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初印象,何加鹽攝于大阪
近期,我們組織了一期去日本的研習營,結果讓我非常震驚。
說實話,在招人之前,我們并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報名,一度還有點忐忑。
但讓我意外的是,招募公告發出去沒幾天,報名人數就已經超過了我們之前的限額,后來不得不擴充了名額,把原本預定的機票、酒店房間、餐廳座位等都增加了,原來22人的中巴也換成35人的大巴。
我們的招募公告,甚至都沒有在公眾號上發第二遍,因為一遍就已經招滿了,完全不需要發第二遍了。
那時候,我心里就存了一個疑問:日本為什么這么受歡迎?它究竟有什么魅力?
在日本的一周,我一直帶著這個疑問,在觀察著這個我們似乎熟悉又似乎陌生的鄰國,同時也跟同行的鹽友們交流感受。
總體而言,大家的感受確實很好,甚至遠超預期。每個人都覺得不虛此行,甚至很多朋友計劃著以后還要帶家人再來。
3月,因個人私事,我又去了日本一趟。這次只去了一個城市,就是日本南部沖繩縣的那霸市。又補充印證了一些感受。
兩次體驗下來,日本究竟有哪些新奇的、吸引人的地方呢?
我不敢說我已經知道了答案。但是走過一圈,總會有一些與沒來之前完全不同的感受與看法。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些點吧。
1
我們的行程
我們在日本總共待了六天五夜,主要是以關西地區的大阪市,和北海道地區的札幌市為中心活動。
日本的都市圈和中國長三角、珠三角一樣,城市與城市挨得非常近。例如大阪,與京都、奈良、兵庫車程都是一小時以內;札幌,離小樽、余市、千歲也都不遠。這里列出的城市,就是我們六天里走過的地方。
我們行程的第一大重點是去企業研學。這次主要去了這么幾家企業:
第一個去的,是稻盛和夫創建的、位于京都的京瓷公司總部,這里也有稻盛和夫紀念館。這是此行大家認為最有價值,被大家發朋友圈最多的。
稻盛和夫紀念館
其次是日本另一家代表性的企業松下,我們去的是位于兵庫縣加東市(日本的縣比市大)的松下電器環保回收工廠。大家光聽名字似乎沒什么吸引力,實際去了才知道,是收獲特別大、體驗特別好的一個地方。
在北海道也去了三家企業。北海道的企業與關西風格迥異,像關西的京瓷和松下,都是高科技制造業,而北海道的知名企業,則主要都跟吃喝有關。這些企業也往往會把生產制造與旅游觀光結合起來。
我們主要去了札幌啤酒、白色戀人巧克力工廠、余市蒸餾所(即NIKKA 威士忌),感覺特別好的是:既能了解企業的基本情況和發展簡史,也能近距離看到生產制造的場景,還能現場品嘗剛剛出爐的美味。
余市蒸餾所
行程的第二個重點是文化與自然的體驗。
關西地區的文化重點是奈良,以奈良公園為核心。
這里的東大寺、春日大社、唐招提寺,都是著名景點,奈良國立博物館也在公園內。當然,還有每個到了奈良公園的人都會做的一件事,就是和無處不在的小鹿親密接觸。
奈良公園
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只是在奈良公園且行且逛,重點參觀了一下東大寺。奈良國立博物館很遺憾當天閉館,未能進去。
奈良東大寺
唐招提寺和春日大社原本也想都看看,但最后發現,大家光是逛奈良公園和東大寺的時間,就已經遠超最初的計劃,最后只好遺憾放棄。
北海道最重要的體驗是雪景。喜歡雪的人,真的是一輩子一定要去一趟。
北海道神宮、小樽運河和北海道大學,都有著絕美的雪景,不僅看著賞心悅目,特別誘人的一點是,拍照片特別美,隨便一拍都美得不得了。
北海道神宮,鹽友留影
甚至都不用到這些標志性景點,就是我們在札幌啤酒、白色戀人和余市蒸餾所乃至酒店拍的雪地照片,都已經是“朋友圈高光”級別。
行程的第三個重點是對日本商業的感受。說白了就是逛街和購物。
在大阪主要是去了心齋橋、道頓堀,這是大阪最繁華的商業區,也是我這輩子去過的最繁華的商業區。
我以為香港的銅鑼灣和旺角人算是多的了,但是比起道頓堀來說,還是相差甚遠。
大阪心齋橋
除了上面三個重點外,還要加上去北海道大學參觀以及到札幌市政府交流。這也是此行比較有特色,大家感受也比較好的兩個地方。
