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健康中國戰略、深化健康上海行動,打造上海市民喜聞樂見的一站式健康科普服務品牌,由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市疾控局、市愛衛辦主辦,市健康促進中心、上海健康頻道承辦,市疾控中心等提供技術支持,全新推出健康科普大平臺——“上海健康播報”。聚焦權威性、時效性、季節性、專題性,讓“有料、有用、有品、有趣”的健康科普實現“常聽、常看、常學、常新”。
4月17日,第一期“上海健康播報”發布,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上海預防醫學會會長吳凡,上海市醫學會變態反應專科分會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過敏和免疫科主任駱肖群,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主任醫師崔松為公眾關心的健康知識作介紹。
專家表示,市疾控中心近期發布防病提示,包括筑牢呼吸防線,需關注新冠、麻疹、水痘、百日咳等呼吸道傳染病,老人、兒童、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更易中招。同時,要守護“舌尖”與“腸道”健康。手足口病逐漸進入高發季節,要持續警惕學校、托幼機構等單位發生聚集性疫情風險。
對于春日養生熱,崔松表示,希望大家記住三句話——解春困、防春燥、降肝火。“我們可以按照《黃帝內經》講的‘夜臥早起’,適當晚睡,但也要在晚上11點前入睡,早晨一定要早起,適應自然界陽氣生發。需要提醒的是,多睡并不能緩解春困,睡眠時間過長還可能降低大腦皮層興奮性,感覺更疲勞。”崔松說。
防春燥的關鍵在于保持體內水分充足,多喝水,適當使用護膚品;降肝火,則可選用食療和代茶飲。“春天新茶上市,也可飲用綠茶清熱降火;食療方面,馬蘭頭拌豆腐,涼拌枸杞頭、黃瓜、芹菜等都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崔松說。
對于體重管理,吳凡介紹了“加減乘除”要領。加法,主要體現在科學運動、充足睡眠、規律作息;減法是控制熱量,重點是減鹽、減油、減糖;乘法,是用科學實用的方法,確保事半功倍。
“比如,用餐講究順序,采用‘梯式進食法’減脂效果好。餐前先喝一小杯水,再吃蔬菜,然后是魚蛋肉等優質蛋白,最后吃米飯粗糧等碳水。要細嚼慢咽,因為大腦接收飽腹信號有延遲。”吳凡說。
而除法,是指消除妨礙體重管理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壞習慣,包括:經常熬夜、睡眠不足、作息無規律。
(中國日報上海分社 周文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