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與美國
當奧古斯都年邁病逝于床榻之上時,元老院將他神格化,封為神祇。這樣的榮譽,即便最為迎合權勢的美國參議員,恐怕也不敢提議授予一位總統。但倘若他們持續不斷地將更多權力移交給總統,我們所處的時代或許正悄然步入羅馬式的帝國統治,距離那一形態,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近。
作者:米歇爾·貝倫費爾德
編輯:阿K
在約80年的時間里——這一時長大致相當于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的歲月——羅馬共和國逐步演變為一個獨裁政權。倘若在公元前1世紀初,有人向一位羅馬元老斷言,他的孫輩將自愿將政權拱手讓予君主,其反應多半會是不屑一顧。與美國相似,羅馬共和國的建立正是基于對君主制的深刻否定。彼時的羅馬擁有一個雖不盡完美、但植根于法治的代議制度,公民享有言論自由與法律救濟的基本權利。
羅馬共和國持續了近500年,大約是美國共和國的兩倍。正如羅馬人一樣,大多數美國人難以想象自己的自治制度會崩潰并被一個帝國王朝取代。這就是為什么今天研究導致羅馬共和國覆滅的原因具有現實意義——如果我們能從羅馬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的話。
奧古斯都是羅馬的第一位皇帝。在成為皇帝的過程中,他廢除了共和國,建立了君主制,這一制度持續了超過一個千年。在羅馬,大多數貴族男性也是元老院成員,通常終身擔任此職。在共和國后期,其中一些人——尤其是尤利烏斯·凱撒、龐培和克拉蘇——變得異常富有和有影響力,以至于開始無視元老院和法律的約束。公元前1世紀,貴族們的過度擴張以及奧古斯都的前任蘇拉和凱撒的專制暴力,曾多次將羅馬推向崩潰的邊緣,但奧古斯都最終將它推下了懸崖。
他逐步但徹底地掌控了政府,得到了那些視財富重于原則的富裕貴族的支持,以及因戰爭疲憊、對一個偏袒富人和權貴階層的制度感到絕望的民眾的默許。或許對我們今天最具啟發性的是,奧古斯都通過元老院的制度性認可鞏固了權力。
起初,元老院允許奧古斯都曲解規則、突破界限。它任由他積累國內權力,并讓家族中缺乏資質的成員進入政府。元老院眼睜睜看著奧古斯都清除障礙,并在其為近期行為涂抹自利色彩時予以支持。即便在奧古斯都統治期間舉行選舉,他仍常親自挑選國家官員。
元老院從未在奧古斯都生前稱他為皇帝,但作為“平等者中的第一人”(primus inter pares),奧古斯都得以假裝自己是共和體制的一部分,即便他正在摧毀它。那些贊揚奧古斯都的人,以及那些盡管心存疑慮卻未反抗的人,實際上創造了一個以另一種名稱存在的君主。
他們可能認為這樣做是在鞏固自己的地位,但對奧古斯都的順從意味著他們實際權力的終結,且永遠無法恢復。為他們辯護的是,羅馬元老院成員確實害怕背叛奧古斯都會招致死亡;奧古斯都確實殺害了許多人。我們的美國參議員似乎只害怕初選——然而,他們及其國會同僚卻鮮少表現出制約領導人或行使自身憲法權力的意愿。
像奧古斯都這樣野心勃勃且殘忍的政治操縱者,只會給對手有限的阻止機會。我們的憲法制定者在建立共和國并試圖保護它免受獨裁威脅時,借鑒了古希臘和羅馬的歷史。當他們討論如何避免專制時,羅馬人成了一個警示故事。美國憲法中的制衡機制與奧古斯都統治前的羅馬制度極為相似。在他之后,這些制衡機制便不復存在。
這一切或許會引發人們對當代精英對古羅馬的熱愛提出質疑。馬克·扎克伯格對奧古斯都的崇拜廣為人知。他最近放棄了標志性的“凱撒”發型,改為年輕時的馬克·奧勒留式卷發,并穿著印有拉丁文標語的大號T恤。埃隆·馬斯克則捐贈了數百萬美元,用于支持對希臘-羅馬文化的研究與“欣賞”。史蒂夫·班農經常以一種選擇性和獨特的方式引用羅馬歷史,作為現代政治的指南。在唐納德·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內,班農幫助在羅馬附近的一座前修道院成立了一所“角斗士學校”,學生們將接受一門旨在拯救西方文明的課程培訓。
就像古羅馬的富裕精英們與獨裁者結盟以增加自己的財富一樣,美國最富有、最有影響力的人似乎愿意讓我們的共和國分崩離析,只要他們認為這種崩潰符合他們的利益。他們可能會因此而繁榮。或者不會。這就是專制獨裁的本質——沒有人,甚至連擁有太空飛船的億萬富翁,都無法確保自己不會得罪皇帝并因此遭受報應。多虧了賦予他權力的參議院,奧古斯都——以及所有繼任的羅馬皇帝——都成了殘暴的獨裁者。
有人可能會辯稱,從共和國廢墟中崛起的帝國為世界帶來了數世紀的和平與穩定。但這忽略了代價。羅馬人幾乎始終處于戰爭狀態;他們引以為傲的擴張是通過軍事征服外國領土和對被征服者實施殘酷鎮壓實現的。奧古斯都一人就下令處決了數百名,或許數千名國內敵人。他建立的所謂穩定王朝給羅馬帶來了卡利古拉和尼祿;后者的死亡引發了一場血腥的內戰。
更多的混亂接踵而至,直至奧古斯都去世近一個世紀后,元老院才最終重新確立一定程度的權威——通過任命另一位皇帝并開啟新的繼承序列。確有若干皇帝以務實治國著稱,確保道路通暢、水源清潔,但即便是這些最受稱頌的統治者——如圖拉真、哈德良、馬可·奧勒留——本質上依然是獨攬大權的獨裁者。
即使對于最具特權的羅馬人而言,帝國也常是一個令人畏懼且變幻莫測的政治空間,一個人手中集中了絕對且任意的權力。
美國或許也能以一個偉大國家的姿態延續數個世紀。然而,羅馬共和國的最終教訓在于:
一旦允許某個人以君主的身份行使統治,即便名義上否認這一身份,實質上已經跨越了無法回頭的臨界點。
當奧古斯都年邁病逝于床榻之上時,元老院將他神格化,封為神祇。這樣的榮譽,即便最為迎合權勢的美國參議員,恐怕也不敢提議授予一位總統。但倘若他們持續不斷地將更多權力移交給總統,我們所處的時代或許正悄然步入羅馬式的帝國統治,距離那一形態,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近。
作者
米歇爾·貝倫費爾德,考古學家,羅馬美國學院院士,現任皮策學院古典學約翰·A·麥卡錫講席教授。
我們是誰
我們的世界不止有一種聲音 | 獨立·多元·深度
日新說深耕國際議題,秉持普世價值與人文精神,致力于多元視角講述與思考我們的世界。
歡迎關注我們其他平臺賬號(騰訊新聞、百度、微博、小宇宙):日新說Copernicium
每日更新,敬請期待,若想投稿或加入讀者社群請添加小編微信:tototo0311
文章僅供交流學習,不代表日新說觀點,觀點不合,歡迎投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