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完《匹茨堡醫護前線》,豆瓣評分9.3。依舊是醫生題材,但全部聚焦在急診室,而且是一個輪班(15小時,15集)。只有冷酷的事實,小傷排隊排到快好了,藥物過度使用,車禍,音樂節槍傷,后疫情時代的醫患現狀等等。情感線不多,但是一眾出場的醫生們人物特色都很鮮明,也很復雜,不止一面。推薦給喜歡此類題材的小伙伴。
《黑鏡》第七季,一口氣更新完,目前豆瓣評分8.8。第一集就引人眼球,購買服務逐漸升級,vip,svip,至尊vip,有沒有似曾相識。
隔壁的韓劇也沒閑著,《苦盡柑來遇見你》超過18萬人打分,穩居9.5的高分。下面讓我們來仔細說說這部吧。
"你有沒有想過,媽媽年輕時也掙扎過?外婆的皺紋里藏著多少沒說出口的'我本可以'?這一次,終于有劇替她們說出了真相。"
近期,一部韓劇以豆瓣9.6的高分強勢出圈,人民日報不僅親自登文為其宣傳,甚至讓中國網友在社交平臺發起“誰哭得更腫”的挑戰。
大家評價這部劇為“眼淚收割機”,幾乎是從頭哭到尾,集集淚流成河。
看完最后一集,我特別想給媽媽打個電話。以前總覺得和媽媽之間有解不開的疙瘩,看完這部劇,心結竟然如冰雪消融一般悄然化解了。
它讓我放下了心里的負擔,感覺整個人都被治愈了,讓我重新擁抱與媽媽之間那份最純粹的愛。
所以這到底是一部怎么樣的劇能讓觀眾邊哭邊追?哭著打出高分?
01這是一部用柑橘味包裹時代傷痕的劇
三代女性用一生詮釋“苦盡甘來”
第一代外婆輩,光禮是濟州島上的海女,她工作時不帶任何設備,靠著一次次不間斷的憋氣潛入海底。當其他海女在規定時間浮出水面換氣時,光禮選擇繼續下潛。
她的手指被礁石劃破,胸腔因為憋氣而刺痛,但她的眼神始終盯著海底——因為那里有能換取女兒學費的鮑魚,有能撐起女兒未來的希望。她說:“我多憋一秒,愛純就能多讀一年書。”
可惜命運沒有垂憐任何人,29歲的光禮倒在了漁船甲板上,臨終前,她將最后一只鮑魚喂進愛純嘴里說:“這100韓元的鮑魚,吃進你嘴里,就價值1000韓元。”那是她用生命教會女兒的第一課:你的價值,由你自己定義。
光禮的愛像深海般濃烈,卻也像深海般沉重。她用生命托舉女兒,卻忘了告訴女兒:愛自己,才是對母親最好的告慰。
第二代是愛純,成為孤兒的愛純,因為繼父沒有信守諾言,大學夢被澆滅。生活也陷入困境,好在寬植一直陪在她身邊,從沒想過離開。
第三代是金明,她是那個“被托舉的女孩”,也是小鎮做題家。成為母親后的愛純也如母親光禮一般,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女兒金明身上,“我不想讓她做收拾桌子的人,而是成為可以掀桌子的人”。
和十幾年前光禮對愛純說的“不要退縮,盡情享受人生”一般,她盼望著女兒可以活出更好更自由的人生。
后來,金明帶著三代人的念想,坐上了去國外讀書的飛機。
比劇中的苦難,更讓我破防的是三代女性對女兒的托舉,光禮用死亡托起愛純,愛純用婚姻托起金明,而金明帶著她們的影子,在首爾的玻璃大樓里寫下新的答案。
就像臺風天全村人打著手電找孩子,房東偷偷減免房租,這些細碎的暖意,讓殘酷的命運有了溫度。
還有那像散文詩一樣的臺詞和旁白,就像冬日里的暖陽,溫暖又治愈。
正如劇中那句獨白:
外婆在海里游,媽媽在地上跑,我才能在天上飛
這不禁讓我想到,今天的我,我也是被幾代人托舉出來的孩子,也只是踩在她們的肩膀上,見識到了她們從未見識過的世界,因為她們的托舉讓我有底氣對不公說“不”,對夢想說“敢。”
每一個“不”,背后都是幾個女人合力撐起的力量。
有的人托著你走出廚房,有的人托著你上了飛機。
你走得越遠,身后的那條路就越長。
02韓國最應該申遺的是韓劇
這句話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沒有狗血,也沒有金句頻出的大女主。
但你會在某個極其平凡的瞬間,心里突然咯噔一下。
劇中,春天的時候帶走了媽媽,夏天的時候帶走了小兒子,秋天帶走了奶奶,冬天帶走了寬植。愛,藏在春夏秋冬,也分別在春夏秋冬里…
編劇也沒有沉溺于渲染苦難的沉重,但也不回避人物命運被壓迫的窒息感,用女性互助的力量照亮黑暗。
外婆時代、母親時代、女兒時代用不同的色彩構建起三代不同的精神世界。
用青澀柑橘代表初戀的酸澀,曬干橘皮隱喻中年平淡,釀成糖漿則象征苦難后的沉淀。
愛純少女時代的橘色衣裙象征希望,中年困于廚房時色調轉為灰藍,老年在日記本背面寫詩時重回暖黃,又暗示生命的輪回。
03三代女人三次掀桌
撕碎東亞女性的"認命"枷鎖
光禮發現女兒連食物都吃不上時,化身“瘋批母親”掀翻飯桌,這一掀,掀的不是碗碟,掀的是“認命的飯桌”,是社會給女性套上的“認命枷鎖”。
這讓我想到云南華坪女高的學生,拒絕傳統“嫁人換彩禮”的命運,用知識改寫人生軌跡。
愛純在經歷婚姻失敗、婆媳矛盾后,意識到“賢妻”身份并非女性唯一的歸宿。她掀翻祭祀桌,這一掀,掀的是“賢妻的供桌”,這一反抗不僅是對個人命運的抗爭,更是對整個社會性別秩序的沖擊。
這就不得不提到在網絡上爆火的蘇敏阿姨,50歲的蘇敏在忍受30年壓抑婚姻后,選擇自駕游逃離家庭。她通過短視頻記錄旅途,用行動證明“賢妻”并非唯一選擇。
金明掀翻的是“完美婚姻的餐桌”,是對傳統婚姻中女性角色的解構。這不僅解放了她自己,更向社會宣告:女性無需為“完美婚姻”犧牲自我,她們有權利定義自己的幸福。
劇中那些女性角色的“掀桌”瞬間,讓我感觸頗深。她們的勇敢和堅韌,仿佛就是現實中我們女性群體的縮影。
這部劇讓我看到了女性在面對困境時的覺醒與抗爭,也讓我思考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環境。
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會聽到“女生不適合做領導”這樣的聲音。在婚戀市場上,學歷、戶籍、家庭背景這些條件被反復提及,仿佛女性的價值就只能被這些標簽所定義。而在職場中,女性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但我們要用實力證明自己的能力,打破那些性別偏見,堅持自己的價值。
“真正的甘來,不在苦難終了之時,而在學會與苦難共處的每一個呼吸瞬間。”
也許,在某個不知名的清晨,真的有個女人,
正在默默為你托著整片海。
“苦盡柑來,遇見的不僅是愛情,更是三代人的靈魂共振。”
(文章配圖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