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教育數字化轉型趨勢,深入探索人工智能(AI)與初中數學教學的融合路徑,推動區域教育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4月14日,成都市青羊區初中數學教研活動——“數智課堂,‘AI +數學’課堂融合創新研究”在泡桐樹中學教育集團舉行。全區眾多數學教育工作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前沿教育理念,分享創新教學實踐。
成都市泡桐樹中學黨總支部書記楊超回顧了學校在教育信息化領域的積極探索與顯著進步,他指出,在AI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如何借助AI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已成為學校乃至區域教育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期待與各位教育同仁深入交流,共同探索AI賦能數學教學的新范式。”
泡桐樹中學教師楊喻堯帶來了一堂精彩的展示課《智繪幾何未來——三角形中位線探秘》。課上,楊喻堯巧妙運用AI技術,通過引導學生利用AI將三角形分割為四個等面積三角形,自然引入相關概念,并借助幾何畫板直觀呈現,給出三角形中位線的定義。在定理探究環節,學生運用AI測量工具自主探索、大膽猜想,并嘗試證明中位線定理,同時將證明過程通過指令發送給智能助手進行糾錯,實現人機互動的深度融合。此外,楊喻堯還精心創設沙漠測距等實際情境,融入中點三角形、四邊形等問題,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課程最后,通過思維導圖對知識、方法及探究過程進行梳理,助力學生鞏固記憶。
在專題分享環節,泡桐樹中學教師孫思穎帶來了《AI賦能促教研,數據驅動助發展》主題報告。她分析了AI技術在教育領域的發展態勢,指出AI已廣泛滲透至教學各環節,為教學變革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她強調,AI賦能教育的核心在于利用學生學習數據實現教學的精準化與個性化,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制學習方案。同時,她還指出,新時代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教師需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引導者與設計者,善于運用 AI 工具分析學情、優化教學策略,并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此外,她分享了泡桐樹中學在教研中運用AI輔助備課、智能批改作業以及借助AI平臺分析教學過程等方面的初步探索與實踐經驗。
在互動研討環節,泡桐樹中學百仁分校數學學科主任杜雪作主題為《智能賦能?教學共生——AI融合課例的多維度評析》的分享,深入探討了AI在數學教學中的多元應用。在作業批改方面,AI憑借智能批改與大數據分析功能,能夠精準定位學生的易錯點,為教師開展針對性教學提供有力支持;在課堂提問環節,基于學情設計的AI啟發性問題,能有效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并實時反饋學習情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互動方面,引入數字解謎等AI小游戲,不僅鞏固了知識,還提升了課堂趣味性與學生參與度,增強了學生的數學應用及團隊協作能力;在項目式學習中,AI可輔助設計任務、提供豐富資源與數據,助力學生開展實踐探究,并對項目過程與結果進行全面評估,推動教學持續改進。
青羊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航充分肯定了成都市泡桐樹中學數學教研團隊的強大凝聚力與創新活力,稱贊教師們展現出扎實的專業素養,能夠緊扣數學本質開展教學與研討,為學生提供了有效的學習引領。同時,他對學生在課堂上展現出的良好知識掌握程度與積極探索精神給予高度評價。他特別強調,AI技術在本次活動課例中的成功應用,為“AI+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提供了新思路與新方向,對未來區域數學教學研究與實踐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數學與AI的深度融合,不僅為學生開啟了一扇通往邏輯思維與創新能力雙提升的大門,更預示著教育模式將迎來從規模化教學向個性化、精準化教學轉變的深刻變革。(圖/文 成都市泡桐樹中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