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鄭晨燁 在深圳南頭古城與警察一同巡邏、完成全球首例人形機器人前空翻、與美國網紅“Speed”一同跳舞……在宇樹Unitree G1人形機器人之后,又一款自2025年初因自然步態與精準運動控制而屢屢出圈的人形機器人產品正式開售。
網紅機器人開賣
4月16日,經濟觀察報注意到,深圳眾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眾擎機器人”)旗下電商平臺上架了兩款機器人產品,其中,在近期因“跳舞”走紅的眾擎ENGINEAI PM01人形機器人,售價18.8萬元,同時,眾擎機器人還上架了另一款雙足機器人——眾擎ENGINEAI SA01,售價4.2萬元。
根據官方資料,眾擎PM01機器人身高1.38m,體重約40kg,移動速度2m/s,具有機械步態和擬人自然步態兩種行走模式,擁有全棧式自研關節,全身24個自由度,其中,單臂5自由度、單腿6自由度,腰部配備320度自由旋轉電機。
近期,經濟觀察報在眾擎機器人調研時了解到,PM01機器人基于端到端神經網絡解決方案,通過光學動捕技術采集人體運動數據,結合強化學習與模仿學習提升環境適應性。
另一款上架的眾擎SA01雙足機器人,則是該公司為科研教育市場設計,整機重量約40公斤,采用高強度鋁合金骨架和無懸臂設計,該機器人單腿配備6個自由度,能夠完成奔跑、跳躍和單腳站立等復雜動作。
根據眾擎官方介紹,SA01提供整機或散件套裝兩種交付方式,用戶可自由選配機械臂等擴展模塊,適用于科研、工業和服務等多個領域。
資料顯示,眾擎機器人公司成立于2023年10月,總部位于深圳南山,專注于研發通用智能機器人。創始人趙同陽于2016年創立了Dogotix(多夠機器人),專注于研發高性能仿生四足機器人,2020年該公司被小鵬汽車收購后,趙同陽加入鵬行智能擔任總經理,主導研發了人形機器人PX5。
2023年因技術路線分歧離開鵬行智能后,趙同陽創立眾擎機器人,核心團隊匯聚了中國第一批腿足式機器人研究與產業落地專家,現已實現了從本體核心零部件到具身智能、運控算法的全棧自研。
4月2日,眾擎機器人宣布,完成新一輪Pre-A輪融資,融資總額近2億元人民幣,該輪融資由Stone Venture領投,商湯國香資本、弘暉基金、潯商創投、包河創投等一眾老股東加碼。
其中,Stone Venture是一家位于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私募投資機構,眾擎方面表示,Pre-A輪資金將主要用于加速人形機器人本體、小腦以及具身智能的研發與升級,進一步推動大規模生產,并拓展國內外市場,助力眾擎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形機器人企業。
產業預期樂觀
值得一提的是,金沙江創投管理合伙人朱嘯虎與眾擎機器人創始人趙同陽在近期曾有一次頗為出圈的隔空“論戰”。
朱嘯虎在最近的一次訪談中表示:“最近幾個月正在批量退出人形機器人公司”。“我經常開玩笑說,現在是個人形機器人就會翻跟頭,但商業化在哪里?”朱嘯虎在訪談中質疑說。
趙同陽在微信朋友圈直接轉發了朱嘯虎的訪談視頻并評論稱:“我認為他比較適合那種今年投入后年就見效的快餐式項目,AI和人形機器人都不是能讓他快速賺錢的項目。”
趙同陽表示:“人形機器人在五年之內幾乎無處不在,是人類學會制造工具以來最刺激的一次工業革命,這哥們甚至問出了人形機器人在這個階段有什么用?就像質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用眼前看到的來否定未來,這不應該是他這個段位人應有的表現。”
雖然關于人形機器人是否有用的爭議仍在持續,但在資本、政策與技術三方共同推動的背景下,人形機器人產業正在走向量產與需求爆發“前夜”,卻是一個事實。
3月3日,深圳市科技創新局印發《深圳市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關于未來深圳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目標,“行動計劃”提出,到2027年,新增培育估值過百億元企業10家以上、營收超10億元企業20家以上,實現10億級應用場景落地50個以上,關聯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以上,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相關企業超過1200家;打造公共服務平臺矩陣,吸引更多上下游企業、科研機構、創新團隊等加入,形成更完善的產業生態,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綜合實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25年初,經濟觀察報記者在眾擎機器人進行調研時,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兼市場營銷負責人姚淇元表示,眾擎多款機器人計劃于2025年批量交付。“在人形機器人產業,我們已經突破了‘從0到1’;‘從1到100’,有些公司已經突破了,甚至開始走到‘100到1000’的階段了。”姚淇元說。
姚淇元還曾向記者表示,人形機器人的核心價值在于泛用性與環境兼容性,人形形態是實現機器人通用性的理想載體,其雙足移動與多自由度手臂設計,能夠覆蓋制造業、服務業乃至家庭場景中絕大多數的交互需求。此外,人類社會的物理環境——從樓梯高度到工具尺寸——均以人體工學為基準構建,人形機器人天然適配現存基礎設施,無需額外改造場景即可無縫接入。
“機器人要更好地去適配我們所在的世界,不然它的功能就是單一的,只能把這一件事情做好,像掃地機器人一樣,變成了一個工具。機器人的未來應該是通用的,可以變成不同的角色。”姚淇元說。
東吳證券在近日發布的一份研報中指出,由于下游客戶測試和研究需求旺盛,預計伴隨國內企業訂單交付,2025年全年國內人形機器人銷量有望接近萬臺。
目前,各家市場研究機構對機器人產業的未來預期亦十分樂觀,根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數據,2024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為10.17億美元,到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51億美元,從2024年至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銷量將從1.19萬臺增長至60.57萬臺;另根據灼識咨詢預計,按銷售收入計,全球機器人行業的市場規模于2028年將達131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600億元)。
鄭晨燁
深圳采訪部記者 關注新能源、半導體、智能汽車等新產業領域,有線索歡迎聯系:zhengchenye@eeo.com.cn,微信:zcy096x。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