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汽車圈討論最多的除了新能源,還是新能源。去年,我國全年新能源零售滲透率超過了47%,甚至在7、8月份時一度超過了50%,燃油車似乎已然成為了過去時,成為了落后時代的產物。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燃油車真的已經沒有競爭力了?對此,奧迪給出了否定答案。
4月15日,奧迪全新一代A6三廂版全球首發。新車依舊是內燃機動力,依舊是充滿機械美感的設計審美,這在當下電動化浪潮席卷的汽車市場,算是一股清流。當然,最不可忽視的是,全新A6的技術革新。基于全新PPC(Premium Platform Combustion)平臺,新車在智能、動力、能耗、底盤等方面實現了全面進階,用實際行動宣告:內燃機的時代還未結束。
E3 1.2 電子架構,補齊油車智能短板
相比MLB平臺,全新PPC平臺最顯著的一大變化,就是更數字、更智能。這不單單體現在車內的大尺寸三聯屏等配置之上,還體現在它與PPE純電平臺共享E3 1.2 電子架構之上。
E3 1.2 電子架構是奧迪專門面向電氣化時代開發的端到端電子架構,其核心是域控制,即按功能將整車劃分出5大功能域。這5大域大致可以歸類為驅動和懸架、駕駛輔助、信息娛樂、舒適相關功能以及網絡連接,它們將分別由5臺HCP高性能計算機統籌控制。相比傳統分布式控制架構的“各自為政”,域控制分工明確,化繁為簡,將同一領域的功能進行集中控制管理,而且各個控制單元之間的信息還可以協同互通。再加上HCP高性能計算機的強大算力支持,意味著整個系統可以更加高效、精準地控制各項功能,帶來車輛性能和用車體驗的整體提升。
E3 1.2 電子架構還充分考慮了當前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所帶來的龐大數據量,引入了千兆以太網標準,以保障傳感器、控制器等各部件之間穩定可靠的數據傳輸。同時,其還支持遠程OTA,并為未來系統功能的拓展升級預留了足夠的冗余,具備高擴展性、高兼容性。也就是說,以后的全新奧迪A6(參數丨圖片),以及其他新一代燃油車,都可以像電動車一樣常用常新。
至于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剛剛首發的海外版全新A6三廂版,以及此前的Avant版本,都使用的是基于安卓打造的信息娛樂系統,而智駕方面暫時還沒有詳細信息。不過參考一汽和上汽的國產奧迪A5L,將來國產后的全新A6L家族大概率也會選擇和國內供應商合作,比如搭載華為的ADS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車機方面,我們也可以期待一下全新國產A6的智能座艙會有更多本土化的優化和升級,比如DeepSeek上車?
熱效率40%,五代EA888為內燃機正名
其實現在大家唱衰燃油車,除了因為國內混動和純電動車的快速崛起,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越發嚴苛的排放標準。無論是歐七標準,還是最新的國七標準,都對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顆粒物等排放限值進行了大幅下調,國七還納入了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指標。車企們想要滿足這些標準,就需要繼續在提升內燃機熱效率上下功夫。而眾所周知,目前內燃機的熱效率已經接近瓶頸,想繼續往上提升是非常困難的。那么該如何越過這道坎兒呢?第五代EA888的答案是全工況米勒循環。
