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爭中,黃維的12兵團、邱清泉的第二兵團、廖耀湘的西進兵團是敵我雙方公認的最強的三個兵團。而在這三個兵團中,廖耀湘兵團又被稱為兵團戰力的天花板。那么為什么廖耀湘兵團能夠得到這么高的評價呢?這個兵團里都有哪些底牌?
首先,先看看廖耀湘兵團的由來
解放戰爭時期,南京方面為了便于集中兵力進攻,在國統區設立了兵團機構,一共劃分了23個兵團,其中,廖耀湘兵團、石覺兵團、孫蘭峰兵團則是歸屬于第九兵團。后來,隨著廖耀湘兵團的發展壯大,第九兵團也就指的是廖耀湘兵團了。
1948年10月7日,錦州戰役打響。為了救援錦州,南京方面要廖耀湘率領兵團前往錦州救援。此時廖耀湘兵團被稱為西進兵團,也是在這時,廖耀湘兵團的戰力達到了天花板級別。那此時廖耀湘兵團都有哪些底牌呢。
先看一下廖耀湘兵團的指揮官配置
首先司令是廖耀湘。廖耀湘這個人厲不厲害呢,你答案是毋庸置疑的。雖然廖耀湘兵團最終被殲滅了,但廖耀湘的能力是得到大家認可的。有幾點可以證明。
首先,廖耀湘這個人非常厲害,我軍對廖耀湘的指揮能力是十分認可的。新中國成立后,劉帥便邀請廖耀湘去軍事學院擔任教官了。能得到軍神劉帥的認可,可見廖耀湘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而廖耀湘當上兵團司令的時候,級別僅僅是個騎兵上校。一個騎兵上校指揮一個十幾萬人的兵團,這是中外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并且,他作為一個黃埔六期學員,指揮著一大批黃埔學長作戰,可見南京方面是十分認可他的。
并且在很早的時候,廖耀湘就展示過自己的能力,在黃埔期間,便讓校長為他破例。1930年5月, 廖耀湘參加了留學考試,成績列前三甲。但最終確定名額時卻被刷下來了,理由是他個子矮,其貌不揚。
之后,他很不服氣,便去找校長理論。一番爭論之后,校長被他給說服了,后以上士資格被校長欽點公費留學法國圣西爾軍校。
1936年,他以機械化騎兵專業第一名成績畢業。同年回國,任國民革命軍中央軍校教導總隊騎兵隊少校。從這些成績便可以看出,廖耀湘是一位文武雙全的高材生!
同時,廖耀湘的作戰經驗十分豐富,絕不是紙上談兵之輩。
八年抗戰,廖耀湘一共參加過七次大戰:淞滬戰役、南京保衛戰役、廣西桂南昆侖關戰役、中國遠征軍援緬甸時期、參加過同古、葉達西、曼特勒戰役;中國駐印軍反攻緬北時期參加過百賊河、大洛、孟關、卡馬英戰役;還有伊洛瓦底江索卡道之役;1945年5月還參加了湘西會戰。
在一系列戰斗中,廖耀湘也很會總結經驗。在1945年的時候,他被邀請去陸軍大學做報告,傳授緬北作戰經驗。在報告會上,他總結了3條經驗,一是后勤給力火力碾壓,炮不必多炮彈必須管夠。二是醫療給力,傷病都得有保障,治好了能補充回去。三是糧食充足膳食營養科學,最重要的是脂肪和肉類。
所以說,廖耀湘作為兵團司令,不管是個人能力、戰斗經驗,還是指揮能力,都是非常合格的,是一位出色的兵團司令。
其次是副司令潘裕昆和參謀長楊焜。潘裕昆畢業于黃埔四期,是廖耀湘的學長。在遠征軍時期,潘裕昆便和廖耀湘一起作戰,在緬北反攻戰役中,他擔任50師師長,帶隊重創日軍。而參謀長楊焜作戰經驗同樣十分豐富,抗戰爆發時便擔任旅長了,在整個抗戰周期里,他在浙江地區和日軍激戰數十次。
在擁有強大的指揮陣容的同時,廖耀湘兵團手底下的幾支軍隊,戰斗力也十分強大
廖耀湘兵團有5個軍(11個師)外加3個獨立旅,人數大約12萬人左右。原本國軍第六大主力52軍也是被劃進廖耀湘兵團的,不過,52軍并沒有參與西進救援錦州,而是被衛立煌派去搶占營口了,因此,52軍算不上是廖耀湘兵團的。
雖然少了52軍,但剩下的5個軍都是一線精銳部隊,有兩支更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這5支部隊也就是廖耀湘的底牌。
新一軍
新一軍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抗戰期間在滇緬戰場打出了國威,是全美械裝備,軍長是潘裕昆。在國軍五大主力中,新一軍被稱為是“裝備出來的”,可見當時它的裝備有多么的優秀。
解放戰爭初期,101便對新一軍十分好奇,多次與新一軍作戰,好幾次想集中兵力殲其一部,但都沒能成功。經過多次作戰后,101對新一軍的評價是:裝備好、步炮協同、火力配置十分強大,唯一的缺點就是不敢拼刺刀。
新六軍
新六軍是廖耀湘的基本部隊,也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和新一軍一樣,新六軍也是在滇緬戰場成名的,同樣是全美械裝備。在建隊的時候,新六軍是按照盟軍標準進行訓練的,所以新六軍的官兵文化水平都比較高。
在抗戰勝利后,新六軍被空降到南京,接受日軍的投降,這是對他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的肯定。因為是廖耀湘的基本部隊,所以新六軍也是廖耀湘兵團的絕對主力。
新三軍
新三軍是陳誠到了東北后,組建起來的。陳誠為了擴軍,將新六軍的14師獨立出來,以其為骨干,組建了新三軍。14師是陳誠土木系的部隊,所以新三軍也得到了陳誠的極大支持,換了很多的美械裝備,有一定的戰斗力。
71軍
提到71軍,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提到陳明仁和四平戰役,很多人一定熟悉。71軍便是陳明仁的部隊。在滇西反攻戰中,陳明仁率領的71軍一戰成名,在這場戰斗中,陳明仁喊出:拿不下回龍山,我就死在山頭上,使得71軍被世人知道。在抗戰后期,71軍已經成為了一支勁旅。不過此時71軍軍長并不是陳明仁。
49軍
一個兵團里,不可能每一支部隊都是勁旅,總有一兩支部隊戰斗力較弱,而49軍便屬于廖耀湘兵團里,戰斗力較弱的那一支。
49軍雖然不出名,但軍長鄭庭笈卻十分出名,他是杜聿明第五軍系統的人。49軍原本是在蘇中地區活動的,在蘇中的時候,他們被粟裕將軍打得找不著北。在陳誠主政東北后,49軍才被運到東北。到了東北后,49軍的戰斗力也只算是一般般。
可以說,廖耀湘兵團之所以能被稱為兵團戰力天花板,是因為手底下有好幾個底牌。5個軍里面,有2支國軍五大主力部隊,有一支精銳部隊71軍,有兩支普通部隊49軍和新三軍,還有3個獨立旅。所以說,廖耀湘兵團的戰斗力非常強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