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團單日訂單量沖到1.5億單時,整個互聯網圈都在討論這場「中國互聯網史上規模最大的補貼戰」。但在小雷看來,這更像一場用真金白銀堆出來的數字游戲...
7月15日,美團核心業務操盤人王莆中在接受@晚點LatePost 的訪談中,說出了一句大實話:"我覺得這樣卷沒意義,對行業也是傷害。"但現實是,當京東宣布投入百億、阿里砸下500億時,美團根本沒有退路。
也就是說,美團就像是一個被迫下場的卷王,不想卷,也不得不卷。
圖源:AI生成
美團上來就干 1.5 個億,這個訂單成績卻讓人不禁疑問:美團會不會太「兇殘」了?
王莆中的想法卻很直接:如果不反擊,他們會認為我們是失敗者。就算被動卷,我們也卷得過別人。
現實就是這樣,在互聯網叢林里,示弱往往意味著被蠶食,更何況對手拿著幾百億砸向你,不接招就是死。
王莆中表示,美團的實際投入遠比阿里少,而且對手永遠都模仿不了,因為美團的 "補貼能力"已經練了十年,不是臨時加班就能趕出來的。
王莆中更是指出,憑借美團成熟的補貼體系和能力,將單日訂單量提升至 1.6 億甚至 2 億并非難事。但他同時強調,單純追求這樣的訂單數字本身并無實際價值。
圖源:微博
單量破紀錄的狂歡背后,藏著多少水分?王莆中直言:絕大部分是泡沫。
小雷去翻了翻數據,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現在外賣客單價從 30 多元跌到不足一半,單量翻倍了,銷售額卻沒漲多少。
也就是說訂單看起來很多,活動也燒了不少錢,但做下來全都是泡沫,有些人本來不會點外賣的,活動結束之后,價格恢復正常價格,這批人還是會點。實際上并不會帶來什么有價值的增長
更夸張的是宿遷戰場,單量漲了4倍,但真正的新用戶沒增加幾個,卻苦了商家們。現在堂食已經沒人了,都去點外賣了。為啥?就因為外賣比自己做還便宜。可檸檬漲價了,奶茶店員工累到罷工,這種被補貼催出來的虛假繁榮,能撐多久?
而且那些靠 16 減 16、15 減 12券吸引來的用戶,當優惠消失時會留下嗎?那些被低價單沖昏頭的商家,當平臺補貼退潮時,還能找回自己的定價權嗎?
想想都知道,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商家看似流水漲了30%,卻在擔心價格降下去就再也漲不回來;騎手頂著超時免單的壓力狂奔,卻發現收入沒多多少;用戶薅著羊毛的同時,也在網絡上問:什么時候才停?——他們也不是想停,只怕停了就沒便宜占了。
更值得警惕的是,當「有價值訂單」占比被稀釋,當商家開始懷疑「原價還能不能賣出去」,當用戶習慣了「不打折就不點」,整個外賣生態都會陷入惡性循環。
圖源:微博
最后,潮水退去以后才能知道誰在裸泳。
這句話讓小雷思考很多。 現在各家都在比單量,但真正的競爭應該是什么?是讓用戶30分鐘準時喝到熱咖啡,是讓商家賺合理的錢,是讓騎手不用冒著暴雨闖紅燈。
那些靠補貼催出來的訂單,就像沙灘上堆的城堡,漲潮時再壯觀,退潮后也只會剩下一地沙子。或許這場 “外賣大戰” 的意義,就是讓所有人看清外賣不是流量游戲,而是民生工程。
總的來說,當阿里、京東、美團都燒累了,當用戶薅夠了羊毛,行業終要回歸理性——不是比誰的補貼多,而是比誰能把 3 塊錢的利潤分好,誰能讓用戶真正覺得“方便又實惠”。
以后,那些靠 “0 元購”、大額券沖起來的單量都會消失,留下的還是那些愿意為合理價格買單的用戶,和那些能在薄利中活下去的商家。
這場外賣大戰也打了三個月了,什么時候停?大家怎么看?評論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