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陽信縣第一實驗學校立足中小幼一體化辦學實際,打破學段壁壘,推進資源融通、隊伍共建、課程銜接,初步構建了縱向貫通、橫向協同的“家校社網心”五位一體促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建設新生態。
一、頂層設計,課題引領
成立“教聯體建設委員會”,濱州市陽信縣第一實驗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統籌,中小幼學部負責人協同,形成“目標共商、資源共用、質量共評”管理體系。
下設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成立了“點亮萬家燈火”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隊,培養了山東省家庭教育指導名師1名、陽信縣家庭教育種子教師6名。依托國家重大課題《家校社協同中小幼一體改善學生心智模式研究》探索育人模式改革路徑,形成理論成果與實踐經驗雙輪驅動。
二、家校社共育,筑牢“教聯體”根基
建立三級家委會,聯動學校管理與社會資源。濱州市陽信縣第一實驗學校每學期多次開展家長培訓班,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常規開展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家長讀書會、“千名教師訪萬家”活動促進家校共育;開展“親子閱讀”、親子游戲、親子春游、親子讀書分享會等親子活動培養親子感情、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對接博物館、科技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服務場所,為學生提供研學資源;通過“家長進課堂”等方式引入社會教育資源,凝聚各方教育合力,對學生開展交通、消防、飲食等安全教育,開展美食節、心理漫游展、關愛軍娃等多形式多內容的教育活動。
濱州市陽信縣第一實驗學校家校社理念共融、機制共建、特色共創、環境共育、成果共享的“五共”模式初見成效。《家校共育納入發展全局》論文榮獲山東省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國教育報》連續兩次報道學校家社協同共育經驗。
三、注重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
依托“三寬教育”家校共育數字平臺每周推送家長、教師、家委會課程;通過微信群、學校公眾號等隔周向家長推送家庭教育內容,利用“梨香花語”品牌欄目和家庭教育指導微課堂“教子有方”將優質的家庭教育資源輸送給更多家庭,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家庭教育服務新樣式。
四、用“心”守護學生的幸福成長
濱州市陽信縣第一實驗學校踐行“13578”辦學策略,堅持以“適合”教育為目標,積極打造濱州市“心安學校”,2024年被評為山東省EAP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表達性心理教育實驗學校”等榮譽稱號,多次被評為山東省心理健康教育“先進集體”“先進單位”;2025年3月被授予山東省“守護成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站和濱州市“心安學校”。
濱州市陽信縣第一實驗學校將持續完善家校社協同中小幼一體化育人體系,“家校社網心”五位一體促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建設,努力構建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型生態,為新時代育人模式改革貢獻實踐智慧。
聲明
本文來源于濱州市陽信縣第一實驗學校。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僅為作者觀點,并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本文編輯:Sunshine
責任編輯:林美妮
山東教育發布 |
| | | |
投稿/新聞線索/爆料視頻
一經采用將獲得線索獎勵
點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