上面只是簡單地回顧一下主要行程,讓大家有個基本概念。下面我會揀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幾點和大家分享。
2
文明的細節
從GDP和人均收入等指標來看,日本的經濟已經三十年沒有發展了,我們從中國去到日本,已經不大會驚嘆有多現代、有多先進。
但是,日本畢竟是老牌的發達國家,其進入富裕社會已經幾十年,有很多文明的細節,可能是中國目前還沒有做到,但是未來或許可以做到的。
剛落地日本,第一個給我沖擊的是在大阪機場取行李。
在國內機場,我們都習慣了在轉盤那里,盯著傳送帶等行李。但是在大阪機場,工作人員已經把同一航班的行李都從傳送帶上拿下來,整整齊齊地碼放在一邊,旅客按照最前方的牌子,找到自己的航班號,直接取就行了,不用到傳送帶去等。這樣的效率就高很多,而且體驗好很多。
何加鹽攝于大阪關西國際機場
為了確定這并非大阪機場的獨有服務,3月在沖繩那霸機場,我又觀察了一下,發現這邊也是這樣的。
何加鹽攝于沖繩那霸國際機場
進入大阪市區,城市的街景跟國內城市沒有太大區別,把我拍的照片發出來,說是北京、上海、廣州的某條街,似乎也沒什么不對。不過不得不承認,日本的街道確實是非常干凈,到處都看不到一點垃圾。
大阪街景
日本的垃圾分類非常細、非常嚴格,街道上沒有見到垃圾桶,每個人的垃圾都是帶回家或者酒店,分好類再扔。一個礦泉水瓶子,要把瓶蓋、瓶身和標簽紙分開,分別放在不同的垃圾袋,按照規定日期去扔。
這一點當然也并不全然是好的。因為管理嚴格確實也帶來很多不便,例如我們吃個冰淇淋,吃一半不想吃了,就很麻煩,你得一直拿在手上,還要小心別蹭在或撒在衣服上,不僅累,還很冷(溫度零下),而且拍照、用手機啥的都很不方便。當然,街道確實是干凈衛生了。
大阪的馬路一塵不染
而且特別奇怪的是,我們看到的每輛車子都干干凈凈,真的一輛臟兮兮的車子都沒看到,跟國內隨處可見的很多車子多多少少有些灰塵或泥污的情景完全不同。
我們不禁疑惑,是因為日本的空氣本來就干凈,沒有多少灰塵,還是因為日本人好面子,洗車洗得更勤?
第一天的半夜,由于開營晚宴上喝了點酒,興奮得不想入睡,我就起來一個人在大阪的街頭溜達。突然看到一片水稻田。雖然已經是收割過的,但是對于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我而言,這種景象再熟悉不過了。
同一地點,左邊為加鹽實拍,右邊為谷歌街景
我驚訝于市中心為什么會出現水稻田,想著或許這個地方很偏,是城鄉結合部?特地在谷歌地圖查了一下,確實是市中心。從地圖上看,整個城區的水稻田這一塊那一塊,為數還不少。
如果從土地使用效率來講,這樣的地段,肯定是開發成商業用地更劃算,蓋個商場、寫字樓或住宅樓,它不香嗎?為什么要在這兒種水稻?
在網上查了一下,應該是跟日本的土地私有制有關。有些農民手里有土地,不愿意賣掉,情愿用來種田。就這么一塊一塊地保留下來。
這跟我們之前在韓國釜山看到的有點類似。釜山市中心第一高樓旁邊,都還有菜地,種著紅薯辣椒,長著狗尾巴草。應該也是同樣的原因。
何加鹽攝于韓國釜山
第二天早上在酒店吃自助餐,也有個挺值得注意的小細節。服務員把客人領到座位后,會放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此座位使用中”,這樣客人就可以放心去取餐。
這個還是挺人性化的。在國內,我們一般要留個人或留點東西守著位子,要不然別的客人不知道這里有人,可能就坐下了。放個牌子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吃完飯后,你再把牌子反過來放,上面寫著“非常感謝,祝您愉快”,這樣服務員就知道你已經離去,這個位子可以再給其他人用了。
不僅這家餐廳如此,后面我們去的所有餐廳,只要是吃自助餐的,全都是這樣的操作。只不過牌子上寫的話略有不同。例如另一家寫的是“食事中”和“退席”。
這個方法按理說應該非常簡單,也很有效果,不知道為啥國內的大部分自助餐廳沒有使用。
