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態賦能生態,這是拼多多扶持新質商家與產業帶的底層邏輯。
作者|楊知潮
編輯|原 野
果園里的一株果苗突然死掉了,要如何處理?
初級果農會選擇把枯苗移走,有經驗的果農會加動作:研究土壤、蟲害與光照等因素,通過生態層面的優化,將類似情況出現的概率降至最低。
類似的差異在商業領域比比皆是。
全球大多數電商平臺都扶持過中小商家。從eBay到國內主流電商平臺,多數平臺的打法都是直接向商家提供補貼或者流量扶持,考核其力度的標準相對單一:數字越大,越有誠意。
但隨著電商競爭持續升級,補貼大戰也不斷迭代。去年以來,拼多多陸續推出“百億減免”“電商西進”“新質商家扶持計劃”等,今年4月又加大力度,計劃三年投入千億,重點扶持中腰部商家實現新質轉型升級。
若將這些動作連起來,不難看出,拼多多在用真金白銀為商家減負、提供流量扶持的同時,也在結合區域產業優勢等因素,助力商家找到新的增長引擎。
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也就是說,拼多多的野心,不只是要鞏固當下的競爭優勢,而在于建立一套新的商家扶持系統,升級現有生態。而從過往經驗來看,用新的規則與敘事形成系統力,推動行業變革,正是它的擅長之道。
01 最大的力度是系統化
最近兩個季度,拼多多在業務層面的動作,基本都聚焦在一件事:保護商家權益。
比如拼多多上季度的財報會議,幾乎開成了“商家保護會議”。拼多多聯席CEO趙佳臻對商家保護工作的定調極高:
“消費者和商家的利益要先于平臺利益,平臺敢于犧牲,敢于啃硬骨頭。公司從我到下面的每個部門、每個員工都要上下一心,力出一孔,這也是未來幾年拼多多能否開創新局面的關鍵所在。”
今年1月,拼多多商家權益保護委員會正式成立,這就意味著,商家保護以固定組織的形式,成為日常工作。同時,委員會主任由趙佳臻親自掛帥,足見其重要性。
真金白銀的投入更加直接。2024年8月至今,拼多多陸續推出“百億減免”和“千億扶持”,投入的數字相當于拼多多2024年的全年利潤。對于個體而言,僅技術服務費下調這一項,就讓一些商家每年省出幾十萬。
如果到此為止,拼多多的投入力度雖然大,但基本還屬于行業的常規打法。
理解它的真實意圖,需要結合拼多多最近一年的動作來看。除了撒錢之外,它在今年還陸續推出了“新質商家扶持計劃”、“多多好特產”等多個產業帶扶持專項。而這些動作的底層邏輯是相通的:
將平臺的調動能力深入到供應鏈,從生產的源頭協助商家選品、搭建供應鏈、促銷引流,提供基礎設施級別的扶持。
由此也帶來了一些更深層次的變化:拼多多和商家之間的關系不再是“房東與租客”,而是更緊密的“合伙關系”。對商家來說,拼多多不只是商品銷售的窗口,更是作為整個產業的底層生態,能提供系統性的扶持。
相較于輸血式的補貼,這種扶持優勢是十分明顯的。
首先,操作系統本質是可復用的指令。同一套扶持方式,可以適用于不同商家與產業帶,繼而形成規模效應。
其次,好的生態具備自我迭代能力。身在其中的優質商家,可以在系統賦能下持續優化,而不需要平臺源源不斷地輸血。
此外,系統性的扶持還具備杠桿效應,1塊錢的流量扶持可能讓商家實現10塊錢的銷售增長,最終,優質商家能得到的實際扶持力度,可能遠大于“千億”、“百億”。
用系統的思維建立解決方案,而不是單線思維的解決問題,這樣的風格,在拼多多此前的“百億補貼”中已經非常明顯:
