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是人體必需的微量營養素,但盲目補充不僅浪費資源,還可能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接下來我們一起探討科學判斷維生素補充的必要性,確保營養補充真正符合身體需求。
1
脂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A
作用
★維持視力健康,促進皮膚和黏膜修復。
★支持免疫系統功能。
補充建議
★食物來源:胡蘿卜、菠菜、動物肝臟等。
★過量風險:長期過量攝入可能導致頭痛、肝損傷等。
維生素D
作用
★促進鈣吸收,維護骨骼健康。
★支持免疫系統功能。
補充建議
★食物來源:魚類、蛋黃、動物肝臟、強化乳制品等。
★陽光照射:皮膚在陽光下可合成維生素D。
★過量風險:長期過量攝入可能導致高鈣血癥、腎損傷等。
維生素E
作用
★抗氧化,保護細胞膜免受損傷。
★促進血液循環,維護心血管健康。
補充建議
★食物來源:堅果、種子、植物油等。
★過量風險:長期過量攝入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2
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B族
作用
★參與能量代謝,維持神經系統健康。
★促進紅細胞生成,改善貧血。
補充建議
★食物來源:全谷物、瘦肉、豆類等。
★過量風險:過量攝入通常隨尿液排出,但部分B族維生素(如B6)過量可能引起神經損傷。
維生素C
作用
★抗氧化,增強免疫力。
★促進膠原蛋白合成,維護皮膚健康。
補充建議
★食物來源:柑橘類水果、草莓、番茄、卷心菜、西紅柿等。
★過量風險:過量攝入可能導致腹瀉、腎結石等。
科學補充維生素應遵循三大基本原則:
1.適宜性原則
補充方案應當個體化,以實際營養狀況為依據。建議優先通過膳食途徑補充,必要時考慮營養制劑。例如,處于生長發育關鍵期的兒童,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適量補充維生素D等易缺乏營養素。
2.適度性原則
維生素攝入需嚴格控制在安全范圍內。過量攝入可能導致中毒反應,特別是脂溶性維生素。具體補充劑量應嚴格遵循臨床醫囑或產品說明,避免自行調整。
3.適時性原則
最佳補充時機為餐后服用。此時消化道環境有利于提高水溶性維生素的生物利用度,避免空腹服用導致的吸收不完全現象。
本期科普專家
李延亮
副主任藥師
梧州市婦幼保健院藥劑科副主任,從事藥學工作25年,擅長藥事管理及慢病用藥指導工作。
擔任:廣西藥學會藥物流行病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廣西醫師協會基層藥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梧州市婦幼保健院
為您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駕護航!
文字:梁儀
圖片:來源于網絡,僅用作健康科普,如侵刪
編輯:陳夢霞
審核:李延亮、韋曉燕
終審:梁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