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零丁洋在南宋前,僅僅是一個很普通的地方,但是在南宋后,因為一個人因為一首詩,這一地方也變得不凡起來。文天祥當(dāng)年的一首《過零丁洋》讓零丁洋這個地方被后世所知,并且成為很多人心中的悲傷地。
“零丁洋里嘆零丁”每當(dāng)讀到這一句詩的時候,后世的心中總是會產(chǎn)生一個疑問,那就是零丁洋究竟在哪里?為什么當(dāng)年文天祥會在此地寫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當(dāng)年的困境,重回?fù)u搖欲墜的南宋。
一、零丁洋
其實零丁洋它還有另一個名字“伶仃洋”,在這一塊大地的最南端。要是說到零丁洋不得不說的就是珠江了,在廣東的南部,有一塊近代十分繁華的地方——珠江三角洲,珠江就是在這一片,珠江口在珠江的末端,它也是珠江匯入大海的地方。
在地圖上看這一片區(qū)域也不小,并且周圍還有深圳、廣州等經(jīng)濟發(fā)達(dá)的城市,今天的我們提到這一片土地的時候想到的都是它的輝煌,但在南宋這卻是一片悲壯之地。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一片喇叭口形狀的海域竟然承受了這么多的事情。
零丁洋也是清晰看到南宋衰敗的一個地方,1278年文天祥在此地寫下了《過零丁洋》,但故事的開始還要從早年說起。眾所周知大宋一直都是一個軍事乏力的王朝,但因在周邊一直有不同的勢力,是以南宋也能依靠這些勢力爭斗的時間“茍延殘喘”。
在金哀宗自縊后,金朝宣布滅亡,金朝之所以會滅亡正是因為南宋和蒙古的聯(lián)手。其中不得不承認(rèn)的是當(dāng)年的金朝就像是此時的大宋一樣,搖搖欲墜,根本就沒有回旋的余地。是以蒙古和南宋聯(lián)手將金朝給滅了。
滅了金國后,大宋也沒有度過幾天的好日子。蒙古本就是少數(shù)民族,想要讓他們遵守承諾,這不是異想天開嗎?才過去多久蒙古就違反了當(dāng)年的諾言,貿(mào)然對南宋出手,自此開始了長達(dá)四十年的拉鋸戰(zhàn)。
能夠延續(xù)這么多年,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此時的蒙古內(nèi)部也不是很安定,在成吉思汗逝世后,因這個位置究竟誰來坐也展開了多年的爭奪,這段時間也給南宋喘息的機會,遺憾的是最終要面對的事情還是要面對的。
在寫下《過零丁洋》的兩年前,文天祥在去談判的時候被蒙古囚禁,也就是在這一年只有五歲的小皇帝投降,臨安淪陷。臨安淪陷所帶來的后果不用說大家也能夠想象到。慶幸的是宋度宗的后妃帶著兩個孩子逃出了京城。
總算是給大宋留了一個后,此時的文天祥也已經(jīng)通過自己成功地逃出來,和陸秀夫等人會合。即使是大宋的局勢都已經(jīng)到了這種地步,但是他們依舊沒有放棄,將年長的小皇子擁立為帝,也就是后世我們所說的宋端宗。
二、大廈傾塌
這一年的南宋完全讓人看不到希望,絕望籠罩在每個人的頭上,但即使是這樣依舊沒有人想要放棄,在絕境之下每個人都爆發(fā)出了驚人的魄力。和南宋的搖搖欲墜相比蒙古正好相反,當(dāng)前蒙古就只剩下這最后一步了。
蒙古的軍隊在后面窮追不舍,力圖要將南宋所有的路都給堵上。眾所周知蒙古也是在馬背上長大的,他們的騎兵戰(zhàn)斗力確實是很出眾。當(dāng)然在他們的身上也是有不足之處,在水戰(zhàn)中就不是他們的特長了。
這不也正是因為知道他們的這個特性,并且當(dāng)前的南宋確實也是無路可走了,只能被逼到沿海地區(qū)。此時的南宋只能依靠手中這一點巴掌大的地方頑強生存。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這逃亡生活中,小皇帝不小心溺水,雖說救上來了,但回去后小皇帝卻病倒了,不久后就不治而亡。
只能是將只有八歲的衛(wèi)王推上皇位,后帶著這一位小皇帝逃到了崖山一代,當(dāng)年南宋是做好準(zhǔn)備要和蒙古決一死戰(zhàn)。遺憾的是在這一年底,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文天祥在戰(zhàn)敗后不幸被俘。
