地方。
這個過程極為迅速,從斯大林墳墓被挖開,再到遺體轉移,只用了大概一個小時的時間,在眾人不知情的時候,紅場內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信息來源:《1961年 斯大林遺體被倉促移出列寧墓》——鳳凰資訊2006年12月8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