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干貨,知識點較多。對新加坡獨有的政治制度有興趣的,可以好好讀讀。
昨天,新加坡宣布舉行大選的消息一傳出來,馬上就有眼尖的讀者看出來了:
“新加坡的總理竟然不是一人一票直接選出來的?”
(2011年黃循財首次當選國會議員。圖源:黃循財臉書)
是的,跟大家熟悉的美國總統選舉方式不一樣。
美國的總統制度是由兩黨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參加大選,由選舉人團選出之后,由總統來委任中央政府的其他重要職位,如國務卿、財長、防長、和其他部長等等。換言之,這些人是由總統委任的,不是大選直接選出來的。
新加坡繼承的是英國的議會制度,與美國制度有根本的差別。美國的總統制,政府一把手是總統,他也是三軍統帥。新加坡的議會制度,政府一把手是總理,他也是國防理事會主席。
(工人黨在大選期間的群眾大會。圖源:畢丹星臉書)
在議會制度的大選當中,選民選的是國會議員,不是直接選總理。大選出結果之后,能夠控制國會半數以上議席的政黨,就成為執政黨。
誰來當總理?
那么,誰來當總理呢?用新加坡法律的專業主語說,就是“能夠取得大多數國會議員信任的議員,就成為總理”。
聽起來很拗口,是不是?那么就讓我來科普一下。
首先,總理是在國會議員當中產生。如果在大選中落敗,沒有當選國會議員,那么,就根本不具備獲選為總理的資格。
(新加坡國會大廈。圖源:國會臉書)
其次,大選結果出來之后,就產生了新一屆國會。假設A政黨取得了半數以上國會議席,成為執政黨,那么,作為執政黨秘書長的一把手,自然而然成為總理,因為他肯定有國會大部分議員的信任和支持。
那么,執政黨的一把手又是誰選出來的?難道不是全體選民一人一票嗎?
當然不是。在新加坡,任何政黨的中央委員(包括一把手)都是政黨內部選出來的。這種黨內選舉不是由全體黨員投票,而是由黨內干部投票選出來的,普通黨員沒有選舉中央委員的權利。
簡單說,新加坡是先選出執政黨,然后在執政黨的當選議員當中,產生總理。
誰能當部長?
那么,部長呢?部長是誰選出來的?
美國制度是政府首長(總統)直接委任部長。新加坡也一樣,由政府首長(總理)委任;唯一不同的是,總理只能在當選議員當中委任部長。
如果在大選中落敗,就完全不具備擔任部長的基本資格。
政務部長、政務次長,也是這么產生的,都必須先在大選中獲勝。
(新內閣宣誓儀式由總理、總統主持。圖源:王志豪臉書)
如果國會議席沒過半
新加坡新一屆國會有97個議席,任何政黨只要能贏得至少49個議席,就自動成為執政黨。
那么,如果無法贏得至少49個呢?
假設,A黨贏得45個,B黨贏得30個,C黨贏得12個,D黨贏得10個。
那么,為了控制國會半數以上議席,就必須組成聯合政府??赡艹霈F的幾種組合如下:
A+B組合基本是不可能的。因為A、B是最大的“對頭”,不可能聯合,也沒必要聯合。
如果你是A,肯定選擇A+C或A+D。因為C、D相對較弱。
至于B,唯一的可能就是與C、D一起聯合,這樣才能控制半數以上議席。
造王者
大家發現了沒有?在這種情況下,C、D雖然都小,但是他們成了A、B拉攏的對象。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造王者”。你向A靠,A就成了王者;你向B靠,B就成了王者。
言歸正傳。C、D之間肯定都在爭取A和B的青睞。這種情況下,A、B分別跟C、D談判聯盟,最后決定跟C還是D組成聯合政府,就有好幾個考慮:
一、跟哪家的政治理念較為接近?
二、跟哪家組成聯盟的代價較低?收益較高?
三、你我之間有沒有無法解決的矛盾或“仇恨”?等等。
假設你是A,你拉攏了最小的D,兩家合起來,組成聯合政府。
那么,肯定要跟D有利益交換啊,否則D憑什么跟你,不跟B?
通常,A得讓出一定比例的政府職位。A+D一共55個席位,A有45個,占比是81%,換句話說,A很可能得向D讓出20%的部長職位,這樣的話,D才會愿意接受。而且,讓出哪些部長職務,肯定也得艱辛談判。
當然,如果你是B,你肯定出盡全力說服C、D加盟,因為這是你上臺的唯一機會。從C、D的角度看來,跟B結盟,獲得的利益會比跟A大,因為B更需要自己。
在新加坡,至今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但是在很多外國,這種情況很常見。別的不說,馬來西亞執政的就是以安華為首相的聯盟政府。
(圖源:希望聯盟臉書)
政府、國會的組成
有人問,新加坡剛剛解散了國會,既然總理和部長必須在國會議員當中產生,那么,政府呢?難道也解散了嗎?
政府沒有解散。但是,由于國會已經解散,就由上一屆政府自動形成“看守政府”,在選出新一屆國會、新總理組成新一屆內閣和政府之前,由看守政府履行政府職務。
我們來看看,5月3日投票日之后會發生什么。
首先,5月3日將在晚上8pm關閉投票站。之后,選票箱會運往各個計票站,開始計票,由候選人和他們委托的人員進行監票。
計票無誤之后,由選舉官宣布勝選者。一般來說,單選區的選舉成績在當晚就陸續揭曉,至于集選區,由于選票多得多,一般得到午夜才開始出計票結果。
如果票數很接近的,候選人可以要求重新計票。那時間就更長了。
到所有計票結果都公布之后,參選政黨的一把手都會舉行新聞發布會,答謝選民,回答記者詢問。
第二天,5月4日早晨,一般會有答謝選民的小范圍游行,勝選者要答謝選民,敗選的同樣也要答謝。
一切塵埃落定之后,就等執政黨一把手組織新內閣了。一般來說,兩三周內,新一屆的總理就會宣布新內閣名單。
(新加坡國會開會,2020年。圖源:國會臉書)
新加坡、美國制度差異
我們用個圖表來簡單看看新加坡、美國選舉制度的差異:
ABC丨編輯
HQ丨編審
新加坡眼丨來源
新加坡眼、臉書丨圖源
免責聲明:
1.凡本公眾號注明文章類型為“原創”的所有作品,版權屬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眾號注明文章類型為“轉載”、“編譯”的所有作品,均轉載或編譯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有價值資訊,并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上新加坡眼官網看新聞更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