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頭蟲下目—吉丁蟲總科
真核生物域
動物界
真后生動物亞界
蛻皮動物總門
節肢動物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有翅亞綱
新翅下綱
鞘翅目
多食亞目
叩頭蟲下目
吉丁蟲總科
吉丁蟲總科(學名:Buprestoidea),全世界已知1.3萬種,其物種會在木頭和金屬上鉆孔,只有吉丁科(Buprestidae)一個科;分屬于12個亞科。我國已知9個亞科,約450余種。
1.下屬科
吉丁蟲科〈吉丁甲科〉(Buprestidae)
窄吉丁亞科(Agrilinae)
吉丁亞科(Buprestinae)
散孔吉丁亞科(Chrysochroinae)
凹緣吉丁亞科(Galbellinae)
天花吉丁亞科( Julodinae)
筒吉丁亞科(Polycestinae)
2.吉丁蟲科〈吉丁甲科〉
吉丁蟲科(學名:Buprestidae)又稱吉丁甲科,是昆蟲綱鞘翅目的一科甲蟲,因有些種類如寶石般色澤優美、富有金屬質感而被稱為寶石甲蟲(jewel beetle)。該科是鞘翅目中最大的科之一,有約775屬、15500種,還包括約100個化石種。
(1)形態
體長1.5-60mm;頭部較小向下彎折;觸角11節,多為短鋸齒狀;前胸與體后相接緊密,不可活動;前胸腹板發達,端部達及中足基節間;后腹腹板具橫縫;鞘翅長,到端部逐漸收狹;足細長;前、中足基節球形,后足基節板狀;跗節5-5-5,第4節雙葉狀;腹部可見5節,第1、第2節一般愈合。
幼蟲體扁,前胸膨大;頭小,無單眼;觸角3節;上顎無臼葉,胸足退化。
(2)生物學
成蟲喜陽光,白天活動,在樹枝的向陽部分易發現,幼蟲在樹木中鉆孔為害,屬鉆蛀性害蟲。
(3)分類及分布
全世界已知1.3萬種,分屬于12個亞科。中國已知9個亞科,約450余種。
(4)下屬亞科
窄吉丁亞科(Agrilinae)
吉丁亞科(Buprestinae)
散孔吉丁亞科(Chrysochroinae)
凹緣吉丁亞科(Galbellinae)
天花吉丁亞科( Julodinae)
筒吉丁亞科(Polycestinae)
(5)昆蟲文化
色彩絢麗奪目的大型吉丁蟲尤為受到昆蟲收藏家的青睞。在很多亞洲文化中,都有以吉丁蟲鞘翅做首飾或裝飾品的傳統。如南朝梁吳均《和蕭洗馬子顯古意》“蓮花銜青雀,寶粟鈿金蟲”中的“金蟲”就是一種吉丁蟲。現藏于日本奈良縣法隆寺的日本國寶玉蟲廚子(日語:玉蟲廚子)便是以桃金吉丁蟲(Chrysochroa fulgidissima)的鞘翅作為裝飾的。
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古人的詩句道出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向往。淑女似的吉丁蟲自然會受到人們的青睞。人們總認為蝴蝶是最美麗的昆蟲,但是當你認識了吉丁蟲之后,可能會覺得吉丁蟲也獨樹一幟,別有韻味。
令人遺憾的是它們的幼蟲長得奇丑無比,真可謂“蟲大十八變”,這就是昆蟲變態的奇妙之處!尤其不能令人容忍的是幼蟲專門蛀食樹心,使之枯萎死亡,是果樹、林木的重要害蟲。盡管如此,幼蟲卻是一味中藥材,能治療疾病,將功補過。
據說日本人尤其喜愛吉丁蟲,認為它們艷麗的鞘翅,能驅趕居室害蟲,因而常把鞘翅鑲嵌在家具上,既有驅蟲之效,又具裝飾之美。吉丁蟲的鞘翅確實漂亮至極,在燈光或陽光下,能閃爍出燦爛的金屬光澤,如同晶瑩的珠寶。
吉丁蟲成蟲喜歡陽光,白天活動,在樹干的向陽部分容易發現,它們的飛翔能力極強,既飛得高,且飛得遠,所以不易捕捉,但當它們棲息在樹干上時,卻很少爬動,是捕捉的好時機。
(6)梨金緣吉丁蟲
梨金緣吉丁蟲,屬鞘翅目,吉丁甲科。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山西、河北、江蘇、浙江、江西、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地。寄主于梨、山楂、蘋果、桃、杏、櫻桃、檳沙果等。幼蟲于枝干皮層內、韌皮部與木質部間蛀食,被害處外表常變褐至黑色,后期常縱裂,削弱樹勢,重者枯死,樹皮粗糙者被害處外表癥狀不明顯;成蟲少量取食葉片為害不明顯。
①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3~17(mm)、寬5~6(mm),體紡錘形略扁,密布刻點,翠綠色有金黃色光澤。前胸背板和鞘翅兩側緣有金紅色縱紋故名。頭頂中央有1條黑藍色縱紋,觸角鋸齒狀 11節黑色;前胸背板上有5條黑藍色縱紋,中央1條直而明顯,與頭頂縱紋相接。鞘翅上有9~10條縱溝和許多隆起的黑藍色短縱紋,翅端鋸齒狀。小盾片梯形短寬,后緣中部略圓突。腹背藍色有微綠光澤。
卵:扁橢圓形,長約2mm,寬約1.4mm,初乳白后變黃褐色。
幼蟲:體長30~36(mm),扁平淡黃白色,無足。頭小、黃褐色,大部縮在前胸內,口器黑褐色。前胸最寬大,中、后胸窄而短;腹部明顯較胸部窄,細長、10節,分節明顯,末節鈍圓。前胸背板和腹板中部有淡褐色圓形的骨化區,背板中央有1深色“八”形凹紋,腹板中央有1"1"形縱凹紋。
蛹:長15~20(mm),紡錘形略扁平,初乳白漸變黃,羽化前與成蟲相似。
②生活習性
河北1年生1代,山西2年1代,以幼蟲于蛀道內越冬。桃盛花期幼蟲繼續為害,以老熟幼蟲越冬者陸續化蛹。蛹期25-30天。羽化期為5月-7月上旬。成蟲壽命20-30天。白天活動,l0-16時較活躍;夜間和早晚靜伏在樹冠內,受驚擾假死落地。經取食補充營養后才產卵。卵多散產在皮縫中。以陽面和日灼病疤附近落卵較多,光滑處不產卵。卵期8-9天。幼蟲孵化后由卵殼下直接蛀入,于皮下蛀食逐漸蛀入形成層和木質部為害,蛀道較金緣吉丁蟲的短且寬。至秋末少數老熟幼蟲蛀入木質部,做船底形蛹室于內越冬,未老熟者便于蛀道內越冬。1年l代者第2年春化蛹羽化。2年1代者第2年幼蟲繼續為害,第3年春化蛹羽化。枝干被蛀一圈便枯死,幼蟲于枯死組織內仍能完成發育,由于營養不良而蛹和成蟲體很小,有的成蟲體長僅5-6毫米。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