日本酒店的房間,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面積真的是好小(我不禁想,如果把那稻田用來蓋酒店,房間不就可以大一點嗎),這應該跟日本國土面積狹小有關。同樣原因,日本的小汽車都比國內小一號。
日本街頭和停車場的汽車,大多比國內小一號。大阪忘了拍,在沖繩補拍了一張
不過,房間布置倒是相當溫馨舒適,尤其是,這么小的房間,浴室里居然還有浴缸。馬桶自然是智能的,溫水洗屁股,暖風吹干,這些功能都是標配。甚至連公共廁所都是智能的。
我特別喜歡酒店的這個閱讀燈,它可以任意調節方向,而且光線不會分散,對于愛看書的人來說,真是巨大的福音。
何加鹽攝于大阪酒店
在沖繩住的酒店也有同樣的設施:
何加鹽攝于沖繩酒店
在國內,每次和家人出去玩,由于我睡覺比較晚,睡前又要看書,開燈就會影響老婆孩子,我只能坐在地上,打開手機的手電筒照著看。如果國內酒店也能有這樣的閱讀燈,那就太好了。我出差或者旅游,一定會優先選這樣的酒店。
在大阪,我們也體驗了一下日本的地鐵。這里進站不用安檢,而且更奇特的是,進出站的刷卡或投票閘口,是沒有那個擋桿或擋板的,任何人想進想出都隨便,沒有任何東西攔著,也沒有任何工作人員在那里監督,是否買票或者刷卡,全憑自覺。
這一點不得不佩服人家的文明程度,中國要達到這個程度,可能還要一些時間。
3
北海道的雪
我們之所以安排在二月初春的季節去,是為了邂逅北海道的雪。因為我們深知,很多人對雪都懷著非常浪漫的憧憬,而北海道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賞雪圣地之一。雪季的日本,會比平時更添一份吸引力。
果然,在北海道雪地里的記憶,是大家最深刻,最美好,最浪漫的。
在策劃行程的時候,我還一度有所顧慮,心想,我們能確保到時候下雪嗎?萬一去的時候剛好沒雪怎么辦?日本合伙人說,你百分之百放心,一定會下的。
到了后發現,真的是每天都下。酒店門口的欄桿上,頭天剛有頑皮的孩子把雪全掃掉,第二天起來就十幾厘米厚了。
頭天這里的雪都被掃掉了,第二天早上就這么厚
從北海道的新千歲機場出來,就已經開始感受積雪。路兩旁都是鏟車鏟過的堆著兩三米厚的雪堆,房子、樹木、空地,全都被雪覆蓋。
下午四點多,太陽就已經快要落山,夕陽映照著白雪樹林,非常漂亮。
我們住在定山溪溫泉,酒店門口全部被雪掩蓋,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停車場,哪里是空地。
晚上我出來溜達著口述日記,看到眼前雪花靜靜飄落,路燈下,幾棟小屋默默無言,只覺得無比靜謐,還以為我們是在深山中的某個小院。
今天為了寫這篇文章,在谷歌地圖上找到同一地方的實景,原來是一條繁忙的雙向六車道。
北海道的司機都有一種本領,在雪地上開車跟在平地上開車沒啥區別,速度并不會降低多少。
這里車的輪胎是特制的,只要不是翻山越嶺,連防滑鏈都不用套,再加上這里的雪是那種粉雪,基本上不影響行走,看著路上是厚厚的一層雪,但是車嗖的一下就開過去了。
剛開始看見雪,還只是覺得欣喜,倒沒有說特別強烈。在北海道的第二天,我們去了北海道神宮,才真正感覺到“震撼”兩個字。
這里是大片的積雪林地,陽光明媚,積雪晶瑩,樹木挺拔,森林茂密,這幾樣加起來,就組成了如同電影宣傳片里面的那種絕美景象。
孩子們歡呼雀躍地打起了雪仗,大人們則人手一臺手機,開始不停得自拍和互拍。時不時有人躺倒或趴倒在雪里面,甚至開始打滾撒歡。
北海道的天氣比六月的廣州變化還快,晴空萬里和雪花漫天,只需要一瞬間的轉換。剛拍完一張照片,轉過頭去再回來,眼前景象就已經變幻了。
一分鐘兩種景象
小樽的雪別有一番風情。作為北海道有名的浪漫小城,小樽是很多日本電影和電視劇的取景地。例如著名的電影《情書》,很多場景都在這兒拍的。
這里最核心的景點小樽運河。我們到的時候,天氣非常晴朗,頭頂是藍天白云,腳下是靜靜的運河,運河邊是古老的貨運倉庫,現在已經全部都變成了藝術館、博物館。
我隨手拍了一些照片,結果發現都是電腦壁紙和雜志封面集的美景。發了幾張在不同的群里,都引起群友的驚嘆,說這個地方太美了,還有一些朋友是來過小樽的,在那里驚呼:為啥你拍的小樽這么美?
