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無人機施肥打藥,將“云端管家”派駐田頭,借助北斗為巡田播種導航,搭建AI病蟲害監測系統,通過土壤墑情傳感器測算水肥需求……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數字技術和科技裝備參與農業生產,廣袤鄉村呈現出萬象俱“耕”新的好光景。
當前正是春耕春灌的關鍵時期,山東各地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讓農業生產變得更加智能化、精準化、科學化。智慧農業AI模型為農田開出有針對性的“處方”,幫助種植戶進行田間管理。
4月7日,在山東德州寧津縣“噸半糧”種植示范基地,自走式噴灌機、地埋式伸縮噴灌設備等一系列新型智慧農業噴灌設備正在有條不紊地作業,及時為小麥補上返青水,夯實夏糧豐收根基。
“可靠穩定的電力供應,讓我們種地也越來越有‘科技范’。這幾年,我們購買了一系列現代化農機工具,一個人就能全部完成澆水、施肥,人工成本大大降低。”村民劉國利看著在麥地里緩緩前進的噴灌設備,臉上露出了笑容。
近年來,隨著科技發展和電力設施的不斷完善,寧津縣落地應用的縣級現代農業科創中心,通過“天空地一體化”智能監測平臺,在種糧核心區建設高標準智能水肥一體化設施、無人植保機械、農業“四情”監測設施,通過物聯網技術,可以完成測土、測墑、播種、灌溉、施肥、給藥、收獲等各個環節的標準化、智能化管理,以先進的增產技術,打造綠色高產高效“噸半糧”示范田。
▲國網山東德州供電公司工作人員走訪供區現代農業科創中心
為全面滿足農業生產用電需求,國網山東德州供電公司主動靠前服務,對農業用電線路進行改造升級,組建專項服務隊伍,協助客戶排查安全用電隱患,解決客戶用電問題,全力保障農忙用電安全可靠。
國網德州供電公司工作人員李海猛介紹,為全力做好農業生產用電保障,公司提前做好規劃,對農業線路進行改造升級,按時完成變電站增容改造任務,遷改35千伏線路11.9千米,改造10千伏線路20余千米,確保農忙用電無憂。
在穩定的電力加持下,5G智慧農業平臺、地埋式自動伸縮噴灌系統、可移動立式噴灌等現代化、智慧化農業設施相繼投入使用,農戶足不出戶即可實時掌握麥田墑情、蟲情、災情等相關數據,并根據平臺推送的生產灌溉方案,及時開展小麥灌溉工作。全自動化的灌溉系統可實現精準施肥,進一步提升土地水肥一體化管理水平,大大減少了人力、物力。
為進一步降低農戶灌溉成本,自2021年以來,國網德州供電公司積極配合當地政府部門推動農業灌溉用電價格改革,在寧津縣260多個村莊實現了農業灌溉用電價格有效降低,全年減少灌溉用電支出180多萬元,進一步降低了農業生產用電成本,提升農村居民種植收入。
“通過走村入戶向農戶們推廣農業分時電價政策,種糧大戶可以結合小麥長勢,合理規劃灌溉時機和灌溉量,進一步降低用電成本,預計每年還可為農戶減少用電支出10%以上。”國網德州供電公司營銷服務人員周海波說。
“科技發達、政策優惠、電力穩定,種地越來越輕松,成本支出越來越低,日子真是越過越好。”在寧津縣“噸半糧”種植示范基地,寧津縣保店鎮西高村村民楊冰開心地說。
內容來源: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