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抱上華為這條大腿之后,賽力斯就如同黑馬一樣狂飆突進,沖上中國車企市值第三的寶座。
然而命運的齒輪在2025年驟然轉向,賽力斯一季度銷量暴跌超40%。賽力斯當下的銷量危機,是市場對其“寄生式發展”的殘酷審判。
1. 中國第三大車企
2019年,深陷轉型困局之中的賽力斯(小康汽車),遇見有意進軍汽車行業的華為。雙方一拍即合,開始了一場從傳統車企到新能源賽道領軍者的跨越式蛻變表演。
2021年雙方進入深度合作期,共同創立AITO汽車品牌,推出了多款問界車型。
賽力斯將自己從身體到靈魂,幾乎全部交給華為。華為全權主導著問界產品,無論是設計、制造,還是營銷、銷售等。
在華為光環的賦能下,問界一飛沖天。
2024年,賽力斯累計售出近50萬輛新車,同比暴漲96.98%,其中約40萬輛由問界貢獻。M9更是超越BBA,穩居50萬元以上豪車銷冠。
同期,賽力斯營收達1451.76億元,同比大增305.04%,創歷史新高;凈利潤達59.46億元,成功扭虧為盈,成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車企。
與此同時,賽力斯市值突破2000億元,遠超上汽、長城、理想、吉利等巨頭,成為僅次于比亞迪、小米的中國第三大車企。
2. 銷量居然大跌40%
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進入2025年賽力斯迎來當頭一棒,深陷銷量斷崖式下滑的泥潭中。
產銷快報顯示,今年1-3月份賽力斯銷量分別為22430輛、21329輛、24609輛,同比分別大跌45.82%、39.43%、34.43%。
今年前三個月,賽力斯累計銷量為68368輛,同比大跌40.10%。賽力斯銷量之所以大跌,根本原因在于問界系列產品有點賣不動了。
有觀點認為,問界銷量下滑與其2024年底提前透支銷量,以及消費者持幣觀望新車型上市有關。
但是我們發現,賽力斯的銷量去年年底就開始回調和下滑。
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賽力斯銷量環比下降,導致單季營收環比下降了7.29%至385.49億元;歸母凈利潤也環比下降了20.93%,僅達到19.08億元。
這意味著,雖然賽力斯去去年全年高歌猛進,但其實在第四季度就開始暴露出問題了。
另外,賽力斯2024年總負債暴漲87.22%至824.58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87.38%。高負債壓力之下,賽力斯開始頻繁融資,包括計劃赴港IPO。
3. 寄生華為的風險暴露
賽力斯的銷量危機,本質上是“寄生式發展”模式的生存困局。
首先,核心技術空心化。
問界主打高端汽車市場,通過電氣化、智能化等技術重新定義豪華。行業領先的核心技術,就是問界最大的賣點。
但無可諱言,問界車型的三電系統、智駕方案、車機生態等軟硬件等方面,均嚴重依賴華為,甚至被外界視為“華為代工廠”。
賽力斯本身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核心技術,并沒有太深厚的積累和沉淀,這不利于企業長期發展。
其次,汽車品牌附庸化。
2024年以前,“問界”系列商標是屬于華為的。直到去年7月份,賽力斯才花費25億元買下了華為手中的“問界”系列商標。
即便如此,在廣大消費者的認知中,“買問界就是買華為”,絕非是買賽力斯,賽力斯淪為“隱形人”。
無論“問界”系列商標在所有權上屬于華為還是賽力斯,用戶心智上基本上都將問界與華為汽車畫上等號。如果沒有華為,問界可能也就沒有了意義。
最后,獨寵紅利漸消化。
繼賽力斯之后,華為又與奇瑞、北汽、江淮、上汽合作智界、享界、尊界、尚界等。于是,從問界“一界”擴展到“五界”,賽力斯也從“唯一”降級成“之一”。
鴻蒙座艙4.0首發權給了阿維塔,智界 S9、享界 S9 擠占問界在華為門店的黃金展位,賽力斯的在華為的“獨寵”地位不復存在。
寄生者的繁榮,終是曇花一現;自立者的生長,方能穿越周期。賽力斯必須從華為的羽翼下掙脫,早日長出獨自遨游天空的翅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