小樽運河
在運河畔的一家餐廳吃完中飯,我又到運河走了一圈。短短兩個小時之間,風云突變,原本艷陽高照的天空變成了烏云密布,雨雪霏霏。我不禁慶幸我們的運氣真是好,上午游覽的時候天氣那么好,現在才變差。
不過到那之后發現,原來雨雪霏霏也有它獨特的味道,于是又玩不迭地拍了一些照片。果然跟上午的藍天白云形成鮮明的對照,但也是非常難得的絕美景象。
我們在小樽總共才停留了三個小時,卻經歷了兩種截然相反的氣象,把留在小樽運河該領略的最美的兩種景象,全部都領略了。
雪中的小樽運河
另一個雪景無雙的地方是北海道大學。這里號稱是全世界最美的大學校園之一。說實在話,在來之前,我也曾在網上找過一些照片,心想,全世界最美就這?在心里偷偷的打下一個疑問號。
但是從北海道大學南門進去之后看了第一眼,此前所有的疑問就一掃而空。
身處那巨大的積雪廣場,看到正前方的古樸建筑,左邊高大樹木圍成的森林,我已經不再需要去別的地方驗證,就進門的這一剎那,它就已經征服我了。
北海道大學的校園非常大,有成片的樹林和蜿蜒的小溪,這些和古樸的建筑映襯在一起,都顯示出別樣的風情。
校園里的雪無比干凈。之前在北海道神宮曾經試圖拍一些往后仰倒在雪地里的照片,但是很難找到一片完全沒被破壞過的雪景。而在北海道大學,隨便在哪一個地方,只要離路邊半米遠,都是完好無缺,沒有被人踩過,沒有被鏟雪機的風吹過。
這已經是我這輩子見過的最大的雪了。不過,我們的日本合伙人卻感慨地說:“可惜今年的雪實在是太小了,這里的人說,六七十年都沒有見過這么小的雪呢。”我的天,我都不知道正常情況下,這校園的雪要厚成什么樣子。
北海道大學還有另一點特別打動人,就是其立校精神。我們在校園某處,看到首任校長威廉·克拉克給后來者留下的寄語:胸懷大志。
后面又看到了北海道大學慶祝150周年校慶的海報,一句“光明,由北而來”(光は、北から)的slogon和“以雄心照亮世界”(Ambition to enlighten the world)的說明,讓人心中一動,豪情頓生:
我輩就是要有這樣的雄心,于寒冷北方,陰暗道路,積雪冬日,要做光,溫暖和照亮這個世界。
最后一天晚上是結營晚宴。酒足飯飽之后,幾個帶了孩子的家庭先行離去。也不知道是誰提議,說我們不打車了,直接走回去吧,引起了其他人的轟然響應。
其實吃飯的地方離酒店還有點距離,得走半個小時左右。時間已是晚上快十點,天空還飄著大雪,但依然阻不住大家的熱情。
結果這一段旅程,就成了幾個家庭這趟日本之行最難忘、最浪漫的一段。從日本回來之后,我還看到群里當晚同行的人們在念念不忘地互相艾特:“最美麗的下雪天是與你同行的白色街道”“難忘的美麗的夜晚。再相聚。”
4
消費天堂
很多人去日本,都會買買買。我以前會不以為然地想,日本的東西多貴啊,干嘛去日本買。這次來實地體驗,才發現以前完全想錯了。
我的第一個購物體驗,是在7-11便利店買朝日啤酒。營業員先給我看屏幕,上面寫著20歲以下禁止買酒,您是否已滿20歲?顧客必須得點一下確認,營業員才能結賬。
日本的連鎖便利店和主要商場、超市,全部都可以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對中國人來說很方便。
兩罐啤酒合人民幣28元,我當時的感覺是:嗯,日本的東西還是貴。我印象中國內便利店灌裝的啤酒,大多不超過十塊錢。
不過后來查了下,國內的啤酒也分品牌,一般的確實是七八塊錢左右,更便宜的也有,但是朝日啤酒一般也在12元-16元之間,跟這里的14元是差不多的。更何況這是日本原裝,國內的朝日我很少買到原裝的(在香港除外),基本都是在國內某個城市生產。
第二天晚上我們去了大阪最繁華的地段,心齋橋、道頓堀一帶。這里以600米長的“心齋橋筋”(“筋”就是直街的意思)為核心,但實際上廣義的心齋橋區域,縱跨本町、心齋橋、難波三個地鐵站,步行街從北至南長達1.8公里,兩旁全是商鋪,主干道兩旁的岔巷則遍布餐廳、小吃店、居酒屋等。
我多次在節假日去過香港的銅鑼灣和旺角,也曾在黃金周逛過廣州的北京路和正佳,也曾在周六的晚上八點走過長沙的黃興路,但是我從來沒有在哪一個商業區見到這么多的人!舉起手機往前一拍,相片里呈現的全都是黑壓壓的人頭,一眼看不到盡頭。
而且比旺角、銅鑼灣、北京路好的是,這綿延幾里路的步行街,上面全都蓋了屋頂,所以不怕雨雪和太陽,可以讓人們盡情地逛街。
