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河,見證半座城的蝶變;
三代人,賡續滬劇魂的堅守。
滬劇《蘇河十八灣》是上海滬劇院精心打磨的原創劇目,彰顯了時代性和人民性,與滬劇劇種特色和“與時代同步,與城市同行,與人民同心”的宗旨不謀而合,將于4月17日登陸杭州運河大劇院與當地觀眾見面。該劇以近30年的時光為跨度,聚焦于以“蘇云”為代表的幾代蘇河人。在他們鍥而不舍的奮斗之下,蘇州河從曾經的歲月斑駁,走向了如今水清岸綠的和諧盛景。這不僅是一條河的變遷,更是一座城市精神的閃耀,是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動實踐。他們用汗水與堅持,譜寫了一首屬于新時代的贊歌,每一個音符都跳動著城市發展的脈搏,每一段旋律都訴說著上海這座城市的堅韌與榮光。
滬劇《蘇河十八灣》探班特輯
一位太倉的滬劇戲迷表示,在這部戲里看到了蘇河沿岸的生活百態,滿滿都是上海風情。現場有位年輕觀眾也被劇情和舞美深深吸引,大屏畫面、演員服化配合著劇情推進,讓她真切感受到了時代變遷。一位家長帶著六歲的兒子一同看完后認為,這部劇不僅有藝術價值,更有深刻社會意義,展現了普通人在時代浪潮中的堅守與拼搏。
以小見大,書寫時代篇章
滬劇《蘇河十八灣》劇照 來源:上海滬劇院(下同)
導演以獨特的“以小見大”手法,將蘇河治理的宏大敘事,巧妙地融入“蘇云”一家三代人的生活日常。從柴米油鹽到理想追求,從鄰里家常到時代浪潮,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蘇云一家的故事,更是無數蘇河建設者的縮影。他們用汗水與堅持,勾勒出上海這座城市發展的蓬勃脈絡,讓我們深刻領會到上海城市精神的內涵。這種細膩又宏大的表達,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我們對城市發展記憶的大門。
豪華陣容,傳承創新共融
在演員陣容上,上海滬劇院打造了一場藝術傳承與創新的完美邂逅。中生代演員憑借深厚功底和舞臺歷練沉淀出的沉穩持重,將角色演繹得入木三分;新生代演員則帶著蓬勃朝氣和青春活力,為角色注入新鮮血液。他們的碰撞交融,共同奏響了演繹這段動人故事的和諧樂章。
劇中更有滬劇表演藝術家孫徐春加盟,秉持“綠葉”精神,以其精湛演技為整部劇目增添亮色。他塑造的“陳治君”性格鮮明、有血有肉,情感表達細膩入微,讓人忍不住為之喝彩。
特色唱腔,傳統現代共鳴
《蘇河十八灣》的唱腔設計也獨具匠心。它堅守滬劇音樂特色,根據人物性格打造獨特音樂形象,精準勾勒性格、展現情緒,讓劇情更通俗易懂,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同時,為契合現代觀眾審美,融入都市與時代元素,保留上海風情的同時豐富音樂層次,既有傳統韻味又具現代質感。當熟悉的滬劇唱腔響起,卻又帶著一絲新鮮的時尚感,這種經典與潮流的交織,滿足了多元的藝術需求。
創新舞美,視覺沖擊盛宴
舞美制作上,該劇突破了傳統滬劇制作限制,通過交錯排列的多個大屏營造出極具科技感的舞臺空間。演員與大屏影像相互呼應,帶來全新的視覺沖擊,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革新藝術審美。
精心造型,歲月印記盡顯
《蘇河十八灣》的造型設計同樣用心十足。為契合劇情的年代變化,設計團隊精心塑造每個角色,以多樣造型手段改變演員氣質,讓角色鮮活起來。每一個形象轉變都帶著歲月的印記,讓觀眾仿佛穿越時空,親身見證蘇河兩岸的變遷。
滬劇《蘇河十八灣》將傳統戲曲的韻味與新時代的精神內涵相融合,是傳統戲曲在新時代語境下的一次大膽創新與突破。題材選取、表現形式、音樂、舞美等方面均融入現代元素,與傳統滬劇唱腔和表演相得益彰。后續《蘇河十八灣》的巡演將陸續在各地展開,期待與更多喜愛滬劇的觀眾相逢,一同沉醉于這段蘇河之畔的時代傳奇,共赴一場傳統與現代交織的藝術盛宴。
劇目主演信息
孫徐春
名家友情出演
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一級演員
曾得到王盤聲、邵濱孫、解洪元等老藝術家親授,后又正式拜王盤聲為師。代表作有《庵堂相會》《小巷之花》《逃犯》《血染姊妹花》《牛仔女》《碧海青天夜夜心》《今日夢圓》《石榴裙下》《大紅喜事》《家》《露香女》等。他的唱腔在師承“王派”的基礎上,根據自身嗓音條件,吸收流行歌曲和美聲唱法技巧,形成了富有現代韻味的演唱特色。他行腔圓潤寬厚,韻味濃重,表演自然、灑脫,善于表現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曾獲上海戲劇節主角獎、中國戲劇節優秀配角獎、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主角獎。
吉燕萍
一級演員
