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醫美。 新華社發 王威/作
●注射類醫美產生的問題最多。一旦注射引發栓塞,可能導致局部組織感染、壞死、失明、面癱等嚴重并發癥
●低價醫美的背后往往隱藏著產品質量風險、誘導消費、隱性收費等問題。“換藥”已成為部分美容院慣用手法,既維系了低價客群,也從中賺取了暴利
●求美者應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掌握一定的醫美科普知識,作出慎重選擇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徐陽晨
“一次少女針,顏值秒回春”“只要99元,新客體驗M22級光子嫩膚”“198元水光針團購,3人成團享5折”……近年來,許多年輕人被低價、不開刀、恢復快的概念所吸引,堅信“變美像喝咖啡一樣簡單”,為此“入坑”甚至陷入“輕醫美”的消費風潮。
鑒于利潤更高、風險更小,許多醫美機構從傳統整形手術轉向了“輕醫美”。據艾媒咨詢和企查查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輕醫美”市場用戶規模達2354萬,相關企業注冊量達4.66萬家,同比增長38.61%。預計到2026年,“輕醫美”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然而,“輕醫美”行業繁榮的背后存在著濫用藥械、違規操作、資質造假等諸多亂象。近日,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注射類醫美是“重災區”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整形修復科副主任醫師韓愚弟介紹,目前“輕醫美”主要分為注射和光電類兩大類,前者多指玻尿酸、肉毒素、膠原蛋白和膠原刺激劑等藥物和注射材料;后者指激光、射頻類、光子嫩膚等儀器操作。
“從門診經驗看,注射類醫美產生的問題最多。”韓愚弟指出,由于注射材料的安全性問題仍是行業的痼疾,很多公立醫院的醫生會遇到患者肉毒素中毒、皮膚損傷、異常增生或出現后遺癥的情況。
記者在社交媒體平臺調查發現,許多醫美維權群活躍,不少消費者因“臉被打毀了”而尋求維權。“我在XX醫美機構打了所謂的膠原蛋白針,現在炎癥反應強烈,臉部腫脹到呼吸困難。”“打了8年玻尿酸,現在沒法吸收了,皮膚紅腫且有硬塊。”“玻尿酸位移、發泡、效果不佳,沒辦法解決饅化問題,導致心理抑郁。”……
“與光電類產品不同,注射類醫美有‘不可逆性’和‘強技術依賴’。注射進人體的材料若出現問題,無法像激光那樣‘關機停用’,只能通過手術取出或等待代謝,風險更高。”韓愚弟表示,注射醫美有執業資質門檻,許多“代打”黑作坊的注射操作者并非專業醫生,幾天速成培訓后便上崗,缺乏基本的醫學知識,極易誤傷神經、血管。一旦注射引發栓塞,可能導致局部組織感染、壞死、失明、面癱等嚴重并發癥。
此外,韓愚弟指出,少女針、童顏針、黃金微針等“老材料新應用”的現象在醫美行業十分常見,但其使用的時間和案例積累相對有限,且不同廠家的加工工藝和純度標準差異較大,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未得到可靠驗證。有些針劑為了達到宣傳中“一次見效”的效果,甚至加入了生長因子等違禁成分,導致組織異常增生,且難以修復。
“輕醫美”的風險并不“輕”
“輕醫美”行業在快速擴張的同時也面臨著過度競爭問題,主要表現在一、二線城市的高度內卷。2023年,北京醫美門店增至近800家,增長率達60%;深圳醫美門店達450家,增長率為125%,其中“輕醫美”診所占比超60%。