道頓堀運河是這片區域的一個核心景點,夜景非常美,兩邊人流如織,連賣章魚燒的小店都排著長隊。
我有一個重點要看的地方,就是道頓堀的堂吉訶德。堂吉訶德是日本最大的折扣零售店,也是日本排名第四的零售集團,而道頓堀堂吉訶德號稱是堂吉訶德體系里最繁華的一家商場,所以我覺得到了這里,必須得去看一眼。
運河對面拍道頓堀堂吉訶德
結果到了門口之后,發現里面人擠人,像我這種特別不喜歡湊熱鬧的人,根本都擠不進去,于是就站在門口拍了幾張照片,就匆匆退出了。
道頓堀堂吉訶德,擠不進去
我最后只在優衣庫給老人小孩買了些衣服。心齋橋的優衣庫店也號稱是最大的優衣庫商場,上下有5層。我給老人小孩買了些衣服,總共選了8件,我心里預計著,至少得兩三千塊錢吧?大概率是超過三千的。
沒想到用微信付完款,一看才花了800多,真的是太劃算了。買單的時候,給營業員出示了護照,還享受了免稅的福利,直接減掉了10%。
其他鹽友也都各自買了些東西,大家一對比,都覺得好便宜。
有朋友買了三宅一生的包,說比國內大概能便宜20%-40%,另有朋友買了LV,也便宜15%左右。最夸張的是有朋友買了Tiger的保溫杯,說他在國內看過,要500多,在日本買了同款的,才100多塊錢。
另外覺得特別劃算的就是吃海鮮與和牛。國內一般說起三文魚與和牛,都會覺得是比較貴的食物。日本這邊的自助餐,稍微有點檔次的都有三文魚、和牛,無限量敞開供應,味道非常美。
我們在大阪住的酒店,自助早餐是含在房費里面的。如果是單獨購買的話是2100日元,也就是109塊人民幣,算是略有點偏高,但我感覺菜品、環境和服務比國內餐標在108元的自助早餐,都要好很多。
日本的海鮮真是好吃。我在國內吃日料刺身,一般都只吃三文魚,因為覺得別的都不如三文魚好吃。到了日本之后,在小樽吃到的一個小蝦刺身真是絕了,忍不住拿了一次又一次,它已經取代三文魚成為我心目中的刺身第一位,回來好了我都還在心心念念。寫到這一段的時候,口水都流到鍵盤上了。
問了同伴,說這個叫北極甜蝦。但我回來后在盒馬買的北極甜蝦刺身,跟在日本吃到的味道完全不同,吃兩口就不想吃了。不知道是弄錯品種了,還是說因為產地或新鮮度等不同的緣故。
除了這些之外,札幌的拉面也真是不錯,我們去了一家米其林餐廳。這家餐廳在札幌很有名,只有十來個座位,本來是不接受預定的,我們日本合伙人通過朋友關系,提前很久時間去溝通,好不容易訂了下來。
我們到的時候,店門口掛著一個牌子,寫著“一點之前,恕不接待”,把時間全都留給了我們。
店里頭一天就讓每一個人選濃湯味增拉面、醬油拉面還是鹽拉面,結果大家基本上都選了濃湯味增拉面,最后發現味道確實是非常好,是我吃過的所有日本拉面里面味道最好的。
店里還有一種配套的零度啤酒,這個零度是指溫度,據說是在溫度為零的時候最好喝,不過它并不是通過冰水混合來達到零度,而是用一個剛好冰在零度的鐵杯子,把冰啤酒倒在里面,說這個啤酒配拉面是絕配,我一喝果然如此。
札幌還有一道美食,是成吉思汗烤肉,就在札幌啤酒博物館隔壁,我們在博物館參觀完之后,就直接去了店里。這兒的烤肉據稱是整個北海道最有名的。據我的體驗,肉質確實不錯,不過味道嘛,由于是自助烤肉,那就要看各人的烤肉水平了。
最爽的是啤酒任喝,有四種札幌啤酒可供選擇。不過也有一點沒爽夠的,由于他們家生意實在是好,預定的時候就規定了,只能消費兩小時。估計是要收拾好之后接待下一波客人。所以兩小時后,我們只能換地方再喝。
除了小朋友回去休息之外,其他人其實大部分都還沒過癮,于是一群人又跑去札幌著名的娛樂區“博野”找酒喝。大家興致正高著,也不打車,就一路走著去,走了四十多分鐘。
路邊的雪堆得很厚,天空還飄著鵝毛大雪,天氣冷得很,但半夜十二點的博野街頭,人還非常多,燈紅酒綠的。
這里除了居酒屋、便利店、超市、商場外,最多的就是“無料案內所”。這個詞直譯是“免費問詢處”,實際上里面都是“風俗從業者”的信息。
路旁不時走過穿著很暴露的女孩。這么冷的天,她們還光腿穿著超短裙,雖然上身一般都有厚衣服,但都是敞著懷,胸部大面積露著,真不知道她們為什么這么不怕冷,還是說被生活所迫而沒辦法。
在日本,這些生意都是合法經營,社會風氣如此,人們已經見怪不怪。
不過我們是為了喝酒而來,所以也沒人進去問詢,大家互相開開玩笑就直接略過。
