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水務局發布上海市水體清澈度提升“十大典型案例”名單,金山區漕涇鎮水庫村水系榜上有名。
金山區漕涇鎮水庫村水系
水庫村水系(何家宅浜),地處浦南東片水利控制片,北起長堰路,南至何家漾,是漕涇鎮水庫村內的一條村級河道,河道長度約0.24公里,河道平均面寬20.6米。河道水體常年清澈見底,水質維持在地表水Ⅱ-Ⅲ類水質標準之間,可為周邊1400余名居民提供親水場所。
采用技術措施
隱蔽式水下生態護岸建設。采用結構頂高程低于常水位的水下護岸設計,通過小木樁加固、全植被覆蓋自然土坡等技術,形成穩定且隱蔽的岸坡防護體系。該結構避免硬質化工程,利用植物根系固土,增強岸坡抗沖刷能力,同時維持河道自然形態。
立體分層植物群落構建。依據高程差異配置多層次植被,上層:堤頂及斜坡種植濕生植物,增強水土保持能力;中下層:搭配挺水植物(如蘆葦)與沉水植物(矮型苦草、金魚藻),形成水下森林,為水生生物提供棲息地,構建完整河道生態鏈。
疏拓河道與生態防汛融合。通過疏拓河道斷面擴大行洪空間,結合生態護岸的柔性結構及植物緩沖帶,既提升防汛除澇能力,又減少水流對岸坡的沖擊。植物群落協同作用可減緩流速、截留泥沙,實現防洪安全與生態功能的雙重優化。
主要經驗做法
水利項目先行,筑牢水清底牌。開展水利專項整治,以“看不見的護岸、會呼吸的護岸”為理念,布置水下生態護岸,恢復矮型苦草、金魚藻等沉水植物,保障水生動物棲息空間,形成河道生態鏈。
河道生態修復,構建水生態系統。通過水生動物和植物的協同作用,河道內的水生態系統逐漸完善,水體清澈度得到顯著提升。
壓實管護責任,維護河道水生態。加強巡查養護力度,及時清理河面聚集漂浮物,維持河道清澈見底的良好水環境面貌。
通訊員:楊陽
編輯/責編:程佳域
審核:陳建軍、林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