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藥行業,藥品市場的動態始終牽動著各方神經。隨著經濟發展、醫療技術進步以及民眾健康需求的變化,中國院內外藥品市場正經歷著深刻變革。
本文基于摩熵咨詢最新權威發布的《2023H2-2024H1中國藥品市場分析報告》部分精彩內容,圍繞中國藥品院內外治療領域、品種及企業競爭格局,從銷售額、短期增速及近五年復合增速等多維度展開深度解析,為醫藥企業戰略規劃、投資者決策制定提供關鍵參考,助力精準把握行業發展脈搏。
一、中國院內外藥品市場總覽
中國院內外藥品市場相對穩定,17000億-18000億元區間震蕩
根據摩熵醫藥數據庫統計,近5年來,中國院內外藥品市場總體規模保持相對穩定,大致在17000億元至18000億元之間上下波動。在2019H2-2020H1至2022H2-2023H1期間,市場規模呈現出緩慢上升的態勢,不過在2023H2-2024H1,市場規模達到17846億元,與2022H2-2023H1的18431億元相比,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圖片來源:摩熵咨詢《2023H2-2024H1中國藥品市場分析報告》
二、中國藥品院內外市場TOP 20治療領域競爭格局
腫瘤免疫領跑千億市場,皮膚病藥11.31%增速登頂
根據摩熵醫藥數據統計結果,對中國藥品院內外TOP20治療領域在不同維度下的市場表現展開深入分析,洞察各領域的獨特發展態勢與市場地位。
2023H2-2024H1中國院內外銷售額TOP20 ATC大類治療領域市場概況
圖片來源:摩熵咨詢《2023H2-2024H1中國藥品市場分析報告》
從2023H2-2024H1銷售額來看,抗腫瘤藥物和免疫機能調節藥物(化學藥與生物藥)、消化系統與代謝藥物(化學藥與生物藥)以及血液和造血系統藥物(化學藥與生物藥),成為中國藥品院內外市場銷售額排名前三的治療領域,銷售額分別達到了2447.40億元、2072.93億元和1953.86億元。如此龐大的銷售數據,充分彰顯了3類治療領域在藥品市場中的重要地位,反映出相關疾病領域對藥物的巨大需求。
在2023H2-2024H1銷售額增速方面,皮膚病藥物(化學藥與生物藥)、抗腫瘤藥物和免疫機能調節藥物(化學藥與生物藥)以及生殖泌尿系統和性激素類藥物(化學藥與生物藥)位列中國藥品院內外市場增速前三甲,增速分別為11.31%、7.05%和4.97%。這3類治療領域銷售額的快速增長,表明其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進一步從近5年銷售額復合增速觀察,皮膚病藥物(化學藥與生物藥)以11.08%的復合增速、感覺系統藥物(化學藥與生物藥)以10.89%的復合增速、抗腫瘤藥物和免疫機能調節藥物(化學藥與生物藥)以7.46%的復合增速,位列中國藥品院內外市場近5年復合增速的前三位。這種長期穩定且高速的增長態勢,不僅凸顯了這3類治療領域在市場中具備強大的活力與發展潛力,也為醫藥企業在研發方向的抉擇、市場布局的規劃等方面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依據。
圖片來源:摩熵咨詢《2023H2-2024H1中國藥品市場分析報告》
三、中國藥品院內外市場TOP 20品種競爭格局
人血白蛋白371億元位列榜首,替雷利珠單抗150%增速爆發
根據摩熵醫藥數據統計結果,對中國藥品院內外TOP20品種在不同維度的市場表現進行深度剖析,洞察各品種在市場中的獨特地位與發展態勢。
2023H2-2024H1中國院內外銷售額TOP20品種市場概況
圖片來源:摩熵咨詢《2023H2-2024H1中國藥品市場分析報告》
從2023H2-2024H1銷售額來看,人血白蛋白、氯化鈉注射液和靜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在眾多藥品中維持領先地位,成為中國藥品院內外市場銷售額排名前三的品種,銷售額分別達到了371.65億元、238.64億元和133.43億元。這些亮眼的數據充分顯示出這3款藥品在市場上的極高認可度和廣泛應用程度,其龐大的銷售規模也從側面反映出它們在醫療領域的重要地位。
