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在美國政府日前對智能手機、電腦、芯片等電子產品免除“對等關稅”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稱,豁免僅是臨時舉措,只維持到美國政府制定針對半導體行業的新關稅方案之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天宣稱,根本沒有“例外”,因為這些商品“只是轉移到了不同的類別中”。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專家表示,豁免后又宣布設立“半導體關稅”,是特朗普政府的一個談判策略,也是美國國內政治博弈的體現。
細看這份豁免清單,幾乎囊括了科技行業的半壁江山——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網絡設備、半導體、集成電路。恰恰是這些產品,構成了中國對美出口的主力軍。按特朗普的說法,這些可都是要"斷鏈脫鉤"的戰略物資啊!華爾街的精明人士早已看穿了這出戲的本質。"豁免清單幾乎就是蘋果供應鏈的翻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資分析師忍不住嘲諷道,特朗普終于意識到,沒有中國制造,美國消費者連新iPhone都買不起了。
特朗普(資料圖)
實事求是地講,距特朗普宣布對部分電子產品免除“對等關稅”還不到5天時間,這么大一件事特朗普說變就變,消耗的只是美國的國家信譽。不管他究竟在這件事上有什么主意,連最起碼的戰略都做不到、動輒朝令夕改,這讓注重政策穩定性的企業怎么愿意奔赴美國投資生產?只能說這是特朗普政府的一個談判策略,也是美國國內政治博弈的體現,唯獨和經貿本身沒多大聯系。外媒普遍認為,特朗普這些言論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其貿易政策的普遍困惑,給企業經營蒙上不確定性陰影,并引發金融市場動蕩。
去年美國進口的4000億美元電子產品里,四分之一都是從中國來的。光是蘋果公司就有一多半的iPhone生產線扎在鄭州和深圳,更別說那些藏在手機里的精密零件。特朗普現在說要讓美國制造業"原地復活",可現實是底特律的汽車工人連智能手機的電路板都認不全。
特朗普(資料圖)
中國的經濟韌性很強,比特朗普和他的團隊預估的都強太多。英媒提及“中國已經做好了與美國打一場經濟消耗戰的充分準備”,從中國毫不猶豫、24小時以內的多次回應對美國加征關稅,可以看出中方的態度不會改變,接下來會通過刺激內需等政策拉高消費能力。而特朗普則不一樣,美國制造業的薄弱是政府控制不了的事情,即便是他們敞開大門,也找不到能和中國提供一樣制造規模供應的國家。
美國對電子產品的“緩刑式豁免”,不過是舊式霸權思維的延續。特朗普政府試圖用關稅杠桿重塑產業鏈,卻低估了市場規律的力量——全球分工體系如同流水,外力強壓只會讓其繞道而行。對中國而言,這場博弈既是挑戰,更是倒逼產業升級的契機。當中國制造從“成本優勢”轉向“技術+供應鏈雙優勢”時,任何關稅壁壘都將淪為紙老虎。
特朗普(資料圖)
在這種情況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一季度有關經濟數據例行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當前我國出口確實面臨復雜嚴峻的外部形勢,但是天塌不下來。近年來,我國積極構建多元化的市場,深化與各方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這不僅促成了對方的發展,也增強了我們自身的韌性。同時中國的內需市場廣闊是重要的大后方。“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辦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呂大良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