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提升中藥質量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圍繞中藥資源保護、產業升級、質量監管等八大領域提出21項重點任務,旨在構建傳承創新并重、生態安全可靠的中醫藥產業新格局。在政策推動下,中醫藥產業的綠色發展也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以嶺藥業積極響應政策號召,通過綠色種植、節能生產、能源循環利用等創新實踐,走出了一條具有示范意義的綠色發展之路。
在綠色種植方面,以嶺藥業在全國七大道地藥材產區布局60余個規范化基地,堅持“地道、生態、綠色、有機”的種植理念,實現藥材質量、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以河北涉縣的連翹基地為例,以嶺藥業通過科學化種植管理,嚴格執行“不打農藥、不澆水、不施肥料”的三不原則,不僅保障了藥材質量,還保護了當地生態環境。
以嶺藥業連翹種植基地
同時,該企業還結合當地特色,開發出了連翹葉茶等高附加值產品,使每畝地增收超2000元,將生態資源再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了資源綜合利用。這種“藥材種植+生態保護+產業延伸”的模式,為中藥材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在生產環節,以嶺藥業以環保理念為核心,通過雨水回收、中水循環、光伏發電等多維舉措,實現綠色循環經濟。以嶺藥業建設的雨水回收、冷凝水回用等項目,年可節約新鮮用水6萬余噸,其中水系統實現工業廢水100%回用,大幅降低了水資源消耗。同時,該園區內建設光伏發電站,發展新能源,2024年共節省電費約660萬元。此外,太陽能集熱系統每日產出60℃熱水800噸,顯著降低了碳排放等有害物質的排放。
光伏發電板
在資源利用方面,針對中藥藥渣處理難題,以嶺藥業投資3000萬元實施“中藥渣綜合利用項目”,通過發酵技術將廢渣轉化為沼氣、沼液和沼渣。這些資源經加工后成為優質有機肥和養殖餌料,沼氣鍋爐還能每年產出1.5萬噸蒸汽用于生產,替代2000噸標準煤,并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這一創新不僅解決了廢棄物處理難題,更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為行業提供了可復制的綠色解決方案。
以嶺藥業的綠色發展模式,是政策引導與企業創新深度融合的成果。隨著《意見》的深入實施,中醫藥產業將迎來更多政策紅利,企業需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深化綠色轉型,探索“中醫藥+生態農業”“中醫藥+清潔能源”等融合模式,共同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