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華關稅政策陷入困境:加稅牌打光,減稅牌難奏效
近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再次在社交媒體上對中國發難,將中國稱為“敵對貿易國家”,態度較以往更為強硬。然而,其團隊在關稅政策上的混亂信號表明,特朗普對華經貿施壓的策略已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特朗普社交媒體截圖。
?一、特朗普態度突變,對華施壓升級?
北京時間4月15日凌晨,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帖,罕見地將中國直接稱為“敵對貿易國家”。這一表述與他此前雖在行動上對華強硬,但言辭上相對克制的風格形成鮮明對比。
分析認為,特朗普此舉既是對中國未屈服于其施壓的惱怒,也是試圖通過更激烈的言論向中國施加心理壓力,尤其是影響中國股市和投資者情緒。然而,中國市場的穩定表現表明,這種“情緒化施壓”并未奏效。
?二、關稅政策混亂,減稅牌難奏效?
特朗普團隊近期在關稅政策上釋放出矛盾信號。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對半導體等電子產品的關稅豁免只是“臨時措施”,未來一兩個月內將出臺針對半導體行業的新關稅政策。與此同時,特朗普本人也提到,芬太尼相關關稅可能被調整到其他“關稅清單”中,但回避了市場最關心的關鍵問題——美國是否已經取消了對中國電子產品的125%“對等關稅”。
這表明,特朗普團隊在加稅牌已經用盡的情況下,開始嘗試“減稅牌”,希望通過部分豁免或調整關稅,換取中國在經濟上的讓步。然而,中國并未如特朗普所期望的那樣,像日韓等經濟體一樣輕易妥協,而是保持了戰略定力,這使得特朗普的“減稅施壓”策略難以奏效。
?三、美國經濟壓力加劇,特朗普進退兩難?
特朗普團隊目前面臨來自美國股市、債市和通脹預期的巨大壓力。蘋果等科技巨頭持續游說美國政府,要求放寬對中國電子產品的關稅限制,否則美國市場可能面臨供應鏈中斷和價格上漲的風險。
然而,中國并未因特朗普的施壓而改變立場,反而以穩定的政策應對,使特朗普團隊陷入“加稅傷己、減稅無效”的困境。這種局面不僅削弱了特朗普對華施壓的籌碼,也讓國際市場對其政策的可持續性產生質疑。
?四、全球圍觀:特朗普的關稅“核彈”威脅世界經濟?
特朗普素來偏好使用關稅作為經濟武器,因為美國總統在關稅政策上擁有較大的自主權,無需國會批準。然而,他近年來不斷升級關稅措施,甚至試圖將其變成“經濟核彈”,對全球供應鏈和貿易體系構成嚴重威脅。
世界各國對特朗普團隊的這種“既具破壞性又充滿戲劇性”的政策表演感到無奈,只能以復雜的心情圍觀,并謹慎應對可能帶來的沖擊。
特朗普對華關稅政策已陷入僵局——加稅空間耗盡,減稅策略難見成效。中國以穩定的政策應對,使特朗普的施壓手段逐漸失效。未來,若特朗普團隊無法找到更有效的對華經濟策略,其貿易政策可能進一步失去國際信譽,甚至加劇美國國內的經濟矛盾。
#特朗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