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戰略穩步推進的當下,各地鄉村正經歷著深刻變革。然而,部分地區卻陷入了一種誤區,將大量資源耗費在修路、刷漆這類表面工程上,誤以為這就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實則不然,鄉村振興的關鍵,是讓農民兜里真正有錢,實現收入的實質性增長。
不可否認,基礎設施建設對鄉村發展至關重要。平整寬闊的道路方便村民出行,也利于農產品運輸,能打通鄉村與外界的經濟脈絡;粉刷一新的房屋外觀能改善鄉村風貌,提升村民生活的舒適度與幸福感。但如果只重視這些硬件的“面子”,而忽視農民收入增長這一“里子”,鄉村振興便只是空中樓閣。
將修路、刷漆當作鄉村振興的主要工作,會造成資源的不合理配置。有限的財政資金與社會資本大量投入到外觀打造上,用于農業產業發展、農民技能培訓的資金就會相應減少。一些鄉村花費重金將村道拓寬、給房屋外墻統一上色,卻沒有資金引進先進農業技術、扶持特色農業項目。道路和房屋變漂亮了,可農民的收入卻沒有增加,生活質量難以得到根本提升,這樣的鄉村振興只是徒有其表。
農民收入增長才是鄉村振興的根基。只有錢包鼓起來,農民才有更多資源用于子女教育、醫療保健,提升生活品質;才有資金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實現農業的現代化轉型;才有底氣參與鄉村建設,積極投身于鄉村的各項發展事業。當農民收入穩定增長,他們對鄉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也會增強,人才外流問題才能得到緩解,鄉村才有持續發展的動力。
要實現農民增收,產業發展是重中之重。各地應立足鄉村特色資源,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比如,有的鄉村憑借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民俗文化,開發鄉村旅游項目,讓村民通過經營農家樂、售賣特色手工藝品獲得豐厚收入;有的鄉村利用互聯網,將本地優質農產品推向全國市場,拓寬銷售渠道,價格提升的同時銷量也大幅增加。此外,加強對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也不可或缺,提升他們的就業創業能力,使他們能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獲得更高收入回報。
鄉村振興不能只看表面光鮮,而應聚焦農民收入這一關鍵指標。摒棄過度追求外在形象的“面子工程”,把資源和精力集中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發展產業、培養人才,才能真正實現鄉村的繁榮富強,讓鄉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讓鄉村振興的成果經得起時間和人民的檢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