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蘇姆人是非洲人和閃族語系的阿拉伯人以和平交融的產物。自公元前1000年起,后者就小股小股地移居到高低不平的埃塞俄比亞高原。通婚帶來了文化的豐富,文化的豐富充分反映在巨大的宗教方尖碑上。方尖碑是用單塊石頭砌鑿而成的,它的精確度令人難以置信。由于引進了耕犁和灌溉技術,農業生產力也有很大提高。
阿克蘇姆王國(The Kingdom of Aksum或Axum)也被稱為帝國(Aksumite Empire),它是厄立特里亞和埃塞俄比亞北部地區的一個貿易國家,首都為阿克蘇姆城,它存在于約公元100–940年。
它從公元前第四世紀的鐵器時代至公元一世紀之間由于非洲之角重要的戰略位置,它成為限制進出紅海的船只的門戶通道。
阿克蘇姆王國在興都庫什王國衰落后建立了霸權,并且定期進入阿拉伯半島干涉政治。
埃扎那王(ezana 公元320–360)統治之下,阿克蘇姆信奉基督教。阿克蘇姆帝國最盛時版圖包括紅海兩岸的大片地區。
公元 7世紀后由于阿拉伯人的進攻而逐漸衰亡。
(1)歷史概況
阿克蘇姆的興起,同古代東西方海上交通與貿易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公元前16世紀后,古代地中海地區同印度之間通過紅海進行的貿易漸趨繁榮,這一因素促進了阿克蘇姆王國的崛起。
公元初年,阿克蘇姆成為獨立國家,約在公元2世紀前后統一北方后,又向埃塞俄比亞高原中部擴張。4世紀時,在國王埃扎納統治下,阿克蘇姆王國進入極盛時期,埃扎納統一埃塞俄比亞北部,并西渡尼羅河攻滅麥羅埃王國(見庫施王國),還征服南阿拉伯的一些王國。埃扎納自稱“萬王之王”,改奉基督教,將其定為國教,以統一各部落的信仰。他還進行文字改革,創制了一直行用至今的埃塞俄比亞文字。525年,國王加列布出兵征服也門地區,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對阿拉伯半島南端的控制。由于國勢強盛,阿克蘇姆在古代國際政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東羅馬帝國為了對抗波斯,曾與阿克蘇姆結好。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不僅積極支持加列布征服也門,而且兩次遣使前往阿克蘇姆,要求阿克蘇姆商人盡多收購從中國運到印度的生絲,轉賣給東羅馬帝國,以打擊控制生絲貿易的波斯。
570年,波斯占領也門,并奪占阿克蘇姆的部分海岸屬地和通商城市。阿克蘇姆被趕出阿拉伯地區。7世紀阿拉伯帝國興起后,阿克蘇姆與海外聯系全被隔絕,國家趨于衰落,并導致最后滅亡。
政治經濟與文化 阿克蘇姆的王權比較發達,埃扎納之后的國王均稱為“萬王之王”,阿克蘇姆本土及其附庸王國都向阿克蘇姆王納貢。國王擁有強大的軍隊,加列布東征也門時,曾動員數萬大軍和 200多艘船只。此外,國家還制定有法令。
(2)經濟和社會發展
阿克蘇姆有比較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手工業有釀酒、陶瓷、造船等行業。著名的阿克蘇姆圓頂石碑,反映了其建筑藝術的成就(見彩圖)。阿克蘇姆已使用金屬鑄幣。鑄幣正反兩面分別刻有國王手持寶劍和棕櫚葉的圖案,象征王權的威嚴與仁德。鑄幣的發行不僅反映了經濟生活的發達,而且對鞏固國家統一、擴大王權影響有著重要意義。阿克蘇姆王國存在著奴隸制。奴隸主要是從鄰近部落中掠奪來的。
阿克蘇姆的商業發達,國內外貿易相當活躍,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為阿都利斯。據1世紀的《紅?;睾接洝酚涊d,阿克蘇姆對外貿易的輸出品有象牙、犀角等,輸入品則有來自埃及、波斯、印度等地的布匹、銅鐵、酒類等。
社會文化方面,埃扎納皈依基督教之后,基督教獲得廣泛的傳播,教會在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3)阿克蘇姆文明
阿克蘇姆文明是古代非洲的一重要文明,它的范圍大致在埃塞俄比亞北部和厄立特里亞西部地區。這里古代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非常適宜人類的繁衍發展。公元1世紀,阿克蘇姆王國興起,在阿克蘇姆定都。公元4世紀,阿克蘇姆國王埃扎那開始信奉基督教,阿克蘇姆考古遺址作為阿克蘇姆王國宗教中心的地位被確定下來,即使后來遷都拉里貝拉,新國王的加冕儀式也還在這里舉行。
建筑藝術在阿克蘇姆文明中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巨型方尖石碑是阿克蘇姆文明的標志性建筑。這些石碑一般高3~4米,最高的達33米,都是從花崗巖山石上直接開鑿雕刻而成。阿克蘇姆考古遺址原有一個由7座方尖碑組成的石碑群,其中的5座早已倒塌,剩下的2座中的一座高33米,是世界上人類豎立起的最高的石碑。這座石碑的正面雕刻出一個9層建筑,門、窗、梁等一應俱全。另一座高24米,在碑頂下雕刻著一面類似盾牌的圖案。這座石碑在1936-1941年意大利占領埃塞俄比亞期間,被墨索里尼掠往羅馬,豎立在君士坦丁拱門附近。
阿克蘇姆考古遺址北面,有公元6世紀阿克蘇姆國王卡列卜的陵墓。墓室的頂部用整塊花崗巖砌成,墓壁上刻著埃塞俄比亞最古老的文字——蓋埃茲文。經過演變,在蓋埃茲文的基礎上發展形成了今天埃塞俄比亞的官方文字——阿河姆哈拉文。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的勢力日益強大,阿克蘇姆王國走向了衰落。10世紀時,阿克蘇姆文明衰亡。方尖碑這種紀念碑建筑形式被全世界的人們所采用。意大利、美國、阿根廷等國都可以看見它那高聳的身影。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