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據頂端新聞報道,2024年7月至今,三河市區“公共衛生間”“人民公園”及“三河市融媒體中心”等門頭陸續由原來的紅色改為綠色,三河市中醫醫院“門診”“急診”等標識牌也由原先的紅色變為白色。
2024年12月4日,三河市自然資源規劃局發布了《三河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導則》,其中列出了廣告牌匾設計的負面清單,要求除國際國內連鎖品牌,不允許用紅藍底色或字樣;字體不允許用通用電腦體,應該有設計;牌匾內容不允許有廣告內容;牌匾顏色不得簡單一致,應有變化;牌匾一般應有亮化效果,商業街區和示范路必須亮化;材質選擇應中高端等。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三河市兒童醫院紅十字招牌一度被換成綠色,綠色紅十字已被卸下,“兒童醫院”四個字為白底綠邊。
2
2025年4月15日,廊坊市聯合調查組通報:針對三河市“廣告牌匾禁用紅藍黑底色”等問題,廊坊市聯合調查組經初步核查,媒體反映的主要問題基本屬實。目前已對三河市委主要負責人免職處理,并責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訓,全面整改。
3
在“禁色令” 實施期間,大量商家被迫更換招牌,耗費了大量資金。不少商戶的招牌反復整改,甚至陷入 “無牌經營” 的困境,經濟損失與經營阻礙雙重打擊。如今 “禁色令” 已被認定錯誤,商家的這些損失不能無人買單。讓商家自行承擔顯然不合理,動用納稅人的錢賠償也并非良策。誰來承擔這個損失?是否會有一個妥善處理方式?
4
頂端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三河市泃陽鎮已解除“三色禁令”,牌匾換回費用由政府承擔。
據統計,已完成改色的1820塊招牌直接損失達364萬元,若全面恢復原色,總成本或超千萬元。這筆巨額賬單背后,是《行政許可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被虛置的警示。
三河市“廣告牌匾禁用紅藍黑底色”事件,歷經半月輿論發酵,最終以市委主要負責人被免職、政府承諾承擔商戶損失收場。這場由權力任性引發的公共治理危機,不僅暴露了地方行政決策的深層癥結,更成為觀察中國城市治理現代化進程的典型樣本。
5
這自然是折騰。
漢代政治家賈誼說:“天下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這個道理兩千年不變。
今天這個干部上門,明年那個文件下發,后天又換了種花樣,干部們來來去去只想刷政績,美化簡歷,農民還怎么“安”,哪還有積極性?
如今我們回頭看,“不折騰”真的是大智慧。
6
當然,三河事件其實也是一個法治的體現。
當講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時,我們常常引用一個德國紅磨坊的故事:1866年,德國皇帝威廉一世發現在他的波茨坦行宮邊上豎立著一座破舊的紅磨坊(用來磨面粉),感到大煞風景,于是派人把它拆了。磨坊主人到法院狀告皇帝。法院判決皇帝違法,于是磨坊被恢復并保留至今。
7
就我看來,我們要建立三重機制:一是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前置制度,防止“紅頭文件”突破法律邊界;二是政企溝通數字化平臺,確保政策制定前商戶異議即可觸發復核程序;三是營商環境保障,避免“權力犯錯全民埋單”。
當然,更重要的是加強我們的行政復議、行政審判,商戶能就政府的不當行政行為進行復議、訴訟,復議機關、人民法院能夠依法監督行政機關,撤銷其違法決策。
這才是法治的應有之義。
2025年4月18日星期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