聚焦2023H2-2024H1的銷售額增速方面,司美格魯肽注射液、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貝伐珠單抗注射液表現突出,位列中國藥品院內外市場增速前三甲,銷售額增速分別為43.41%、36.66%和28.51%。這3款藥品銷售額的快速增長,表明其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進一步從近5年銷售額復合增速角度觀察,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司美格魯肽注射液(由于目前僅有3年銷售數據,此處5年增速按3年增速計算)、達格列凈片表現亮眼,分別以150.15%、143.85%、78.38%的增速,位居中國藥品院內外市場近5年復合增速的前三位。這樣長期穩定且高速的增長態勢,不僅凸顯了這3款藥品在市場中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也反映出它們所在的治療領域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從市場競爭企業數這一維度來看,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司美格魯肽注射液、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甲磺酸奧希替尼片、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這幾款藥品為院內外獨家在售品種,并且銷售額均超過50億元。這意味著在這5款藥品的市場領域中,獨家企業憑借其獨特的技術優勢、完善的市場推廣策略或者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擁有較高的市場話語權和豐厚的利潤空間,同時也體現了這5款藥品在技術研發、生產工藝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壁壘,使得其他企業難以在短期內進入該市場參與競爭。
圖片來源:摩熵咨詢《2023H2-2024H1中國藥品市場分析報告》
四、中國藥品院內外市場TOP 20企業競爭格局
華潤442億元領跑,齊魯制藥12.33%復合增速登頂
根據摩熵醫藥數據統計結果,深入剖析中國藥品院內外TOP20企業在不同時間維度下的市場表現,洞察各企業間的競爭格局與發展態勢。
2023H2-2024H1中國院內外銷售額TOP20企業市場概況
圖片來源:摩熵咨詢《2023H2-2024H1中國藥品市場分析報告》
從2023H2-2024H1銷售額來看,華潤醫藥、阿斯利康和輝瑞憑借其深厚的市場根基、完善的銷售網絡以及豐富的產品線,位列中國藥品院內外市場銷售額前三甲,銷售額分別達到442.70億元、396.89億元和369.53億元。如此龐大的銷售數據,充分彰顯了這3家企業在藥品市場中的強大影響力和主導地位,其成功背后是長期的品牌建設、持續的研發投入以及精準的市場策略。
聚焦2023H2-2024H1的銷售額增速,諾華、齊魯制藥、恒瑞醫藥在一眾企業中表現突出,分別以8.89%、7.95%、2.75%的增速,躋身中國藥品院內外市場增速的前三甲,展現出極為強勁的增長活力。這3家企業銷售額的快速增長,反映出它們在市場拓展、產品創新或營銷策略調整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進一步觀察近5年銷售額復合增速,齊魯制藥、諾華、石藥集團表現卓越,分別以12.33%、6.12%、4.38%的復合增速,位列中國藥品院內外市場近5年復合增速的前三位。長期穩定的高速增長,不僅體現了這3家企業具備強大的市場適應能力和持續發展潛力,還表明它們在研發創新、市場布局等方面有著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它們能夠精準把握行業趨勢,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實現銷售額的穩步增長。
圖片來源:摩熵咨詢《2023H2-2024H1中國藥品市場分析報告》
結語
中國藥品院內外市場市場規模的波動、各治療領域的差異化發展、藥品品種的激烈競爭以及企業間的角逐,共同勾勒出市場的復雜面貌。腫瘤免疫、皮膚專科和慢病用藥領域的崛起為行業帶來新機遇,獨家在售品種的優勢凸顯了創新的價值,而企業在銷售額、增速和復合增速上的表現則反映出其戰略布局的成效。對于醫藥企業而言,應把握市場趨勢,加大研發創新投入,優化產品布局。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相信中國藥品市場將在各方努力下持續優化,為民眾健康提供更堅實的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