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距離孟晚舟回國已經過去3年半了。
還記得2021年9月25日晚上,十四億國人翹首以盼,終于在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等到了身著一襲紅色長裙,胸前佩戴醒目國旗胸針的孟晚舟,她也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除了有成千上萬的媒體在等待外,還有上萬名群眾自發到場接機支持,并高唱《歌唱祖國》的贊歌表達內心的激動。這一幕,令人動容。
要知道,這一天距離孟晚舟被加拿大逮捕,已經過去1028天了,很難想象,孟晚舟是如何度過這難熬的1000多天的。但可以確定的是,孟晚舟的回國,媒體將她的歸來描述為祖國強大及中國在外交上打了場漂亮仗的標志。
孟晚舟回國后,一切都結束了,華為也有了新的開始,但孟晚舟案背后的真相是什么?背后的真兇是誰?懷著對這件事情的疑問和好奇,筆者翻看了孟晚舟回國之后央視發布的紀錄片——《劉欣調查:孟晚舟案不為人知的細節》,沒想到,背后的故事竟然如此曲折。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孟晚舟之所以會被加拿大逮捕,背后的黑手就是匯豐銀行,但匯豐銀行的背后站著誰?懂得都懂。2013年的時候,孟晚舟作為華為的高管,應匯豐高管的邀請赴香港洽談合作,盡管整個過程都有錄音,且孟晚舟也遞交了相關的PPT文件,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匯豐一轉頭就把所有的材料都交給了老美。并且在明知道華為沒有任何違規的情況下,匯豐還全力配合老美偽造證據,給華為身上潑臟水。
但假的就是假的,孟晚舟被扣留在加拿大時,曾多次開庭,加拿大方面拿出的所謂的證據,漏洞百出,且恰恰證明了孟晚舟給出的PPT中沒有任何隱瞞,事實擺的清清楚楚。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份“罪”的背后,要的就是華為的妥協和認輸。
頂著巨大的壓力和心理的負擔,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明確表示,不會為了換回女兒,犧牲國家以及華為公司的利益。這份格局和胸懷,著實令人佩服,當然了,孟晚舟女士也對此非常支持和認可。盡管被扣押的三年多時間里,她被長時間戴上電子鐐銬,且限制活動范圍,但每一次她出現在公眾視野中,都依然優雅且端莊,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的不屈、樂觀和豁達。
可能有人會好奇,匯豐為啥要這樣做,答案就是四個字,自私自利。匯豐因為自己被卷入了“洗某錢”的案件里,被美重罰19億美元,為了能夠重新獲得美信任和支持,才會在洞悉了美動機后,充當了“馬前卒”。但毫無疑問,如外媒所言,這就是“最丑陋的商業背叛”。
這件事情發生后,匯豐本以為自己的“投名狀”能夠重獲西方國家的寵愛,但沒想到,不止在中國,匯豐全球信譽破產,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在中國市場,匯豐遭遇了業績暴跌,凈利潤下跌60%,且陸續關掉了深圳和上海的分行,大舉裁員近10000人。在歐盟市場,匯豐因為“數據合規問題”被處罰,罰款金額高達3340萬美元,更讓人喜聞樂見的是,國際評級機構還降低了匯豐的信用等級,這相當于被貼上了“不可信”的標簽,這對于一家金融銀行機構而言,無疑是致命打擊。
反觀華為,孟晚舟事件猶如一根火把,點燃了中國科技的熊熊火焰,在華為的帶領下,中國科技企業紛紛加大科技研發,堅持科技創新。根據數據,2024年,我國在科研上花掉的錢,就占據了全年GDP的2.8%,這是什么概念?比歐盟國家的研發投入水平還要高。
華為的“備胎計劃”也全面轉正,從芯片到操作系統,從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到云計算等領域,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而這份榮耀成績的背后,都是華為深耕根技術的功勞。如人民日報所言,核心技術買不來也討不來,只能自己造。希望華為事件可以給中國科技產業敲響警鐘,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握在自己的手里,拋棄一切幻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