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界面新聞援引外媒消息,歐盟委員會發言人表示,歐盟和中國已同意研究為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設定最低價格,以取代歐盟去年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方案。玉淵譚天昨日報道稱,中歐雙方團隊已經就電動汽車價格承諾談判開始接觸。更早時候,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與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舉行視頻會談。商務部發布的信息也指出,雙方同意盡快啟動磋商,深入討論市場準入相關問題,為企業創造更有利的營商環境。
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各國都在尋找新的貿易策略。尤其是美國頻繁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使得中歐貿易關系變得更加重要。最近歐盟考慮用“最低價格”,來代替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征收關稅。他們正就這個方案和中國進行商談,希望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法。這種做法意味著,中國電動汽車出口到歐洲,價格不能低于歐盟設定的最低標準。以此來保護歐洲本土汽車產業,同時避免直接的關稅對抗。
特朗普(資料圖)
對中國車企來說,“價格承諾”是把雙刃劍。如果3萬歐元“地板價”落地,比亞迪、蔚來等品牌可能被迫“沖高”,推出高端車型;而主打性價比的五菱、哪吒等品牌,可能轉向東南亞、中東市場。歐洲車企則“幾家歡樂幾家愁”。大眾、寶馬等傳統巨頭擔心中國車企“降維打擊”,而特斯拉柏林工廠卻偷偷樂——Model 3在中國生產成本比歐洲低30%,即便定3萬歐元,利潤仍比本土車企高。中歐電動車談判這場“大戲”,本質是綠色產業主導權爭奪。
目前,歐盟對中國電動車車企采取的是加征差異化的額外關稅,即在現行10%的進口汽車關稅基礎上,對比亞迪、吉利和上汽集團分別加征17%、18.8%和35.3%的額外關稅。整車廠商:在歐洲市場有布局的整車廠商包括比亞迪、上汽集團、吉利汽車、小鵬汽車、蔚來汽車、極星、極氪、賽力斯、奇瑞汽車、零跑汽車和東風汽車等比亞迪在匈牙利賽格德市建設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基地,是其在歐洲的第一家乘用車整車工廠,預計2025年建成投產。
馮德萊恩(資料圖)
盡管部分國家表示愿意對美零關稅,但美方并不滿足,幾天前特朗普公開表示,如果75個國家不能在90天內與美方達成協議,加稅還會繼續。作為美國的傳統盟友,歐盟似乎已經認清形勢,前期歐委會負責人馮德萊恩與中方通電話,商討應對美方的加稅政策;據官媒發布的消息,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與歐委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舉行視頻會談,雙方決定立即開展電動汽車價格承諾談判,這為歐洲取消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加稅政策提供可能。
對此,歐盟或許心里也有數,根據知情人士的說法,歐盟部分官員已經確認,美歐關系永遠不會回到過去,因此當下歐盟正在加緊努力在其他地區達成自由貿易協定,馮德萊恩更做出明確表態,稱歐盟將進一步轉向亞洲。如果歐盟真的已經下定決心做這樣的決定,那么就意味著特朗普已經徹底失敗,他的關稅政策不僅沒有迫使各國建立一個以美國為中心的貿易體系,以后全球各國的進口將必須以美國為核心,反而造就了一個“去美國化”的貿易體系。
美國政府(資料圖)
事實上,一開始聽到特朗普要加稅的歐盟,同樣放話要報復美國,馮德萊恩還透露歐盟已經擬定了計劃,結果特朗普的政策落地,歐盟反而慫了。這也再度證明,歐洲想要擺脫美國的影響,但根本沒有魄力去對抗美國的霸凌。相反,這回馮德萊恩還表示,擔心中國商品會轉移到歐洲沖擊市場。要知道,對抗貿易爭端最好的方式,就是盡可能以更少的支出,去穩定自身的市場,避免高關稅帶來的物價上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