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領材料“大舞臺”的碳材料
碳是地球上常見的元素,也是構成有機生命體的基礎元素。碳可以形成各種具有不同性質的同素異形體,例如我們熟悉的石墨和金剛石(鉆石)。二者雖同質為碳,但其原子結構不同,物理性能也完全不同——鉛筆芯和金剛石鉆頭就很直觀地體現出一個的“軟”與一個的“硬”。
鉛筆芯(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金剛石鉆頭(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性能差異?如何合成更多具有奇異性質的碳材料?這些問題一直激發著科學家的研究熱情,推動著碳材料科學的發展。隨著富勒烯、石墨烯、碳纖維、碳納米管、石墨炔等碳同素異形體的問世,碳材料逐漸占領了21世紀材料學的大舞臺。
“玻璃”劃傷了金剛石
在傳統認知中,金剛石堅硬無比,常常被用作玻璃材料的切割工具。中國燕山大學亞穩材料制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利用高溫高壓手段,合成了一種新型非晶碳(玻璃態)材料——AM-III,用它可以劃傷金剛石。
玻璃態材料是如何實現“逆襲”的呢?從材料學角度看,除了石墨之外的其他碳形式都是亞穩材料(亞穩材料是指熱力學上處于亞穩狀態的一大類材料物質,亞穩狀態即包括原子、離子、自由基、化合物等在內的各種化學物種,在某種條件下,介于穩定和不穩定之間的一種化學狀態)。通過科學手段獲得亞穩碳材料是制備新型碳材料的重要途徑。
這里特別介紹一下“高壓”這種材料制備手段。高壓下,物質內部的原子結構和能量狀態會發生變化,實現材料微觀結構和性能的調控,從而設計并合成具有特殊結構和性能的新型亞穩材料。
高壓下的硬度挑戰
科研人員通過高溫高壓實驗,合成了包括納米孿晶金剛石(nt-diamond)、納米孿晶氮化硼(nt-cBN)以及非晶碳(AM-III)等極硬材料,不斷向金剛石最硬材料的“王者地位”發起挑戰。
在AM-III的合成實驗中,研究人員以富勒烯C60為原料,通過高溫高壓使其破碎轉變成非晶態,再經過淬火從中截留亞穩態的非晶碳材料。
具體來講,富勒烯C60是一種亞穩的球形分子晶體,壓力和溫度的升高會導致分子球破碎成小碎片或團簇,最后在高溫高壓的驅使下,這些微結構重新排布、成鍵,形成嶄新的、高密度的非晶碳結構。
這是一種全新的、目前已知最硬最強的半導體性非晶碳材料,不僅具有可媲美單晶金剛石的極高硬度、壓縮強度和熱穩定性,而且其帶隙僅有金剛石帶隙的2/5,與最常用的半導體非晶硅(a-Si:H)薄膜的帶隙相當。如此結合了優越的力學性能與半導體性能的新型材料有望在光伏領域大展身手。
撰文| 歷帥
責任編輯 | 高琳 岳煥琦
運營編輯 | 岳煥琦 李元龍
質量審核 | 業蕾
? 文章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高壓下,碳材料的神奇 “逆襲” 》 ?
現訂購2025年
優惠訂閱288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