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要求增加美國內關鍵礦物產量,確保美供應鏈安全。自20世紀80年代起美國實施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導致關鍵礦產供應受影響。關鍵礦產對能源技術至關重要,美國嚴重依賴進口,尤其是中國。目前,非洲和南美成為美國獲取關鍵礦產的重要來源,拜登政府計劃從海外獲取,特朗普則要國內增產、海外攫取。然而,美國增加關鍵礦產困難重重,需繼續依賴海外。特朗普對烏克蘭、格陵蘭島和俄羅斯的關鍵礦產資源虎視眈眈,引發國際爭議,威脅國際秩序。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2025年3月20日簽署一項行政令,要求增加美國國內的關鍵礦物產量,其中包括鈾、銅、碳酸鉀、黃金,甚至可能還有煤炭。
美國白宮一位官員稱,特朗普將援引《國防生產法》提高礦物產量。前總統喬·拜登(2021-2024)曾在2022年援引這項法律以增加關鍵礦物產量。《國防生產法》是1950年頒布的一部法律。美國時任總統杜魯門曾動用該法律增加朝鮮戰爭時期的鋼鐵產量。拜登、特朗普援引該法案主要增加國內關鍵礦物產量。特朗普指示聯邦政府機構編制待審批礦產項目的清單,并與由內政部部長道格·伯格姆領導的國家能源主導委員會協調加快對這些項目的審查。特朗普還指示伯格姆優先考慮在聯邦土地上的關鍵礦物生產。美國國際開發金屬公司將與國防部合作,通過專項的關鍵礦物撥款為新的生產項目提供資金。兩位知情人透露,紐蒙特礦業公司前高管戴維·科普利已被任命負責監管美國國家能源主導委員會的礦業事務并將成為聯邦政府中制定礦業政策的最高級別官員。
從20世紀80年代里根政府(1981-1988)起實施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核心是放松對金融業和市場監管,導致經濟金融化。英國《衛報》網站2016年5月22日發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全球經濟分析師拉娜·福魯哈爾題為《美國資本主義陷入危機,大多數美國人淪為失敗者》的文章指出,現如今,只有15%的金融機構資金用于實體企業,其余資本都處在封閉的交易投機循環當中。2023年4月29日,時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沙利文在布魯金斯學會發表“重振美國經濟領導力”的演講中承認偏袒金融業而非“實體經濟”的錯誤:“我們的工業能力——這對任何國家有能力繼續創新都至關重要——受到重創”。沙利文說:“關鍵礦產是清潔能源的支柱。今天,美國僅生產了滿足當前電動汽車需要的4%的鋰、13%的鈷、0%的鎳和0%的石墨。與此同時,超過80%的關鍵礦產是由中國加工的”。
根據美國能源部的說法,關鍵礦產是對能源技術至關重要的非燃料物質,它們面臨供應鏈中斷的高風險。關鍵礦產遍布世界各地,包括智利、阿根廷、中國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等,是通用技術(電動汽車電池)和專用技術(導彈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22年,美國地質調查局發布一份包括鋁和鉻在內的50種關鍵礦產清單。拜登2021年初入主白宮后立即宣布,重返《巴黎協定》,基于國內開采成本高和保護生態環境,拜登政府計劃重點是從海外獲取美國所需關鍵礦產。
非洲關鍵礦產資源儲量占全球關鍵礦產資源總儲量的30%,其中鋰、鋁、鈷、石墨等被確定為美國能源等安全供應的重要來源。美國能源部2022年4月發表聲明說:“今天美國所用石墨的100%依靠進口,而用于制造鋰離子電池的高純石墨幾乎全部來自中國”。為擺脫對中國石墨的依賴,美國在莫桑比克投資開采石墨并運回國內。支持剛果(金)和贊比亞開采銅并加工。在坦桑尼亞新建鎳加工企業。拜登任期內最后一次海外訪問是參觀美國在安哥拉援建的一條鐵路,該鐵路將有助于把關鍵礦產從非洲中部運往沿海地區出口。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023年10月16日發表美國大西洋理事會考克羅夫特中東安全倡議副主任亞歷克斯·埃爾納斯迪題為《南美是新的波斯灣嗎?》的文章援引國際能源署的比較和介紹,與內燃機和石油一樣,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需求也在“推動對電池和相關關鍵礦物的需要”。2023年7月在緬因州以及9月在內華達州發現鋰礦并不意味著美國很快實現鋰資源自主。美國要確保國內鋰電池需求,必須對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維亞之間“鋰三角”加以利用,“鋰三角”已探明鋰儲量占全球鋰儲量的54%。澳大利亞鋰儲量占全球鋰儲量的24%,對此,美國也要有效利用。
拜登政府的國務院曾與盟國組成一個小組,討論在中國之外建立或加強關鍵礦產供應鏈的問題。2024年,美國國務院與1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一個相關論壇,使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能夠與潛在客戶國家以及跨國公司就開采和加工進行對話,烏克蘭、格陵蘭島和加拿大都參與其中。
