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這一概念與計算機的發展史緊密相連。最初的計算機十分笨重,足有幾十噸重,為了讓計算機“瘦身”,人們開始嘗試將電子元器件用一些方法聚集起來。20世紀50年代末,集成電路誕生了,它將一個電路的大量元器件集合在了一塊單晶片上,而這一載體就是赫赫有名的芯片。芯片的性能直接決定著電子設備的算力,計算機也因芯片時代的到來變得越來越強、越來越輕、越來越小。
(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當提到“芯片”,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往往是集成電路,即電子芯片,它是現代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核心。電子芯片是一種微型化的電子電路,通過將晶體管、電阻、電容和連線等電子元件集成在一塊半導體材料(通常是硅)上,實現特定的電子功能。
(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芯片功能不一,用途不同,從日常生活中的手機到遨游太空的衛星,內部都搭載著多種類型的芯片,其中,我們最常聽說的恐怕就是CPU和GPU了。
不同于電子芯片,生物芯片并不依賴電流或電信號傳輸,它利用的是生物分子之間的特異相互作用,將本來需要在實驗室內進行的生化分析,集成到玻璃片、硅片、尼龍膜等載體上。而且,在面對電子芯片最大的克星——液體時,生物芯片也能表現得如魚得水,甚至很多生物芯片上處理的樣品都是在液體中提取,或直接使用了血液、唾液等液體。
目前,生物芯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類型:
基因芯片:這種芯片就像一個小型的DNA圖書館,能快速檢測樣品中的DNA序列,還可以根據與參照序列比對的結果,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患有某種基因疾病以及適合何種藥物等。現如今,我國很多地區都會借助生物芯片,用基因篩查方式檢測新生兒是否攜帶藥物性耳聾基因。這種檢測操作非常簡單,可以快速出具結果,進而實現早發現、早干預。
用于耳聾基因檢測的生物芯片(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蛋白芯片:蛋白芯片可以檢測樣品中不同類的蛋白質,幫助科研人員了解細胞如何工作,甚至發明新藥物。
細胞芯片:細胞芯片可以培養和觀察細胞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有助于研究細胞行為和疾病機制。
組織芯片: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生物芯片,將組織切片按照特定的方式固定在載體上,用來模擬和研究人體或動植物體內的組織和器官,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理解疾病的發生機制等。生物芯片作為生物技術與微電子技術的結合體,實現了生物學研究的微型化、自動化和高通量化。它的發展,也使得生命科學研究和臨床應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度和速度,推動了精準醫療、疾病早期診斷、藥物研發等領域的發展。
撰文| 張尉東 蘇曉
責任編輯 | 牛一名 王佳璇 岳煥琦
運營編輯 | 岳煥琦 李元龍
質量審核 | 業蕾
? 文章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芯片:越來越聰明的電子大腦》
《生物芯片:探索微觀世界的生物實驗室》 ?
現訂購2025年
優惠訂閱288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