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
2025年3月,杭州余杭的人工智能小鎮(zhèn),26歲的周鍵用仿生手彈奏《大魚》的視頻刷爆網絡。這套設備來自BrainCo強腦科技,通過接收腔內的電極捕捉肌肉電和神經電信號,讓獨臂青年的 “意念” 化作靈動的音符。大洋彼岸,35歲的 Noland Arbaugh。這位曾因脊髓損傷而癱瘓的男子,通過植入大腦的Neuralink芯片,用 “意念” 完成長達15分鐘的演講。
這兩個場景,勾勒出中美腦機接口技術的兩條并行軌跡 ——強腦科技從 “民生痛點” 出發(fā),用非侵入式技術重塑殘疾人生活;Neuralink以 “科技野心” 破局,用侵入式方案挑戰(zhàn)人類極限。兩家企業(yè)是目前全球腦機接口領域中融資規(guī)模最大、估值最高的公司。這場始于實驗室的競賽,正在改寫醫(yī)療、軍事甚至人類文明的未來。
Neuralink VS 強腦科技,侵入式與非侵入式的較量
科技狂人馬斯克2016年創(chuàng)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核心技術是侵入式腦機接口,通過直徑僅 4-6 微米的柔性電極(比頭發(fā)絲細10倍)植入大腦皮層,實現對單個神經元活動的精準捕捉,利用電流讓電腦和腦細胞“互動”,實現“人腦與機器交互”。
Neuralink的技術突破在于自動化手術機器人和高密度電極陣列;手術機器人通過激光定位和機械臂操作,將高密度電極植入大腦皮層。截至25年,Neuralink已在全球植入3例。首位腦機芯片植入受試者Noland Arbaugh,一年多以來,通過意念操作電腦光標,實現了上網、玩游戲等功能。盡管他的植入體曾出現85%電極移位的問題,但通過軟件升級,Neuralink成功優(yōu)化了剩余電極的性能,確保設備正常使用,并且在植入腦機接口一年后未出現副作用,實際驗證了技術的可靠性。
馬斯克提出芯片植入的“600秒手術”計劃:手術將實現自動化,由機器人進行手術操作,在10分鐘內即可完成植入;腦機接口在大規(guī)模生產后的售價大概在5000美元到1萬美元之間,26年預計將完成1000例。團隊還需解決電極生物相容性問題,長期植入可能引發(fā)免疫反應。
圖片來源:大象新聞
強腦科技則另辟蹊徑,專注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通過貼在皮膚上的電極采集腦電信號或神經電信號,其核心產品BrainCo智能仿生手通過可通過“意念“控制做出多種手勢。
強腦科技技術亮點在于傳感器材料創(chuàng)新和算法優(yōu)化。其團隊研發(fā)的電極材料,信號采集精確度達到醫(yī)療級腦電設備的95%以上。
腦機接口商業(yè)化之路:多場景化重塑生活、醫(yī)療與軍事
醫(yī)療領域
預計在2030年前,侵入式腦機接口設備有望成為治療抑郁癥、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有效手段。醫(yī)生可以通過設備,精準地調節(jié)大腦神經活動,從根本上緩解病癥。與此同時,非侵入式設備也將走進千家萬戶,為家庭康復治療提供便利?;颊咴诩抑?,就能借助設備進行康復訓練,大大提高康復效率。
消費生活
腦控游戲、智能辦公等應用將迎來爆發(fā)式增長。在游戲領域,玩家可以通過大腦信號控制游戲角色,獲得更加沉浸式的游戲體驗。在辦公場景中,“意念PPT翻頁” 等功能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讓辦公變得更加智能化、便捷化。據預測,這一市場規(guī)模將超過千億元,成為腦機接口行業(yè)新的增長點。
軍事應用
中美兩國都在積極研發(fā) “腦機接口士兵”。美國已經成功測試單人腦控多架模擬飛行器,實現了無人機集群的意念操控。而中國則在腦控外骨骼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士兵穿上腦控外骨骼后,力量、速度和耐力都將得到大幅提升,作戰(zhàn)能力將實現質的飛躍。
技術無界,人心有疆
從杭州的仿生手到硅谷的植入芯片,腦機接口的競爭本質是 “實用主義” 與 “極客精神”的碰撞。強腦科技用 “非侵入式普惠” 讓技術觸達千萬殘疾人,Neuralink 以 “侵入式激進” 挑戰(zhàn)人類認知極限。未來十年,真正的突破或許不在技術本身,而在于如何平衡 “創(chuàng)新野心” 與 “倫理底線”—— 這既是科技公司的必修課,也是人類文明的共同命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