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林徽因在大學里的留影,這是她學生證上的一張修復照,那年她21歲,氣質非凡,眉清目秀楚楚動人,嘴角還帶著一絲倔強。
她林長民的女兒,梁思成的妻子,梁啟超的兒媳,她的墓碑上寫著:“這里長眠著林徽因,她是建筑師,詩人和母親。”
林徽因,一個擁有無盡的才情與美麗的女子,12歲時,生于官宦之家的林徽因舉家由上海遷往北京,她就讀于英國教會辦的背景培華女中。
1920年,跟隨父親游歷歐洲,在倫敦受到房東女建筑師的影響,立下攻讀建筑學的志向,在此期間,她還結識了父親的朋友徐志摩,對新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長輩的安排下,林徽因與梁思成相識相愛,梁啟超對長子寄予厚望,親自挑選了未來兒媳的人選,并在林徽因喪父后視她一如親女,在梁思成從清華畢業后,兩家人便安排二人一起去美國深造。
1924年6月,梁思成和林徽因前往美國康奈爾大學讀預科班。康奈爾大學位于美國紐約州湯普金斯縣伊薩卡市東北部,是一所私立綜合類研究型大學。該校是美國大學協會的十四所創始院校之一,著名的八所常春藤聯盟成員校之一。
1925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同時考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簡稱“賓大”,位于賓夕法尼亞州最大的城市費城,創建于1740年,是美國第五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也是美國第一所從事科學技術和人文教育的現代高等學校,梁思成和林徽因均從三年級課程讀起。
梁思成在美術學院建筑系,因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便注冊在美術系,但是她仍選 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課程,實現了自己的志愿。
梁啟超給梁思成郵寄了一套建筑技術書籍《營造法式》,隨書附信“此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為吾族文化之光寵也。朱桂辛校印莆竣贈我,此本遂以寄思成徽因俾永寶之”。《營造法式》是北宋著名建筑學家李誡在兩浙工匠喻皓《木經》的基礎上編成的一本建筑學著作,是北宋官方頒布的一部建筑設計、施工的規范書,梁思成稱之為中國古代建筑的“語法”。
這本書影響梁林二人終身。后來,梁思成在遺囑中把這本書留給了清華大學建筑系,建筑師的職業是什么?梁思成給出的答案是:“直接地說是建筑物之創造,為社會解決衣食住三者中住的問題。間接地說,是文化的記錄者,是歷史之反照鏡。”
1928年,二人結婚,8月,夫婦二人回國,一起受聘于東北大學建筑系,從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與林徽因共同走過了中國的15個省,200多個縣,考察測繪了200多處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正是通過他們的考察得到了全國乃至世界的認可。
1930年冬天,林徽因被診斷出肺病。沈陽的冬天,天氣寒冷,不利于身體的康復,林徽因先離開了沈陽,到北平醫治,從此,她再也沒有回來過。
建國后,林徽因任清華大學建筑系一級教授,梁思成成為該系主任,在她生命最后的幾年里,還做了三件大事,參與國徽設計,參加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改造傳統工藝景泰藍。
1955年4月1日清晨,51歲的林徽因被時光帶走了。墓碑上,她的夫君梁思成保留了她最在意的一個身份———建筑師。2024年5月,在林徽因入學100周年之際,美國賓大向其追授建筑學學士學位。1972年1月9日,在林徽因離世17年后,梁思成病逝于北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