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紅星新聞記者收到西北政法大學多名在校學生反映,稱自2025年開學以來,學校推行學生學風建設行動,為此提出課程督導、學風整頓等多項活動,其中有建立“無手機示范課堂”“手機入袋”等措施。但部分學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此舉在部分學院試行時“存在強制行為”。
學生反映:上交手機從“倡導”到“趨嚴”
4月16日,該校行政法學院學生張某某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大概是今年三月初,上課交手機的政策開始在學校部分學院試點。“一開始是倡導大家交手機,突然有一天所有教室都裝上手機袋,倡導同學上課前把手機放進去,不交的話也沒有處罰,但是如果你交的話,會給你加綜測分,這個分數(shù)對學生評獎評優(yōu)有幫助。”
張同學表示,在各個教室安裝手機袋以后沒幾天,被通知手機要強制上交,上課前都得放進手機袋里,“現(xiàn)在我們上課時,桌面上被要求不允許放置飲料、手機、平板、耳機等任何電子產(chǎn)品,這會影響我們在課堂時使用電子講義或者拍攝老師PPT。”
該校經(jīng)濟學院學生李某透露,大約在五周以前,她所在班級的社交群內收到消息,要求學生上課不能使用手機,“我們現(xiàn)在也是上課的時候不讓用手機拍老師的PPT”。李某告訴記者,對于這一要求她是理解的,畢竟初衷是想讓學生好好學習,“初衷我是支持的,但是目前推行得太嚴格。”
該校另一位學生劉某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目前其所在班級上課時不允許學生用平板看筆記、查資料。不過劉同學說,不讓使用電子設備的要求也分課程,“有的老師管得就比較嚴,有的就比較松一點。”
學校:學生上課前收手機不是強制的,屬于自愿
紅星新聞記者在西北政法大學學工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查閱到,該校學風建設簡報2025年(第一期)中,新聞傳播學院(藝術學院)提出打造“無手機示范課堂”,在全體學生中倡導主動自愿入袋,以21天為一個周期進行學生學習習慣培養(yǎng);民商法學院開學前發(fā)布“放下手機,回歸課堂”倡議書,倡導學生在課堂上自覺自愿手機入袋,并與綜合素質測評掛鉤,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公安學院將出勤率、課堂互動指數(shù)、手機存放記錄作為量化考核指標,對于違反紀律者累計三次需要提交檢討,情節(jié)嚴重將在年級內公開通報,并視情況記錄個人綜合素質評價檔案。
▲西北政法大學公安學院制作的相關海報
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官方微信3月24日發(fā)布文章稱,民商法學院開展倡導學生“手機入袋”以來,本科生2024級、2023級各班學生積極響應。學院給各班級配備統(tǒng)一手機收納袋,學生上課前將手機調至靜音模式并放入指定位置。活動開展以來,部分試點班級入袋率達到100%,學院各班級出勤率提高至98%,學院計劃將“手機入袋”納入常態(tài)化管理,配套完善相關機制,推動教風學風作風持續(xù)向好。
▲民商法學院開展倡導學生“手機入袋”
4月17日,紅星新聞記者就此事致電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行政法學院、經(jīng)濟學院教務部門,民商法學院、經(jīng)濟學院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學生上課前收手機并不是強制的,而是屬于自愿。
17日,西北政法大學黨政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部分反映者的表述不實,目前學校并沒有強制要求學生上課前上交手機,也沒有對學生上課時拍攝教學PPT有所限制。當天,此前部分接受采訪的學生告訴紅星新聞,目前其所在的學院已不再強制要求學生上課前交手機。
紅星新聞記者 鐘夢哲 羅夢婕
編輯 包程立 責編 高升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