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生金 竹蓀富民
——農技先鋒鄧述東探索生態致富新路徑
全媒體記者 尹義龍 通訊員 彭圓
春日的油茶林下,濕潤的泥土中正醞釀著一場“黑白奇跡”。省人大代表、高級農藝師鄧述東彎腰捧起一抔覆著竹粉的營養土,向工人示范竹蓀菌棒的條形播種。五載埋頭耕耘,他讓“林下經濟”在湘潭煥發新生——油茶樹蔭下,珍稀竹蓀破土生“金”,農戶增收路越走越寬。
鄧述東(左)正手把手教授工人林下播種竹蓀。(記者 尹義龍 攝)
4月14日,湘潭縣射埠鎮霞灣村的油茶林間,鄧述東手把手指導工人將菌棒按條播下,再覆蓋10余厘米厚的竹粉、谷殼混合的營養料。“菌絲20天萌發,50天出蓀,6月能采四茬!”他言語篤定。這片示范田的賬本更令人振奮:每畝竹蓀產值超2萬元,純利潤逾萬元,且油茶樹因營養層保濕提質,落葉反哺竹蓀生長,形成“林菌共生”的綠色循環。
技術突破的背后是5年攻堅。從滅菌殺蟲到營養配比,鄧述東破解了多項難題,獨創“林下竹蓀種植法”。播種前,林下以生石灰徹底消毒;菌棒入土后,茶樹隔絕直射光,又留縫“篩”入斑駁疏影。如今,射埠鎮20畝示范茶林試種點、茶恩寺鎮竹林試種點均來勢喜人,韶山、湘鄉等地農戶也紛紛致電取經。
據了解,竹蓀這種形若紗裙的“山珍之王”富含19種氨基酸及多種礦物質,既是國宴佳肴,亦有抗腫瘤、防餿保鮮之效。當前市場供不應求,高端宴席單價可達每斤上千元。“以前覺得稀罕,現在自家林下就能種!”霞灣村村民老李算著賬,笑得合不攏嘴。
下午4點,鄧述東又驅車趕往射埠鎮來儀村勘察新種植點。他的抖音賬號里,一條條竹蓀種植教程播放量好幾萬,評論區擠滿咨詢留言。這位“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的日程表總是滿滿當當:白天奔波田間,夜晚梳理技術要點,手機24小時為農戶開機。
“房前屋后、茶林竹蔭,皆是‘聚寶盆’!”鄧述東計劃兩年內將技術推廣至全市鄉鎮。從宮廷貢品到百姓田頭,從單一種植到循環生金,鄧述東的“林下經濟學”不僅讓竹蓀走下“高端宴席”,更讓綠水青山真正化作鄉村振興的“幸福靠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