找了好久,才找到一家能接待十幾人的居酒屋。這里生意實在太好了,老板和服務員都忙得腳不著地,想找個服務員幫忙拍個合影,服務員一邊奔跑,一邊鞠躬不斷說“橋豆麻袋”“橋豆麻袋”(稍等一會),我們看了也過意不去,也不找她了,就自己拍了幾張。
這里有一種很特別的食品,就是馬肉,這馬肉是沒有任何烹飪的,蘸醬直接生吃,嘗起來跟三文魚口感差不多,只不過難嚼一點。據說很補,不過我倒是沒有感覺到,哈哈。
5
安全的底氣
近幾年來,我們在網上看到很多外國人拍的視頻,盛贊中國治安環境之好。半夜三更,單身女孩也可以自由自在地逛街,快遞放在外面也不擔心丟失,甚至有些快遞員送快遞的時候,電動車隨意一停,都懶得熄火和拔鑰匙。
這一點當然非常值得驕傲,全球能做到這樣的國家沒有幾個。不過在日本,我們也感受到了同樣的安全感,甚至有些地方還超過了國內。
我們在大阪住的算是不錯的酒店,入住的時候就讓我驚奇了一下——不需要登記證件,我們的日本合伙人直接在前臺就幫我們領了所有的房卡。進入電梯,也不需要刷房卡,可見這里的酒店認為閑雜人等進入客房區域,是一件不需要防范的事情。
這樣的驚奇在后面不斷延續。我們從大阪到札幌,需要坐日本國內航班,而這居然也不需要證件,機票是不記名、不跟身份證(護照)掛鉤的,就跟二十年前我們坐火車一樣。
不過,最讓我吃驚的是,不僅可以直接把整瓶礦泉水帶上飛機,而且過安檢時,只要行李過X光機就行,并不需要搜身。我走過安檢門還習慣性地張開雙臂,等著工作人員來掃描身體和摸兜,沒想到工作人員直接揮手讓我往前走,我才反應過來人家根本就不查身上。
這里想要說一下我的一個困惑:在日本幾次機場過安檢都沒有搜身,從香港飛也是這樣。他們是怎么做到不需要檢查身體還確保安全的?為何大陸、美國、中東這些地方就做不到?究竟是因為日本、香港管得太松,還存在風險漏洞;還是說其他地方管得太嚴,其實沒有必要?
兩次去日本,總共9天,不管是住大阪、札幌還是沖繩,我每天晚上十一二點都會出去溜達,一邊沿著街道走,一邊對著手機口述當天的日記。同行的鹽友,有的半夜一點多一個人打車去居酒屋,還有的媽媽帶著孩子晚上十點多從吃晚飯的地方散步半個小時回酒店,大家都沒有任何防范和顧慮。
半夜一點的札幌中島公園
當時我沒有感覺任何異樣,現在寫的時候才發現:我們對日本的治安何等信任。而日本也確實用它的安全回報了我們這種信任。如果是在歐洲、美國、東南亞等其他地方,我想我們絕對不敢這樣托大。
我們在札幌市政府交流時,也感受到他們的“松弛感”。
市政府大樓是一棟并不起眼的普通建筑,任何市民都可以隨意進出,不僅進出一樓大堂完全自由,上電梯也沒有卡閘。前臺接待處貼著一張主要官員和議員的名單與辦公室分布圖,實時顯示辦公室有無人的情況,誰在辦公室不在辦公室,都一目了然。
大樓門口沒有警衛,一樓大廳倒是有一位工作人員,不過他對誰進誰出完全不管,只有人們有需要找他問詢或者幫助的時候,才熱情回應。
在大阪道頓堀的鬧市和札幌博野的紅燈區,即便人潮再擁擠,人們也沒有任何類似“把背包抱在懷里”“捂緊錢包”“護好手機”等防盜防竊的措施與意識,每個人呈現出來都是一張毫無防范的、從來沒有被傷害過的臉。
我很高興中國也漸漸地有了這樣的氣象,但說實話比起日本來,在一些細節上還是有一些差距,不管從我們的地鐵站、機場、政府大樓的安保措施,還是行人走在街道上的這種“從來沒被傷害過”“也不需要害怕被傷害”的感覺,還是差那么一點意思。
不過我相信,中國再過一些年也會進入到這樣的階段。
6
日本的企業
日本的企業曾經是全世界學習的榜樣。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等企業家,也成為世界知名的企業家和管理大師。
不過這二三十年,隨著世界經濟與科技形勢的變化,日本沒太冒出新的世界知名企業,現在知名的主要還是以前就成功的那些。
從研習的角度來看,這倒也是一個挺好的學習方向:看這些企業是怎樣穿越周期,歷經重大波折而屹立不倒;看它們在整體大環境發展停滯的情況下,是怎樣維持生存的。
我們在日本總共參觀了五家企業:京瓷(含稻盛和夫紀念館)、松下、札幌啤酒、白色戀人、余市蒸餾所。