師承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茅善玉。曾在《楊乃武與小白菜》《庵堂相會》《一文錢》《鳴鳳之死》《心有淚千行》《辦公室交響曲》《石榴裙下》《雷雨》《家·瑞玨》《董梅卿》《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生死對話》《碧落黃泉》《鄧世昌》《一號機密》《陳毅在上海》中擔任主要角色,參演滬劇電影《敦煌女兒》等。2005年出版了《滬劇新秀吉燕萍演唱專輯》。她以清麗娟秀的扮相、質樸細膩的表演、委婉甜美的唱腔和撲面而來的青春氣息,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觀眾。曾榮獲在上海市首屆青年演員會演新苗獎。曾任上海市徐匯區第十六屆人大代表。現任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上海戲劇家協會理事。
錢 瑩
二級演員
師承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茅善玉。現任上海戲曲藝術中心團委書記、上海滬劇院團總支書記。先后主演《胡錦初借妻》《庵堂相會》《紅燈記》《借黃糠》等劇目。在《金繡娘》《霓虹燈下的哨兵》《大雷雨》《蘆蕩火種》《家·瑞玨》《董梅卿》《回望》《江姐》《羅漢錢》《家·鳴鳳》等劇目中擔任主要角色。她唱腔圓潤動聽,表演真摯感人,善于刻畫人物。曾榮獲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新人配角獎;上海市優秀共青團員稱號。
吳爭光
一級演員
師承滬劇名家汪華忠。曾先后在《庵堂相會》《陸雅臣賣娘子》《借黃糠》《一文錢》《十六鋪人家》《蘆蕩火種》《金繡娘》《家·瑞玨》《鄧世昌》《敦煌女兒》《陳毅在上海》《羅漢錢》等劇目中擔任重要角色,參演滬劇電影《敦煌女兒》。他嗓音清亮,扮相大氣、唱腔別具韻味。現任上海滬劇院演員團黨支部書記、青年演員團團長。
徐響響
上海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
先后主演《搶親奇緣》《陸雅臣賣娘子》《庵堂相會》《蘆蕩火種》等劇目;《碧落黃泉》中經典折子戲。主要學唱滬劇“王(盤聲)派”。他嗓音寬厚明亮,唱腔韻味濃郁。
李秉儒
上海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
先后主演《搶親奇緣》《陸雅臣賣娘子》《庵堂相會》《蘆蕩火種》等劇目;《楊乃武與小白菜》《大雷雨》中經典折子戲;在《雷雨》中飾演主要角色。主要學唱滬劇“邵(濱孫)派”“文(筱文濱)派”。他扮相英俊挺拔,臺風瀟灑穩健。
朱麟飛
二級演員
師承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陳瑜。先后主演《紅燈記》《借黃糠》《金繡娘》,在《江姐》《胡錦初借妻》《大雷雨》《陸雅臣賣娘子》《阿必大回娘家》《庵堂相會》《魂斷藍橋》《回望》《一號機密》《陳毅在上海》《碧落黃泉》《羅漢錢》等劇目中擔任主要角色。她臺風穩健,攻“石(筱英)派”,唱功突出,尤其擅長賦子板,能塑造不同年齡的人物。曾榮獲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表演藝術傳承英才獎;“大世界城市舞臺中國魅力榜(長三角戲曲武藝榜)”活動銀獎。
趙雅婧
上海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
先后在《蘆蕩火種》《搶親奇緣》《陸雅臣賣娘子》《庵堂相會》《羅漢錢》等劇目中飾演主要角色。主演《甲午海戰》《楊乃武與小白菜》中經典折子戲。主要學唱滬劇“汪(秀英)派”。她唱腔韻味濃厚,擅長表現年齡跨度大的角色。
王禕雯
二級演員
師承滬劇名家王珊妹。先后主演《胡錦初借妻》《紅燈記》《碧落黃泉》等劇目。在《大雷雨》《陸雅臣賣娘子》《庵堂相會》《日出》《借黃糠》《回望》《江姐》《羅漢錢》等劇目中擔任主要角色。她表演質樸細膩,音色清亮甜美。主演的滬劇小戲《我只在乎你》榮獲首屆長江流域小戲小品展演最佳推薦劇目;第六屆全國小戲小品展演優秀入選劇目。
江紫珊
上海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
先后在《陸雅臣賣娘子》《庵堂相會》《搶親奇緣》、環境式滬劇《日出》等劇目中飾演主要角色。主演《蘆蕩火種》《畫女情》中經典折子戲。主要學唱滬劇“丁(是娥)派”。她音色甜美,表演自然質樸。
沈佳妮
上海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
先后主演《庵堂相會》《搶親奇緣》《陸雅臣賣娘子》等劇目;《雷雨》《五更亂夢》《蘆蕩火種》《雞毛飛上天》中經典折子戲。主要學唱滬劇“丁(是娥)派”。她表演清麗秀雅,行腔婉轉細膩。
來源:長三角之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陳瑞
一審:葉璐;二審:陳雷;三審:沈麟
終審:金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