醫美機構通常采取“低價引流”的模式,從而吸引更多學生黨、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和三、四線城市消費能力較弱的群體。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25歲以下消費者占比達38.2%,較2019年翻倍。其中,“00后”用戶增速最快,年復合增長率達56%,大學生群體訂單量同比增長72%。
然而,低價醫美的背后往往隱藏著產品質量風險、誘導消費、隱性收費等問題。“一方面,醫美機構的高凈值客戶在減少,另一方面,過低價格必然壓縮利潤,導致產品質量降價。”在上海從事醫美行業多年的季女士透露,規模較大的機構還可以打打價格戰,篩選高端客戶,小機構只能在藥械上“做減法”。
此前,不少媒體曝光多起“黑醫美”違法案例,如消費者團購“2999元進口玻尿酸”,術中被告知“基礎款效果不好”,誘導加錢升級,實際注射的仍是不明來源產品;某機構用生理鹽水稀釋產品,降低成本;機構宣傳使用進口品牌,但實際注射走私貨……早在2020年,艾瑞咨詢顯示,醫美市場上流通的針劑正品率僅為33.3%。
一支進口認證的肉毒素價格在一兩千元以上,而走私的非法肉毒素價格在百元以內……“換藥”已成為部分美容院慣用手法,既維系了低價客群,也從中賺取了暴利。
因貪便宜而導致肉毒素中毒的案例屢見不鮮。長期做醫美的李小姐表示,自己踩了不少“便宜坑”:“一臺正規的超聲炮設備價格通常在50萬至100萬之間,炮頭的成本在0.05到0.08元之間,一些機構為了低價促銷,全臉僅打8000以下甚至更少的發數,或者使用來路不明的炮頭,這種‘僅1999元的超聲炮’讓我白白花了錢還挨了疼,臉越做越垮。”
從2015年到2020年,全國消協組織每年收到的醫美行業投訴從483件增長到7233件,增長近14倍。在中國市場監管行政處罰文書網,涉及醫療美容機構使用過期藥、違規使用A型肉毒素、發布虛假廣告等醫療美容處罰占主要類別。顯然,質量過硬的“輕醫美”無論從價格、效果還是風險性上看,并不“輕”。
做好“查驗資質”“保存證據”功課
針對部分消費者不選擇三甲醫院的原因,韓愚弟解釋,公立醫院的整形美容科嚴格遵循臨床診療規范,僅開展經過充分驗證、安全系數高的傳統項目。“當消費者提出‘精靈耳’‘小腿神經阻斷術’等尚未通過臨床安全性評估的前沿需求時,往往會被‘勸退’。而大量民營醫美機構通過違規操作藥械、超范圍執業等手段,滿足、引導、刺激消費者的變美需求,這也極易導致醫療事故的發生。”韓愚弟說。
安徽大森律師事務所律師吳佩佩指出,“效果與宣傳不符、操作不當引發的安全問題、低價引流后額外收費、合同糾紛、資質與合法性爭議、隱私與肖像權侵犯、營銷欺詐”是“輕醫美”常見的消費糾紛,其維權難點在于證據不足、傷情因果鑒定不明朗和損害鑒定費用較高等方面。“‘輕醫美’往往沒有病歷,也沒有術前拍照留痕、效果承諾說明等環節,無法構成完整的證據鏈,這增加了維權難度,而醫美損傷通常出現在較長時間后,鑒定方難以判定損害與所接受的‘輕醫美’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
吳佩佩建議,消費者在保留證據時,需要重點關注以下方面:一是記錄醫美前后對比證據,在機構同一光線、角度拍攝素顏照(帶日期水印);二是掃描保存治療風險評估、加蓋公章的知情同意書、收費明細、藥品器械說明書(查驗是否三證齊全)、產品包裝及掃碼驗證等;三是及時保存與醫療機構的溝通記錄。
在韓愚弟看來,培育健康的醫美消費觀非常重要。“在問診中,我們發現因熬夜、飲食不規律、情緒壓力等因素,皮膚問題開始趨向‘年輕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尋求‘輕醫美’解決‘顏值焦慮’,但實際上,這類皮膚早衰問題更應該通過健康、規律的生活來根治。”他呼吁,求美者應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掌握一定的醫美科普知識,作出慎重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