稻盛和夫紀念館是我們整趟研習最核心的重點,也是大家收獲最大的地方。中國有很多企業家都以稻盛和夫為榜樣,還有更多人雖然并非完全以他為榜樣,但是也看過他的書,知道他的理論,欽佩他的事業,仰慕他的為人。
我覺得學習稻盛和夫和京瓷,最重要的其實是三點:
一,認識到“心”的巨大能量,了解“心”的能量運行的規律;
二,了解稻盛和夫“敬天愛人”的哲學,學習如何敬奉天理,關愛世人,學會思考“作為人何為正確”;
三,感受稻盛和夫“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的精神感召。
如果到京瓷一趟,能夠對這三點(哪怕其中的任何一點)有所觸動,有所感悟,那就收獲太大了。
不過作為一個研習行程,最有價值的一點,是能夠去稻盛和夫的辦公室參觀。當身處他工作了幾十年的地方,眼看著他用過的一件件物品、手摸著他的辦公桌,感受著稻盛和夫的氣場,你的內心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我與稻盛和夫靈魂相連”的神圣感。這是任你看再多關于他的視頻、讀再多關于他的書,都無法體驗到的美妙感覺。
北海道的幾家企業,我覺得做得特別好的一點就是,它們都很開放,對游客極度友好。
國內也有“工業旅游”,我們此前也多次去國內的大中小企業參觀,但實話講,工業與旅游結合得像札幌啤酒、白色戀人、余市蒸餾所這么好,這么成功的,還相當少見。
現在凡是去北海道旅游的,一般都會去札幌啤酒博物館和札幌啤酒園,白色戀人巧克力工廠更是必游景點,也是每個人離開時都必帶回國的禮物。
余市蒸餾所由于離得稍微遠一點,可能去的人還少一些,但是只要喜歡喝酒的,去了都會感受特別好,而且離開的時候一定會大瓶小瓶地買。
這些企業有幾點做得比較好的:
一是完全開放。
札幌啤酒和白色戀人都是不需要預約的,直接過去就行。余市蒸餾所要提前約一下,但是也很方便。
我們在國內,普通人想去知名企業參觀學習,基本上都很難。大多數企業不讓參觀,少數企業有專門的參觀區,但是往往是給領導、媒體、合作伙伴和專門的團體看的,完全對普通游客開放的極少。而北海道的這些企業,都是巴不得你去。
其實讓去看是對的。去了就對你的企業增加了好感,增加了對你的產品的消費。什么廣告都不如讓對方直接來參觀對品牌塑造更有用。除非你對自己的產品或生產場景不自信,才不敢敞開讓大家來看。
二是生產與旅游完美結合。
生產車間本身就是旅游觀光的重要元素。例如白色戀人巧克力工廠,一樓是生產線,工人們忙忙碌碌;二樓是博物館,隔著玻璃就可以看到生產場景。游客站在那里就可以看到巧克力餅干是怎么生產出來的。余市蒸餾所也是可以直接進入生產車間和儲酒車間,看到威士忌是怎么釀造出來的。
其實游客是很喜歡看這樣的場景的,因為一般很難看到。尤其是對于帶孩子的游客而言,什么是真正有價值的“見世面”?看生產線絕對是其中之一。這也是為什么這些企業都成為人們到北海道必游的景點。我們在國內很少聽說人們到了某個地方,會把哪家公司作為必游景點的。
在旅游體驗的打造上,這些企業真的是非常懂人性,都會有精心設計的拍照場景。拍出來的照片特別好看,又有特色。幾乎每個人都會去拍,然后發朋友圈。這樣就很好地把企業品牌擴散出去,吸引更多的人來。
三是他們都非常克制,完全不推銷。
國內也有極少數企業是完全對外開放,巴不得來參觀的人越多越好的,但這些企業的大多數,都是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拉人加盟或者是拼命推銷東西。
而北海道這些企業,在你整個參觀過程中,不管是有講解還是沒講解,都不會有任何人來跟你推銷一句,只不過是在參觀路線的終點有一個展銷店而已。但大多數人反而都會進去買一點,因為它們本身就是給家人朋友極好的禮物。
其實刻意去推銷的,反而讓大家心理很有壓力。其他環節營造得再好,最后心情都被破壞了。哪怕這次沒抗住壓力買了,但是回去一定不會跟親朋好友主動推薦。于是就沒有人幫助企業主動去擴散影響力,企業不得不想盡各種辦法去“拉人頭”。
北海道這些企業沒有一個字推銷,大家反而一個勁地幫他們宣傳,因此他們從來都不需要去“拉客”,自然有源源不斷的客人過來。
我覺得中國做企業的,如果在品牌宣傳、形象打造等方面有需求,真的可以多到日本看看這些企業,像他們學習學習。
開放、用心、真誠,永遠是最好的“必殺技”。
7
