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非遺剪紙傳遺韻,春日校園煥生機。近日,一堂非遺剪紙課在定邊縣第二中學精彩上演,一張彩紙、一把剪刀、一雙巧手、一份匠心……讓同學們在剪紙技藝中感受非遺魅力。
每周四下午五點,在縣第二中學,定邊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定邊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孫愛琴,一如往常地給學生們進行剪紙授課,向同學們傳授剪紙技藝。從小對剪紙有著濃厚興趣的七年級學生戶胤欽,在開學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剪紙興趣班。
縣第二中學學生戶胤欽
從開始簡單的剪團花,到后來更難的作品。它如我的知己一般,我會把自己所有的情緒,都用剪紙表達出來。
為了讓同學們更深入地領略剪紙魅力,孫愛琴從剪紙的歷史溯源到技法演變,從定邊剪紙“線條柔如絲、刀法巧如神”的獨特風格,到“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文化深意細致講解,讓同學們不斷感受蘊含在剪紙技藝中的文化內涵。
縣第二中學學生齊丹妮
我學習剪紙已經有一年多了,從學習中我知道,它是我們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覺得它特別有魅力,想繼續把它學習下去。
懷揣著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使命,孫愛琴積極投身校園教學。課堂上,她手持剪刀,以紅紙為幕,將傳統文化符號巧妙融入剪紙教學中,創新設計節日、人物等主題模板,讓學生們在剪刀起落間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在縣第二中學教學的四年里,她累計開展剪紙教學活動百余場。
縣非遺項目定邊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孫愛琴
我今天講一個剪紙符號,同學們喜歡這個符號,能根據這個符號剪出一幅小的作品,我感覺自己這節課沒有白上,同學們剪成功以后,那種心情特別好,學生也高興,我也高興,能教出這樣的學生,真正地把剪紙文化傳承下去。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縣第二中學緊密結合定邊文化特色,開設了剪紙、霸王鞭、柳編、秦腔等6個非遺傳承社團,讓傳統文化在校園里“活”起來。
縣第二中學教師張莉娟
我們這個剪紙社團成立已經12年了,累計培養社員400余人,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日常生活,培養了學生的愛好和興趣,更是為了將剪紙文化傳承下去。
非遺走進校園,是課程創新,也是潤物細無聲的文化傳承。近年來,定邊縣結合各學校辦學特色,將非遺剪紙、柳編、秦腔等非遺項目納入社團課程。今年,在定邊縣的中小學生中,霸王鞭、秦腔、說書、剪紙、柳編等非遺項目受訓學生2400余名,“非遺進校園”已在全縣中小學中實現了全覆蓋。(盧云云 康孝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