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證券時報》報道,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兩項關于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布美國對貿易伙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對某些貿易伙伴征收更高關稅。根據簽署的文件顯示,美國想通過所謂報復性關稅規范進口,糾正美國長期巨額貿易逆差,最終實現促進制造業回流的目的。美國認為其制造業空心化抑制了其制造能力與創新力,削弱了關鍵供應鏈,影響到了就業,并長期存在巨額逆差。然而此舉給美國帶來的是內憂外患的局面。
為應對外部壓力、緩解內部矛盾,4月12日深夜,美國海關突然發布了一份“豁免清單”,宣布對中國輸美的智能手機、電腦、芯片等20類科技產品免征125%的“對等關稅”,覆蓋的進口產品總規模超3000億美元!此消息一出,瞬間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蘋果、特斯拉等科技巨頭也迎來利好,很多人都以為特朗普的“體面認輸”將會成為中美好好坐下來談談的關鍵轉折點。可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僅時隔一天,特朗普就又變臉了,他公開發聲,稱自己從未說過關稅豁免,而且還發長文指責中方。
美國手機店(資料圖)
當天早些時候,盧特尼克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本周》節目采訪時拋出了同樣的說法。他說,特朗普政府11日決定對智能手機、蘋果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等電子設備豁免關稅,這只是暫時的緩期執行,這些產品將面臨單獨的征稅。“他(特朗普)的意思是,電子產品免受對等關稅,但它們包含在半導體關稅中,半導體關稅可能在一兩個月內實施。”盧特尼克稱,針對特定商業領域的關稅將在未來幾個月對某些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產品征收,這些關稅是“不容談判”的。
美國媒體形容,特朗普和盧特尼克的最新言論將使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亂上加亂。有證券公司的高管炮轟,白宮不斷傳出的消息造成了大規模混亂,令整個行業和投資者頭暈目眩,給試圖規劃供應鏈、庫存和需求的公司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紐約時報》評論稱,“先一把火燒了,再考慮后果”的魯莽行事風格是特朗普關稅政策最顯著的特征。搞亂全球貿易體系只是特朗普政府“將某些東西摧毀、稍后才披露沒有替代品”的又一個例子。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分析指出,特朗普不斷出爾反爾,反映他在打“關稅牌”過程中遇到意想不到的挫折。特別是推出“對等關稅”后導致美國股市、債市、匯市齊殺。過去發生金融危機時,美債、美元都被視為避險資產,這次卻慘遭拋售,對特朗普打擊非常大,意識到可能需要調整方法和手段。但特朗普又過度自信、固執己見——基于從小習得的認知,認為美國的偉大來自產業競爭力,而不僅僅是創新和金融,后者不會帶來財政收入——認定只有通過高關稅才能實現產業回流、解決貿易和財政雙赤字問題,因此不斷換牌。
在這一關鍵時刻,中方亦當仁不讓。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明確表示,當前出口確實面臨復雜嚴峻的外部形勢,但是“天塌不下來”,中方將堅定不移地辦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這番話充分說明三件事。一是美國濫加關稅,的確給中國的出口帶來了很大影響,這是不爭的事實;二是中方有信心應對美方挑起的關稅戰,不會因為白宮的政策自亂陣腳;三是特朗普朝令夕改的政策讓外部環境有了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中方的態度向來一以貫之。
美國民眾抵制關稅(資料圖)
接下來,特朗普恐怕會再次通過訛詐極限施壓,朝令夕改來度過6月份的美債危機,暫停對等關稅90天,也有這方面的考量。對于特朗普數次喊話希望與中國談判,中方也是只讀不回,特朗普此人出爾反爾,信用已經破產,而且時間在我們這邊,我們不急。況且我們的反制手段還有很多,美債是美國的七寸,如果我們出手,那么特朗普就只能妥協,當然也不排除特朗普最后掀桌子放手一搏,因此,我們要保持足夠的警惕,我們也無路可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