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服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p>
這句俗語直白、真實地體現出了國人對餃子的喜愛和重視程度。
就是這么一種司空見慣、人人喜愛的中國食品,居然被韓國一家企業給申請了專利。
近日,美國專利商標局官網顯示,韓國CJ第一制糖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國注冊的餃子外觀專利,獲準通過。
據悉,餃子外觀專利的申請日期為2023年2月24日,下證日期為2025年4月8日,專利保護期限是15年。其申請的餃子外形,如下圖。
再看看我們的餃子。
怎么看,怎么感覺到韓國CJ公司申請的餃子外形專利和我國傳統的美食餃子高度相似。直接說吧,一模一樣!
韓國CJ公司還明確限定了14至16道順時針螺旋褶皺、底部平坦、頂部隆起的半圓形面皮等核心特征,并附以毫米級精度的3D建模圖。
不得不說,CJ公司,是下足了功夫、傾注了心思!
若說申請專利的是我們國家某個公司,也倒罷了,可居然是一家外國公司。
公開信息顯示,韓國CJ公司是韓國的一家食品和生物企業,旗下有一款餃子品牌bibigo(必品閣),在我國電商平臺和線下商超均有銷售。
原來,韓國CJ公司也是賣水餃的。
可問題是,韓國CJ公司竟然在美國申請專利。這又是為何呢?
據悉,美國專利商標局在審核韓國CJ公司提交的餃子外觀專利時,是引用了韓國的專利優先權的。這表明CJ公司是先在自己國家申請了專利,再到國外申請專利的。
可是,美國商標局在引用韓國專利優先權時,引用的只是“申請日”的“優先權”,而非“授權日”的。
申請和授權,是兩碼事。就像該公司向美國商標專利局申請流程一樣,先是提出申請,經過審核后,才予以通過。公告日,即為“授權日”。這才正兒八經地擁有了專利。
難道,韓國CJ公司,在韓國的餃子外觀專利權,早就提出申請了,可至今還未獲批不成?
而美國專利局呢,不知是“疏忽”,還是“有意”,只引用了韓國公司“申請日”當作“優先權”,就予以開啟了綠燈。
后來,CJ公司還在日本、世界產權組織都注冊了名為‘餃子’的外觀專利。
很明顯,韓國CJ公司的做法就是廣撒網,想方設法地把餃子外觀專利權扎根于更多的國家。在哪個國家申請了外觀專利,即意味著在該國擁有獨一無二的專有權和至高無上的話語權,別人在制作水餃時就得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半步,否則的話,就會陷入侵權糾紛之中。
這里,就涉及到一個至關重要的詞語——專利。
專利,是受法律規范保護的發明創造。簡單地來說,專利,就是一種“發明創造”。
那么,什么是“發明創造”呢?
發明創造,是指運用科學知識、科學技術,首創出先進、新穎、獨特的具有社會意義的新事物、新方法,能有效地滿足某種需要。
依此來解釋CJ公司專利的話,就是說,餃子外觀必須是其發明創造。那么,餃子的外觀,是韓國CJ公司的“發明創造”嗎?
若是外國人,回答起來是有難度,可作為一名中國人,哪怕是兩三歲小孩,也必定會千般熟悉,萬種了解!
只因為,包括餃子在內,還有臘八粥、湯圓、月餅等,可都是獨獨屬于咱們中國耳熟能詳的傳統美食,都有著上千年的歷史。
餃子,沿用的稱呼較多,如“扁食”“餃耳”“角子”等。據考證,餃子的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時期的滕國地區(今山東省滕州市境內),考古學家在該地區的墓葬中發現了可能是最早的餃子實物證據。
關于餃子的來歷,至今為止,都還流傳著一段暖人的佳話。
傳說,東漢末年,醫圣張仲景告老還鄉后,看到很多人的耳朵都凍爛了,心里十分難受,決心要救治他們。他在長沙為官時,曾成功地救治過同類病人。于是,他參照過去的方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了醫棚,架起了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向窮人舍藥治傷。其藥名叫做祛寒嬌耳湯,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在鍋里熬,然后把熬好的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下鍋煮熟后分給乞藥者,每人兩只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嬌耳湯后,渾身發熱,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爛耳朵變好了。
若說傳說不足為據的話,那么,還有實物為證。
在重慶市忠縣的一處東漢至三國時期的古墓中出土的庖廚俑,其面前的案板左邊有一個形如餃子的食物,外觀與現在的餃子如出一轍。
有“人證”,更有“物證”,這難道不足以證明,餃子,是中國古人的發明創造嗎!
還有典籍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記載呢!
三國時,餃子被稱為“月牙餛飩”。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中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餃子形狀基本類似。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又稱為“偃月形餛飩”,已經變得和如今的餃子幾乎一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追憶北宋都城汴京的盛況時,當時稱作“角子”,“水晶角兒”“煎角子”“駝峰角子”。
即便從三國開始至今,餃子也已經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
這些“鐵證”都一一俱在,韓國CJ公司,難道看不到,也沒聽說過嗎?
若說把泡菜申請外觀專利,那么,我們無語,若換成餃子,那身為每一名中國人,一定都會無比震驚詫異,繼而怒不可遏,最終都會群起而攻之的!
明明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美食,卻被韓國給硬生生注冊為專利,這不是在公然褻瀆我們老祖宗的聰明智慧,肆意搶奪我國的文化財富嗎?
其實,韓國這一卑鄙、齷齪和自私行徑,已經早已有之了!
2003年,韓國對“中國風水”進行了重新梳理,并將其列為韓國國家遺產名錄和申報世界遺產項目。
2014年,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的《東醫寶鑒》初刊本被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然而,該書95%的內容均輯錄自中醫著作,并非原創。
后來,韓國人還聲稱自己是活字印刷術發明的祖先,甚至有人宣稱中國道教鼻祖張道陵是真真正正的韓國人。
近些來,韓國在肆無忌憚地把我國老祖宗的經驗結晶和文化財富公然掠奪過去,硬說是他們韓國的,進而申遺。
那么,韓國為什么不要臉地要這樣做呢?
無事不登三寶殿。
是想證明自己國家有悠久的歷史,有燦爛的文明;是想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是讓自己國家越來越有聲名和自尊,能得到世界的關注和敬重。
想法是很好,可這“拿來”的做法,能讓人信服和敬重嗎?
這樣的行徑,和強盜,有什么不同呢?
有專家一針見血地表示,“面對這一類的文化掠奪,我們需要提高警惕。韓國餃子專利事件暴露了國際知識產權體系在應對傳統文化保護時的嚴重缺陷。中國企業需以‘法律精準防御+文化主動輸出’應對挑戰,同時推動全球規則重構”。
面對一個不要臉的國家,咱們絕不能心慈手軟,而應以金剛怒目和雷霆之勢堅決、徹底地譴責、批駁和制止。
如此,才能讓九泉之下的老祖宗含笑和欣慰!
如此,才能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得到保護和珍愛,讓其更熠熠生輝!
如此,才能讓文化更自信,歷史更自信,中國更自信!
【我是@心花手中開,感謝你的閱讀,也希望你能點贊、評論和轉發,帶給更多的人知識、道理和能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