米勒循環的技術原理,簡單來說,就是在發動機的進氣沖程中,提前或延遲關閉進氣門,從而減少進入氣缸內的空氣量。由于參與壓縮的空氣減少,壓縮比便會隨之變小,也就是變相減少油耗。但與此同時,發動機的做功沖程,活塞仍然會由上止點移動至下止點,導致膨脹比不變。這就造成了膨脹比大于壓縮比,也就意味著做功釋放的能量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實現熱效率的提升。再看第五代888發動機,其所謂的全工況米勒循環,其實就是要在所有工況下,都能通過米勒循環實現熱效率最優。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大眾集團首先優化了發動機的氣門正時系統,使它能夠更靈活、精準地掌控進氣門的開閉時機,實現進氣量的精準控制。其次,是引入500Bar超高壓燃油噴射技術和VGT可變截面渦輪增壓器。前者不僅有著0.01毫秒級的精準噴射控制,還可以通過超高壓將燃油霧化成粒徑僅6微米的油粒,進而提升燃燒效率,降低油耗。后者則是通過在不同的車速工況下,靈活改變渦輪葉片角度來實現渦輪截面積的實時調節,控制低轉速和高轉速區間的增壓值,來提升動力輸出效率,改善渦輪遲滯等問題,做到性能、能耗和駕駛體驗的兼顧。
第五代EA888發動機還對GPF顆粒捕捉器的位置進行了優化,將其與三元催化器共同布置在排氣歧管后方30cm處。這樣的好處是離發動機更近,能夠有效地利用排氣的高溫來清除捕捉的顆粒物。相比于傳統的GPF布置方案,可再生能力據悉可以提升70%,此前GPF堵塞的問題應該是不太容易出現了。
據悉,搭載第五代EA888發動機的全新A6,基礎動力版本最大功率可達204馬力,峰值扭矩可達340牛·米,性能較現款車型有著明顯的提升。油耗方面雖然并未公布,但相信在這些新技術的加持下,應該會有一個比較可觀的表現。除此之外,和全新奧迪A5一樣,全新A6也會為第五代EA888發動機引入了48V輕混系統,推出2.0T和3.0T動力的輕混版本。相比上一代的12V輕混,48V輕混可以在改善能效的同時,提升一定的動力性能,同時還能更好地抑制啟停抖動問題,提升舒適性。
可選全輪轉向+空懸,駕控再進階
基于PPC平臺打造的全新一代奧迪A6,其底盤部分同樣有不小的升級。懸掛結構上,新車與現款車型保持一致,都采用了前后五連桿獨立懸掛方案,并大量采用鋁制部件降低簧下質量,提升操控性與燃油經濟性。同時,在四驅系統上,全新A6仍會搭載目前已被廣泛使用的Quattro Ultra智能四驅系統。盡管這套系統因為是多片離合器結構,總被噴是“假Quattro”。但事實上Quattro Ultra智能四驅除了40:60、50:50的前后軸動力分配外,還可以完全解耦實現兩輪驅動,比托森差速器結構的Quattro全時四驅更容易做到性能與油耗的平衡。
變化方面,全新A6首次提供了全輪轉向系統和自適應空氣懸架供消費者選擇。而此前,奧迪A6全系都沒有配備全輪轉向,空氣懸架也只有跨界車型A6 Allroad才會配備。全輪轉向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即后輪具備一定角度的轉向功能,需要轉向或掉頭時,前后輪可以以反向角度行進,減小轉向半徑。當高速行駛變道時,前后輪可以同向行進,提升變道的操控穩定性。據了解,全新A6的后輪轉向角度為正負5度,這與國產上汽奧迪A7L一致,應該都是使用的同一套系統。
自適應空氣懸架方面,目前已知的是,搭載空懸的全新A6的懸架高度,會比搭載標準懸架的車型低20mm。如果切換到運動模式,懸架高度還會進一步降低10mm。同時,該懸架系統會根據車速自適應調節,當車速達到120km/h或更高時,懸架也達到最低高度。
結語
這次全球首發的全新一代奧迪A6三廂版,僅僅只是海外版本。未來國產后的A6L,其外觀設計、內飾配置、智艙智駕等方面,一定會像全新A5一樣進行一些國產化的優化調整,所以新車未來在國內
的競爭力如何還不好說。不過從電氣化架構到全新發動機,再到更豐富高端的底盤配置,已經足以看到奧迪的誠意。更重要的是,全新A6用一系列的技術創新,讓我們看到了當下燃油車的新增長點,證明即便在新能源車大規模普及的2025年,燃油車依舊可以憑借優秀的技術實力獲得一席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