區別于此前流行的直接向消費者發錢的補貼方式,拼多多的邏輯是:讓流量與補貼向好價格的商品傾斜,系統會自動進行篩選。對于符合條件的商家而言,雖然單件商品的利潤降低了,但足夠高額的成交最終能帶來更好的利潤,同時,消費者又可以得到更加低價優質的商品。
在產品導向之下,這套規則對于商家、消費者都很好理解。由此產生的系統性價格優勢,也更加牢靠:它不是靠平臺單方面輸血實現的,本質上,是效率優化的自然結果。
顯然,拼多多的商家保護工作,也在走同樣的路線。
02 結構化降本
如果用一個詞語提煉拼多多商家保護系統的核心,應該是:降本增效。
對應到具體動作中,關鍵詞就是兩個:一個是減負,一個是扶持。
先看減負。
這是在全球商業范圍內被普遍使用的手段,比如疫情期間,很多商家、寫字樓都進行了租金減免,以幫助租戶渡過難關。但一般來說,這屬于緩解燃眉之急的短期措施,真正意義的減負,還需要落到底層生態上。
去年下半年,拼多多就開始密集推出為商家減負的優化策略。二季度業績會上,拼多多又宣布啟動“百億減免”,即,在未來一年投入百億資源包,大力扶持具有產品、技術創新能力的新質商家、新質產業帶。
區別于短期補貼,這是一場結構化的降本:
在降低運營成本方面,拼多多既考慮了流量扶持、下調交易服務費與店鋪保證金等顯性要素,也兼顧了規則調整等隱形手段。
以申訴為例。自去年9月開始,拼多多修訂了相關規則,店鋪的申訴機會實現翻倍。廣西融安縣一位金桔商家估算,平臺全面放開商家售后申訴權限后,每月預計可增收數萬元。
以平臺費用為例。拼多多把“先用后付”的技術服務費下調了40%,還向參與特定活動的商家推出了費用可退權益。簡而言之,用戶發起退款后,拼多多會向商家退回一部分基礎技術服務費、或者推廣軟件服務費。安徽一位花草茶商家反饋,僅考慮平臺退還推廣費一項,每年就能增收近40萬元。
節省下來的費用,一部分用于產品的研發升級——落在消費端,就是更好的購物體驗。
山西文水的牛肉商家李詩宣估算過,拼多多多項減負策略疊加后,他一年可以節省大幾十萬的費用。他把這些錢投入到深度加工領域,研發出五香牛舌、醬牛肉、牛肉干,都成了拼多多的小爆款。
在泉州的紙尿褲產業帶,一位在拼多多上成長起來的商家透露,一攬子減負計劃后,他的毛利水平提升了1-2個百分點,這完全覆蓋了改良產品的成本——產品的改良,往往又能帶來毛利的進一步提升。
當然,對于拼多多商家而言,最有效的減負,來自于平臺生態。
它具體包括:低價且轉化效率高的流量、簡單明確的運營策略。過去幾年,不少商家已經嘗到系統性減負的紅利。
浙江的保溫杯企業麥鉑實業在入駐拼多多時沒有運營人員,日均單量近千后,也只有一個6人小團隊,但這并不妨礙他們的訂單數以每月100的速度增長。內蒙的蒙都牛肉干一直陷入售價怪圈:賣得貴沒人買,但牛肉成本高,賣得便宜不賺錢。但在拼多多平臺,由于較低的運營成本,他們得以推出一種低價包裝的牛肉干,并且利潤仍然可觀。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更多平臺政策的深入,類似的商家故事將在拼多多持續上演。
03 產業生態的力量
接下來看扶持。
當下,商家最大的負擔不是平臺費用,而是殘酷的市場競爭。這也是拼多多從“百億減免”到“千億扶持”的邏輯。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于任何平臺的商家而言,自己能打,比什么都重要。
一般來說,電商平臺會以流量與補貼作為主要的扶持手段,即我們常說的:給資源。但在影視行業,資源咖的生命周期遠不及實力派。電商領域,亦是如此。
拼多多正在通過一系列扶持動作,培養更多的電商實力派。