陪在你身邊的人
當然,不管去什么地方,只要你不是單獨一個人,那么影響你感受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陪在你身邊的人。
這次日本之行,除了日本本身的一切讓大家感受很好之外,很多鹽友談到:跟何加鹽團隊在一起非常開心,之所以來日本,部分原因是為了日本,更多原因是為了跟我們在一起待著。
好像也是。我們的每一次研習,都證明了我們營造一個美妙的“場”的內在稟賦。我自己原來都沒有意識到,只是不斷有人來告訴我這一點。
我也不知道我做對了什么,反正就是,只要是我們組織的研學,盡管中間可能多少會有一些疏漏,但是大家的感覺總是那么好。到哪都覺得開心,吃什么都覺得美味,做什么都充滿樂趣,跟身邊每個人都合得來。
這種感覺很難言說,只有真正體驗過才知道。
或許,下回你要是有機會的話,也可以一起來體驗體驗。
7月22日-7月27日暑假期間,我們還有一期日本研習。這次主要是去東京、京都、奈良和大阪。
除了稻盛和夫紀念館、奈良公園、東大寺等核心行程都會保留之外,還增加了松下紀念館、Elecom公司和早稻田大學的考察交流和東京銀座商圈體驗及購物環節。
具體行程如下:
7月22日:
在東京機場會合(國內前往東京的航班,由大家各自預定),晚上舉行開營儀式和接待晚宴。
7月23日:
1.特邀嘉賓,日本業內知名專家分享《日本零售行業的營銷思維與打法》;
2.參訪日本電子行業巨頭ELECOM(宜麗客)。ELECOM成立于1986年,是日本最大的電腦配件制造商,產品線覆蓋鼠標、鍵盤、耳機等4000余種品類,市場占有率長期保持40%以上。
ELECOM以“場景價值+能力底座”雙輪驅動模式推動產品創新,注重從用戶需求出發設計產品。
我們將參觀ELECOM東京總部,感受現代化企業的運營模式。并與ELECOM核心高管交流,學習企業在經濟增長放緩年代依然獲得如此成功的密碼,剖析日本電子產業的發展脈絡和未來走向。
3.赴東京最著名的商圈 銀座+秋葉原,體驗日本商業繁華。
7月24日:
1.赴早稻田大學參觀交流。
2.專家講座:日本的高等教育體系。
3.體驗日本新干線,由東京前往京都。
7月25日:
1.赴稻盛和夫紀念館、京瓷總部參觀交流。稻盛和夫被譽為“經營之圣”,京瓷常年位居世界五百強榜單,是非常值得學習的榜樣。這也是我們上一期日本研學最受歡迎、體驗最佳的環節。
2.赴奈良,在奈良公園喂小鹿,參觀奈良國立博物館、東大寺,到春日大社祈福。奈良也是上期日本行程非常驚艷的環節。
3.晚上參觀夜晚的京都清水寺和祇園,包括清水坂、二年坂、三年坂等周邊區域,體驗京都的靜謐與古樸,街道兩旁多為江戶時期的町屋木造房子,建筑風格古色古香,石板路蜿蜒曲折,營造出濃厚的歷史氛圍,可以在這里感受到京都的傳統風情。
7月26日:
1.參觀松下博物館。松下公司是日本代表性的企業,常年位居世界五百強前列。其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是另一位享譽世界的日本商界巨頭,他作為稻盛和夫的前輩,對稻盛和夫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松下博物館展現了松下幸之助94年人生的歷程,以及他的商業思想和管理理念。同時還介紹了松下公司的發展歷程,陳列了松下公司從創立至今的各種經典產品和營銷海報,展現了松下公司在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方面的發展脈絡,亦可看出松下公司的品牌推廣策略和市場營銷理念的演變。
2.赴大阪臨空城商業考察和逛街。臨空城是大阪乃至整個日本都非常有名的魅力商業中心。
尤其是臨空城奧特萊斯,是日本關西地區最大的品牌折扣店,涵蓋了眾多知名品牌,如運動品牌耐克、阿迪達斯、匡威,戶外品牌北面、哥倫比亞、始祖鳥,輕奢品牌蔻馳、巴寶莉、邁克高仕等,是極受歡迎的購物天堂。
3.結業儀式和送別晚宴。
7月27日:
大阪機場送行,回國。(回國機票由大家各自預定)
具體行程表和價目如下,歡迎大家報名:
歡迎掃碼報名,暑假日本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