特朗普重返白宮后,再次退出《巴黎協定》,特朗普政府既要在國內增產又要從海外攫取關鍵礦產。特朗普在簽署一項行政令中表示:“美國曾是全球最大的礦產生產國,但過于嚴苛的聯邦監管削弱了我國的礦產生產能力”。《日本經濟新聞》網站2025年3月21日報道指出:“特朗普政府毫不關心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正致力于擴大國內化石燃料開采規模”。但是,美國增加“非燃料”關鍵礦產非常困難。據路透社3月20日報道,目前,美國鋰和鎳的產量極少,美國唯一的鈷礦已于2024年關閉。美國確實擁有多座銅礦,但只有兩家冶煉廠可將這種紅色金屬加工成管子、電線及其他零部件。美國僅有一座稀土礦。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2025年2月發布報告指出,在美國地質調查局列出的50種關鍵礦物中,美國進口了其中41種礦物的50%至100%。中國是其中29種礦物的最大生產國。美國要滿足國內需求,必須繼續主要從海外攫取關鍵礦產。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2025年2月26日發表作者黃安偉題為《特朗普和拜登對礦產的關注如何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核心》的文章介紹,從2017年開始,特朗普就已經在考慮關鍵礦產問題了。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伊始,就瘋狂地對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征關稅,同時攫取幾個國家和地區的關鍵礦產。
一、向烏克蘭索要任何美國“能得到的東西”
特朗普表示,將向烏克蘭索要任何美國能得到的東西,不僅盯上烏克蘭礦產資源,而且要接管核電站。
基輔經濟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烏克蘭擁有超過100種關鍵礦產資源,其中包括被廣泛用于建筑、航天工業的鈦和用于制造電動汽車電池的鋰以及被譽稱“工業維生素”和“21世紀黃金”的稀土。關于美國逼迫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發表評論指出,美國已變成烏克蘭資源的交易型掠奪者。美國《華盛頓郵報》刊文指出,美國新一屆政府顛覆了美國近一個世紀以來處理全球事務的方式,使世界回到了強國向弱國索取貢品、通過脅迫擴張領土的時代。根據烏克蘭公布的數據,烏克蘭擁有歐盟確定的34種關鍵礦產中的22種,其中石墨、鋰、鈦、鈹和鈾尤其受到重視。據報道,歐盟方面也向烏政府遞交了一份礦產合作協議。彭博新聞社網站2025年3月28日發表題為《美國欲控制對烏投資擠壓歐洲》的文章分析,美國力圖控制對烏克蘭所有重大基礎設施和礦產的未來,可能獲得對基輔其他盟友的否決權,并破壞其加入歐盟的努力。
二、特朗普威脅不排除武力奪取格陵蘭島
格陵蘭島是丹麥的自治領地。特朗普1月7日宣稱,丹麥即便有相關法律權利也應放棄格陵蘭島。美國出于“經濟安全”等需要,必須買下格陵蘭島。
格陵蘭島面積216.6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島,80%地區位于北極圈內,位于太平洋與大西洋航道的核心位置,戰略地位重要。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格陵蘭島自然資源豐富,其中包括稀土儲量150萬噸、石油儲量175億桶和天然氣儲量約4.5萬億立方米,還有石墨、銅、鎳和鈾等資源。特朗普屢次表達奪取格陵蘭島的立場,甚至宣稱不排除通過“軍事或經濟脅迫”手段奪取格陵蘭島。
格陵蘭島《塞爾米特夏克報》總編輯馬索納·埃格德表示,拒當美國人是格陵蘭島各界共識。丹麥外交大臣拉斯穆表示,格陵蘭島仍將是丹麥王國的一部分。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支持丹麥捍衛包括格陵蘭島在內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三、美國瞄準俄羅斯稀土等關鍵礦產
俄羅斯的各種自然資源極為豐富,是全球唯一能夠做到完全自給的國家,其已經探明的資源儲量約占世界探明資源總儲量的21%,高居世界首位。據估計,俄羅斯稀土儲量占世界稀土總儲量的20%至25%,但已開采量僅占不到1%、消費量約為0.6%。特朗普希望俄烏沖突結束后能從俄羅斯進口稀土等關鍵礦產。
據俄羅斯《專家》周刊網站2025年3月18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評論取消對俄制裁的可能性時說:“制裁不是臨時或點穴式措施,而是對我國施加系統性戰略壓力的機制。無論局勢如何發展,無論國際關系如何變化,我們的競爭對手始終都有遏制我國、削弱我國經濟和技術實力的意圖”。他強調,如果西方公司的位置已經被俄羅斯公司取代,那么回歸的公司將不再享有特權和優惠。他重申,俄羅斯企業正在轉向“前景廣闊的全球市場”。
美國外交政策聚焦研究計劃網站曾發表題為《破碎的承諾:西方在全球礦產爭奪中的虛偽》的文章指出:“全球大國必須將對礦產的追求限制在經濟競爭的范圍內,避免使用武力。西方國家需要兌現其關于公正的能源轉型的承諾,實施強有力的監管,確保負責地開采,并讓所有參與開采和采購礦產的公司承擔責任”。
英國《衛報》網站2025年3月23日援引專家警告稱,特朗普明確表示美國要獲得格陵蘭島、加拿大、巴拿馬運河和加沙,相關言論正在助長一種放任的氛圍,威脅到長期以來公認的國家領土邊界,以及二戰結束以來一直存在的國際秩序。
原文標題《李長久:美國將攫取關鍵礦產作為對外政策優先》,文章來自公眾號“CFIS國際網”,作者李長久,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高端訪談
更多訪談
基金會動態
更多動態
中美聚焦網|中美交流基金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