以“電商西進”項目為例。西部地區的物流成本高,電商滲透率相對偏低。針對這個痛點,拼多多不是簡單地上補貼,而是在2022年首創了中轉集運包郵模式,用規模效應來降低了物流成本。與此同時,平臺對西部相關產品給予流量和運營資源的傾斜,也為西部消費者提供包郵,讓商品在內地和西部之間完成雙向流通。
如此一來,拼多多成功搭建了一套可循環的西部電商系統——拼多多不需要不斷投入資源,它自己就能跑起來。在這個系統的扶持下,內蒙牛肉產業帶的零食得以在沿海地區暢銷,南方的藍莓盆栽也能夠賣到寧夏、甘肅。
扶持還在繼續加碼。
今年4月,拼多多推出“千億扶持”正式推出,計劃在未來三年投入超過1000億元的資源,助推平臺商家實現新質轉型升級。
它不是一個孤立的計劃,而是對此前所有商家扶持計劃的加碼,將扶持范圍和力度全面擴大。更重要的是,隨著千億級別的資源投入,拼多多此前在實踐中形成的產業升級邏輯,將形成系統化力量,賦能更多產業帶。
“新質供給”又成為此次升級過程中最重要的關鍵詞。
去年9月,拼多多在第四屆新電商大會上首次提出了“新質供給”的概念:把商家的供應鏈能力與平臺數字能力進行深度融合,進而涌現出的一批具備創新能力的新質商家。
更通俗的理解是:拼多多不光用數據和流量幫商家賣貨,還要幫商家造貨,進而帶動那些擁有優質活躍商家,卻缺乏品牌力和數智化能力的產業帶。
圍繞“新質供給”,更多產業帶進入到拼多多的扶持范圍。
4月7日,“千億扶持”啟動了“多多好特產”專項,意在扶持各地特產。第一站設在了江蘇連云港,這里地處黃海,海鮮資源極其豐富,但較為缺乏品牌、運營能力。回顧拼多多的各種產業帶扶持案例,這種優質貨源+運營弱勢+非標品,是最好的扶持目標。
在連云港,拼多多召集了150多名從業者進行培訓,并給出了定制方案:第一,通過平臺的數據,賦能當地供應鏈;第二,依托平臺補貼、黑標資源等,助力優質商家迅速成長,打造店鋪品牌。
這兩套方案直接對應產業升級中最難的兩個問題:如何建立起現代化的供應鏈,以及如何打造品牌。而這兩點也恰恰是微笑曲線中利潤最豐厚的部分,如果能夠建立起這兩方面的優勢,商家的盈利能力將獲得質變。
“千億扶持”的信心,很大程度緣于拼多多此前在產業帶扶持方面的經驗積累。
四川是我國重要的鮮花產業帶,這里的野生花卉就有5000余種。但由于種植規模小且分散,無論是產業規模還是知名度,四川都不如云南。鮮花商家海媽抓住差異化,避開云南商家更擅長的鮮切花,重點做盆花,又在拼多多大數據的指引之下,成功推出爆款藍莓盆栽,沖上銷售榜單。
去年下半年,拼多多啟動了“新質商家百億扶持計劃”,海媽的品牌“海蒂的花園”進入扶持對象之列,繼而帶來多次銷量爆發。基于拼多多平臺,如今四川的盆花可以直達全國2800個區縣,這也直接帶動了四川鮮花產業帶的生意。
圖:“海蒂的花園”梔子花盆栽
海媽的故事背后,是拼多多對產業帶的系統性扶持,即通過單個品牌的扶持,做出示范效應,進而帶動當地產業的整體升級。產業帶整體的升級,再反過來促進個體的發展。
類似的故事在全國還有很多:從福建泉州的紙尿褲產業帶,到廣東惠東的女鞋產業帶,都在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的助力之下,形成更強的集群效應。換個角度來看,每一個產業帶也是一套小生態,它的完善程度,直接決定了其中商家的營收狀況。
以生態賦能生態,這也成為拼多多扶持新質商家與產業帶的底層邏輯。
頭圖來源|AI制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