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網援引英國天空新聞網最新報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將原定于4月15日針對美國關稅的反制措施暫停90天。
馮德萊恩表示,歐盟希望給談判一個機會。如果談判不能令人滿意,將采取反制措施。“進一步對策的準備工作仍在繼續。”據此前報道,針對美國對歐盟加征鋼鋁關稅,歐盟9日宣布通過反制措施,擬4月15日起對美國輸歐產品加征報復性關稅。
馮德萊恩(資料圖)
近期歐盟以26:1的投票結果,決定對美國的“對等關稅”實施反制。這個情況讓外界普遍認為,歐盟決定與中國并肩作戰,聯手應對美國的關稅壓力。因為在這項投票進行前,全球范圍內只有中國一個主要經濟體對美國實施了強力反制,其他國家和跨國組織都持觀望態度。然而過了不到一天,美國特朗普政府“服軟”,暫停對75國的加稅措施,只把對華關稅加到了125%。看到這個情況,歐盟迅速宣布暫停對美反制,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還表示,希望美國能給一個談判的機會。
按照馮德萊恩的說法,歐盟尋求與華盛頓達成降低或取消關稅的協議;但如果談判失敗,歐盟準備部署最強有力的貿易措施,并可能對美國科技巨頭征稅。
14日,歐盟首席談判代表、歐盟委員會委員謝夫喬維奇訪問華盛頓,與美方官員就關稅談判準備情況等交換意見。
這是謝夫喬維奇自1月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第三次訪美。知情人士稱,歐盟或將拋出一些誘餌,如削減對美國汽車和其他工業品的關稅、增加購買美國液化天然氣等,以期實現歐美雙贏。
特朗普(資料圖)
歐盟隨即按下暫停鍵,這種態度的快速轉變并非偶然。首先,歐盟在經濟上對美國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賴。二戰后,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幫助歐洲重建經濟,這使得歐盟在經濟領域與美國聯系緊密。此外,歐盟在軍事上依賴北約,而北約的主導權掌握在美國手中。這種雙重依賴讓歐盟在與美國的博弈中處于弱勢。其次,歐盟內部對美政策存在分歧。德國作為歐盟最大的經濟體,與美國有深厚的貿易關系。而法國則相對強硬,主張在數字稅等問題上對美國采取更堅定的立場。
當美國將中國關稅加碼至125%,西方媒體集體唱衰“中國經濟將崩潰”。 但他們忽略了中國反制的深層布局:中國對美反制清單精準打擊美國痛點:84%的關稅覆蓋大豆、飛機、芯片設備,直擊共和黨票倉;制裁12家軍售美企,掐斷五角大樓的稀土供應鏈(80%依賴中國)。更致命的是,中國拋售美債導致其收益率飆升,直接動搖美元霸權根基。當歐盟猶豫時,俄羅斯副外長魯堅科宣布“中俄合作不受關稅戰影響”,東盟對華貿易逆勢增長18%,印度、巴西加速推進人民幣結算。
國際貿易(資料圖)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狂歡”,正在透支美國最后的外交信用。當美國對75國暫停加稅時,日本車企歡呼不到24小時就發現“豁免清單”排除了電動汽車;印度紡織業剛接到訂單,就遭遇美國棉花補貼政策變卦。這種朝令夕改,讓歐盟貿易委員謝夫喬維奇直言:“和美國人簽協議? 那不過是張廢紙”。
而真正的規則重構已在暗處展開。中國通過RCEP加速整合亞太供應鏈,歐盟則啟動“關鍵原材料俱樂部”,試圖擺脫對中美稀土的依賴。這種“去中心化”趨勢,使得特朗普的關稅大棒越來越像“打在棉花上”。
特朗普政府五年間37次關稅政策反復,讓“美國承諾”淪為國際笑話。彼得森研究所統計,2023年美國政策可靠性指數暴跌至冷戰以來最低點。七國集團內部,美歐汽車稅爭端懸而未決,潛在損失高達900億美元。“現在連歐盟都學會留后手了。”布魯塞爾消息人士透露,歐盟反制法案特意保留“緊急重啟”條款。這種“預防性強硬”,恰似給華盛頓的墓志銘:當你失去信任,盟友也會變成賭徒。這場24小時博弈揭示的,不僅是美歐漸行漸遠的裂痕,更是單極秩序崩解時濺起的火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