對于文天祥這樣的人,蒙古定然是不會當(dāng)即就殺他的,畢竟他活著可比死了更有價值。并且也正是在這一年,那一場決定南宋存亡的崖山海戰(zhàn)即將開始。蒙古也是知道文天祥在南宋重要地位的。
是以在此戰(zhàn)開始之際,他們還強制“邀請”文天祥去觀看,跟隨蒙古軍隊正好穿過了零丁洋,今天的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想象當(dāng)年文天祥的心中是怎樣的一種絕望。當(dāng)時蒙古甚至還提出了一個很可笑的要求,他們要文天祥寫一封“勸降信”。
畢竟依靠文天祥在南宋的地位和聲望,他的勸降信肯定是能夠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文天祥想都沒有想就拒絕了這個可笑的要求,隨后說出了一句話: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生的時候不能保衛(wèi)自己父母,卻去教別人背叛自己的父母,這樣可以嗎?不過蒙古人可不管文天祥是怎么想的,一直在逼迫他寫下勸降書。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文天祥寫下了《過零丁洋》來表達(dá)自己的決心。
在看到那句“人生自古誰無死”后,蒙古也明白了文天祥的決心,于是便不再要求他再寫下勸降書了。之后的事情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崖山海戰(zhàn)的失敗,陸秀夫和小皇帝的身死,文天祥也是親眼看著這一切的。
他也想要用自己的生命來為大宋江山殉葬,已經(jīng)心死的文天祥雖說還活著,但是和死也沒有多大的區(qū)別。在那之后文天祥就被帶回了元朝的首都,在那之后的五年時間中,文天祥始終不愿意投降,元朝見他如此頑固不化決定殺了他,殊不知這才是文天祥一直所想要的。
三、回望當(dāng)年
可以說文天祥也用自己的一生來實現(xiàn)他年少之際所許下的承諾,文天祥出生的時候南宋的局勢就不是很好,當(dāng)然在整個大宋幾乎是沒有局勢好的時候。文家在當(dāng)?shù)睾苡新曂钱?dāng)?shù)爻雒奈幕恕?/p>
文天祥的父親雖說沒有參與科舉考試,但他也是飽讀詩書。文天祥的很多思想都是受到了父親的影響,他的父親為人正直,雖說沒有入朝為官,但是在他的身上也有憂國憂民的心。并且他也將這種思想傳授給了文天祥。
文父經(jīng)常教導(dǎo)文天祥要做一個正直的人,要報效國家,文天祥不僅父親是當(dāng)?shù)氐拇笕澹哪赣H也是出身名門望族的,有這樣的一對父母可以想象文天祥的性格和學(xué)識。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到了教育,并且文天祥也遺傳到了父親對學(xué)習(xí)的天賦,甚至能過目不忘。
文母對文天祥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在國難當(dāng)頭文母將自己的首飾都拿出來變賣,將這些錢都捐出去用作軍費。此時尚且年少的文天祥還不懂,他還不理解母親為什么要將自己最鐘愛的首飾都捐出去。
卻被母親一句“國難當(dāng)頭”給鎮(zhèn)住了,在當(dāng)時的大環(huán)境下,這一位女子都能有這樣的覺悟,甚至能說文天祥能有之后的成就,他的家庭給他帶來的影響是很大的。當(dāng)然他也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報效國家”這四個字。
結(jié)語
雖說后世有人因蒙古也屬于中華民族對文天祥民族英雄的身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在絕大多數(shù)人的心中他就是當(dāng)之無愧的民族英雄,他所說的那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鼓舞了后世無數(shù)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