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微短劇行業內容創作的多元化與精品化趨勢日益明顯。澎湃短劇頻道x有戲欄目推出“微劇評”專欄,攜手高校專業力量,借助DeepSeek開展AI共創,探索微短劇文藝評論的新視角。本篇聚焦懸疑微短劇《柒兩人生》。
出品 抖音短劇/導演 謝多盛/編劇 張麗清、馬芮、李暢、姜樂婷/主演 周慧、曲羿成、劉旬、羅周紅、戶元松、王宇飛、王林/集數 16
作為首部反拐題材的懸疑微短劇,《柒兩人生》用電影級的視聽語言撕開了“甜寵”“霸總”的重圍。
該劇以母親周慧在游樂園丟失女兒的悲劇為起點,采用“單元推理”模式,展開一場虛實交織的尋親之旅。它不僅重構了懸疑短劇的敘事邏輯,更以女性視角為核心,揭示了拐賣、家庭倫理、女性困境等多重社會議題,一定程度上成為了類型化短劇鏈接社會議題的范本。
作為首部采用虛擬制片技術的微短劇,《柒兩人生》以電影級工業標準降低了實景拍攝成本,同時提升了敘事視覺表現力。其LED虛擬影棚的運用,突破了傳統短劇的時空限制。劇中暴雨中的纜車墜落情節、通過兒童畫作實現的犯罪現場空間跳轉,均依托虛幻引擎搭建的數字化場景。這種技術革新不僅將制作周期縮短,更讓懸疑氛圍的營造突破了物理束縛。
從劇作角度上看,該劇以“兒童走失”為敘事核心,運用“時間鎖”機制(如游樂園監控的48小時倒計時)與空間折疊(纜車密室、畫中幻境)營造緊迫感。值得一提的是,從其密閉空間濃縮的戲劇沖突與多重人格的內心爭執中,不難發現《你好瘋子》《真探》甚至《搏擊俱樂部》等其他同類型作品的“影子”。這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短劇精品化的道路需要從其他媒介中汲取養分。
盡管其“懸疑+”的模式,證明了微短劇有能力承載兒童拐賣、女性困境等嚴肅議題,但是將嫌疑人動機簡單歸因于貧窮與疾病,無疑削弱了其社會批判的力度。這種“隔靴搔癢”式的社會關照,或許是短劇類型在未來發展中所面臨的重要難題之一。
《柒兩人生》以懸疑類型為切口,將個體命運嵌入社會議題的宏大敘事。它的價值不僅在于類型創新,更在于其以“微型社會實驗”的形態,揭示了媒介技術、敘事倫理與公共議題間的復雜勾連,證明了技術賦能下的短劇同樣具備深度鏈接社會議題的能力。
作者:李駿陽 上海戲劇學院電影學院創意寫作研究生
指導老師:廖媌婧 上海戲劇學院副教授
技術支持:DeepSeek x 派生萬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