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社區治理,是城市和諧與居民幸福的基石。近年來,長豐(雙鳳)經開區錨定“優服務、強治理、惠民生”目標,創新打造“寧家鋪子”便民服務綜合體,以“黨建+便民”模式串聯社區資源,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便捷生活服務,解鎖基層治理幸福密碼。
“小鋪子”里的“大民生”
走進“寧家鋪子”,縫補衣物、家電維修、家政服務等8個便民窗口前人頭攢動。作為全區首個“全齡友好”社區服務空間,這里不僅承載著周邊3.2萬居民的生活需求,更見證著基層治理的溫度與智慧。
“最初只是想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騰塊地方,給居民補個衣服、修個電器。”寧家鋪子創始人、金寧社區黨總支書記回憶建設初衷時感慨。通過3個月的走訪調研,她發現轄區老年群體占比達27%,年輕雙職工家庭超40%,便民服務供需錯位成為治理痛點。為此,社區黨總支牽頭成立“便民需求聽證會”,整合12類高頻生活需求,打造出這個“一站式”服務驛站。
“黨建紅”點亮“服務鏈”
為破解便民服務“可持續”難題,寧家鋪子創新“公益+市場”運營機制。社區黨總支引入5家優質商戶入駐,通過減免租金換取服務價格讓利,形成“10元理發”“5元縫補”等12項惠民服務清單。同時建立黨員商戶“紅五星”考評體系,將服務質量與信用積分掛鉤,實現“群眾點單—組織派單—黨員接單—大家評單”的閉環管理。
“以前修個小家電要跑幾公里,現在下樓就能解決。”住在悅城小區的張大爺指著修理臺上的電飯鍋說。數據顯示,運營以來,寧家鋪子累計服務居民超1.6萬人次,幫助23名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服務滿意率達98.7%。入駐商戶“便民裁縫鋪”負責人徐大姐感慨:“社區不僅給我們減免了房租,還定期組織技能培訓,現在月收入比開店前翻了兩倍。”
“服務圈”催生“共治圈”
寧家鋪子的特別之處,在于將服務對象轉化為治理力量。社區黨總支設立“寧家積分”,居民每參與1小時志愿服務可積1分,用于兌換便民服務或生活用品。退休黨員王金明帶領“銀發幫幫團”,已累計開展智能手機教學等服務120余次。“沒想到修個拉鏈還能‘賺’積分,這種互助模式讓鄰里關系更暖了。”他笑著說。
如今,以寧家鋪子為核心,周邊已延伸出維修站、健康角等4個“幸福微站點”,提供維修服務30次、家政服務4次、健康咨詢300人次,解決居民生活難題70余件。社區黨總支書記表示,將持續拓展“寧家鋪子”服務功能,設立“向日葵親子小屋”“寧家掌柜團”“金大姐話坊”等特色載體,將青少年、婦女、老黨員等群體納入治理網絡,讓“小鋪子”釋放基層治理“大能量”。
從“油鹽醬醋茶”到“衣食住行娛”,寧家鋪子用有溫度的服務破解治理難題,用可持續的模式激活社區動能,正成為探索社區治理新路徑的生動實踐。在這里,每一扇敞開的服務窗口,都在訴說著“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暖心故事。(朱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