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復新疆后,下令:不留生俘,降了也殺!這背后有何原因?如今真相被揭曉,后人詫異道:“一仗換來30年安定!”
“這些叛亂兵雖然殺了我清朝不少人,但他們既然已經投降了,我們就應該原諒他們,殺兵不殺俘啊大人,要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啊。”
“殺,不管有沒有投降的,不管是什么人,但一定不能有隱患,出了任何問題我自己一個人擔著,你們只管前進。”
左宗棠卻頗為決絕,他來到新疆不是跟叛亂和談,敵對分子過家家的,他是要把整個新疆都收復回來,要效仿乾隆滅殺準噶爾部那樣,徹底將未來新疆100到200年的隱患消除,無論對錯,也不在乎歷史上對自己的評價,左宗棠的這一目的真的達到了嘛?
“李大都督,海防重要,難道新疆就不管了嘛,你難道忘了乾隆皇帝的遺風了嘛,寸土不讓山河,難道你想讓新疆落入敵人的手上嗎?”
左宗棠極為無奈,哪怕在這個時候,李鴻章還在跟眾人狡辯新疆的不重要,但朝堂上聲援左宗棠的人更少,平定新疆,這是超遠距離作戰,一路上風吹日曬,無論是補給還是兵員,都對清政府是很大的考驗。
換言之,他們在考慮得失,工于心計,遭考慮利益的最大化,顯然發展海防在他們心中更為簡單。
“左公,話不能這樣說,我們理解你的心情,但新疆這件事要緩著來,說不定頂阿古柏等人突然就不打了呢,他們對現狀就滿足了呢,打仗可以,但錢從哪里來?”
左宗棠雖貴為權臣,地位權勢不在李鴻章之下,但此時也無可奈何,他也在南方工作過,當然明白海防的重要性,但新疆一代代人努力的數千年,從漢朝再到清朝,一路上終于實控了下來,交出去,那就是一輩子的錯誤。
左宗棠將目光投向兩位太后,在這朝堂,這二位才是最終下命令的人,但這兩位一向在后宮呆著,先帝還沒有走多久,要想得到他們的同意,談和容易。
經過不斷的溝通,左宗棠終于獲得出兵的命令,代價就是他這一身職務幾乎被拔了個干干凈凈,不知道又要被分配到哪個人身上,但左宗棠已經不在乎了,不破樓蘭誓不還,不收復新疆他左宗棠也不回來。
望著京城的壯麗,左宗棠明白他此生都可能沒有機會再回來了,他已經老了,早就該退休了,但他他放不下新疆。
馬匹輕踏腳下的大理石磚,左宗棠點了數萬兵馬奔赴新疆,只有到了新疆才明白新疆的情況到底有多么糟糕,曾經守在新疆的戰士們已經多年沒有經受過補給,軍民都是靠吃樹皮,吃馬匹,吃腰帶生存下來的,被敵人圍困了多年,始終沒有投降。
“左公,我們等了十幾年,終于把你給等來了,巴里坤我們守住了,沒有被敵人拿走,我們沒有辜負朝廷的信任啊。”
何琯是新疆為數不多的守將,但左宗棠看他們的面貌,倘若不是自己到來,他們哪怕不被敵人殺死,恐怕也要被餓死,左宗棠無比清醒自己力排眾議來到了新疆,新疆要平定,哪怕是被冠上殺神的名頭。
自此左宗棠開啟了數年的新疆生涯,哪里有敵人,哪里就有左宗棠的棺材,直到將敵人徹底趕出去,將伊犁徹底拿回來,左宗棠這才收回手中的屠刀,班師回朝,對自己的出兵行為總結。
信息來源:百度百科——左宗棠、何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