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曾經生活的部隊大院里,孩子們當年基本都在讀書,小學和初中特別多,很少見到高中生,大學生更是絕無僅有。可以說,一直到1966年以前,我住的大院里,誰家有孩子參軍到部隊,都是一件非常稀罕的事兒。
在我的記憶中,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前,大院子女當兵的,大部分都是老首長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初中或高中畢業后去考軍校。女孩子初中畢業后一般都是上醫校和護校,男孩子高中畢業后一般都去考部校、炮校和通信學院什么的。
也有部隊子弟由于沒有考上高中,參軍到部隊的,這種情況非常少。原因是那個年代,大院里的孩子們,絕大多數都是1950年以后出生的,最大的才在讀初中。能夠初中或高中畢業的孩子,一般都是戰爭年代出生的(解放戰爭)的。而戰爭年代軍人能夠結婚組成家庭生兒育女的,一般都是團級或師級以上的干部。
1966年夏天,從小學到大學,基本停課。后來小學和中學初中復課,但大學和高中一直沒有復課,也沒有招生。大院里的很多孩子沒有學上,讀不了書,很多人就想去參軍當兵。但偏巧的是1966年冬季部隊沒有征兵,家長和孩子們都著急。有的人家兩三個、三四個,甚至五六個孩子都沒有學上,又沒有工作,家長看著家里一堆孩子整天無所事事,心里急,但又無可奈何。
到了1967年冬天征兵季,部隊還是沒有征兵的動靜。很多大院首長就詢問省軍區動員處怎么回事?對方回答總部正在討論1968年征兵方案,由于1967年停止征兵一年,1968年肯定有征兵任務,現在大家都在等上級下達征兵計劃通知。
結果一等又是小半年,直到1968年3月初,部隊征兵計劃任務下達,征兵工作拉開序幕。1968年是征兵大年,數量大,人員多,時間緊。各個省軍區、軍分區和武裝部是開足馬力,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征兵任務。
也就是在那一年,大院里的軍人子弟,凡是在解放后頭兩三年出生的(16歲到18歲之間),基本都坐上了大院孩子參軍入伍的頭班車,穿上軍裝走進解放軍大學校。男孩子大部分到了野戰軍的基層連隊,還有守備部隊的守島部隊;女孩子大部分到了醫院和通信部隊,開始了軍旅生涯。
1968年出現這種現象級的情況并不奇怪。你想啊,大院孩子們到了一定的年齡,要么或讀書、或考大學、或工作,總不能無所事事地閑在家里吧?都擠在家里白吃飯,不干活,不就成了家長們一個頭疼的問題嗎?把適齡的孩子們送到部隊大學校鍛煉,既能保衛祖國,又能磨練人生,還能發展成長,為一生打下一個好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