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晚,新能源材料龍頭華友鈷業發布2024年年報及2025年一季報。
2024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09.46億元,同比下降8.08%,歸母凈利潤41.55億元,同比增長23.99%,創下成立以來最好經營業績。分季度來看,該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營收為全年最高,達到154.6億元,同比增長1.61%,該季度歸母凈利潤更是同比暴增235.92%,達到11.34億元。
2025年一季度,華友鈷業的業績仍在增長,營業收入178.42億元,同比增長19.24%,環比增長15.43%;歸母凈利潤12.52億元,同比繼續高增139.68%,環比也有10.37%的增長。
華友鈷業今年歸母凈利潤表現,圖片來自東方財富choice
華友鈷業是廣泛用于新能源車領域的鈷金屬、鎳金屬的原材料開發龍頭,也從事鋰電、鈉電等正極前驅體生產、銷售業務。該公司2002年成立,2015年登陸上交所主板。
目前,該公司在剛果(金)的鈷礦年產能超過5萬噸,2024年鈷產品出貨量(含內部自供)約4.68萬噸,同比增長13%,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而在鎳金屬領域,華友鈷業在印尼的產能持續釋放,2024年鎳中間品出貨量近23萬噸,同比增長50%,全球市占率超過10%。
但在鋰電材料方面,該公司出貨量同比有所下降,2024年鋰電正極前驅體出貨量超12 萬噸(含內部自供),正極材料出貨量超9萬噸(含內部自供及參股公司權益量),公司解釋稱是為優化產品結構,主動減少了部分低盈利產品的出貨。
寧德時代、比亞迪、特斯拉、LG新能源、大眾等新能源電池、汽車巨頭均為華友鈷業主要客戶,據該公司表示,其具備較強產業一體化能力,在礦產開發成本、紅土鎳礦濕法冶煉、前驅體制造等方面形成競爭優勢。
近年來,鈷價持續下跌,鎳價同樣沖高回落,導致華友鈷業業績遭受打擊。2022年,該公司凈利未取得明顯增長,2023年則出現14.25%的下滑。其在2021年一度破百的股價,也陷入持續震蕩,并在2022年中后一路下行,2024年初一度跌至20元/股的水平,直至去年四季度才迎來明顯的持續增長。
總體來看,新能源車的持續發展,仍是上游龍頭們業績的基礎保障。根據第三方智庫EVTank的統計數據,2024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增長24.4%,達到1823.6萬輛,滲透率增至23.2%。中國市場仍延續強勢表現,全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1089.9萬輛,在全球占比過半,同比增長40.7%,滲透率高達49.4%。與此相對應,2024年全球鈷需求25.1萬噸(以消費電子、新能源動力電池需求為主),同比增長17.84%;全球鎳需求同比增長 8.02%,不過仍以軍工板塊增長最多,電池用鎳同比漲幅為5.07%。但這兩大金屬的產能過剩、供過于求問題仍然較嚴重,尤其是鈷,全年價格下跌超過20%,跌至近10年來低點。
在此背景下,華友鈷業的成本控制和海外業務成為了亮點。
在新能源電池材料及原料、有色金屬這兩大主業中, 該公司毛利率都增加了2個百分點以上,其中鈷產品的營業成本同比下降25.24%,毛利率提升6.82%;鎳產品毛利率提升8.51%,達到27.1%,在行業中具有明顯優勢。2024年,該公司境內營收占比近4成,毛利率13.85%,同比微增0.49%。而占到營收6成的境外業務,營業成本顯著下降,同比壓低了7.89%,毛利率增長4.61%,達到18.84%。
據該公司此前解釋,得益于紅土鎳礦濕法冶煉等核心先進技術,其印尼華飛鎳礦項目的每噸成本較行業均值低約20%。而鎳、鈷自給率的持續提升,以及優化產品結構、增加高附加值產品出貨的策略,在2024年營收同比下降的情況下,實現了凈利潤的逆勢增長。而2024年末到2025年一季度,因剛果(金)政府宣布禁止鈷產品出口4個月導致鈷價大漲,再疊加鎳項目的產能釋放,更讓華友鈷業實現連續兩個季度的凈利同比高增。
目前來看,華友鈷業在前沿產業和出海領域仍有較大野心,其著眼歐美高附加值市場的匈牙利正極材料一期2.5萬噸項目正有序推進,印尼華能5萬噸前驅體項目也在爭取早日達產,而就在一個月前,該公司還公告宣布控股子公司將與北京衛藍新能源簽約,在固態電池領域開展合作。
在年報中,華友鈷業也表示,隨著歐美、東南亞等市場對新能源產業的本土化訴求持續升溫,海外市場增長快、利潤高等特點凸顯,中國鋰電產業鏈正迎來雙向驅動的出海戰略機遇期。對鋰電材料企業而言,通過構建國際化產能布局,既能高效配置全球資源,又能深入國際產業鏈,增強全球競爭力。
不過,跨國經營也帶來一定風險,尤其華友鈷業的海外產能遍及亞、非、歐多國,其投資地所在國的政策、監管等都會面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此外,作為主要消費市場的美國等地,近期持續變動的關稅政策,和可能愈發加碼的貿易壁壘,也易讓前景產生變數。
此外,作為仍以資源開發為主的企業,在市場持續變動的大背景下,華友鈷業的經營業績恐怕也仍難免大幅波動,該公司在風險提示中也強調,受全球經濟、供需關系、市場預期、投機炒作等眾多因素影響,公司主營的鎳、鈷、鋰、銅金屬價格具有高波動性特征,如果未來價格出現大幅下跌,公司將面臨存貨跌價損失及經營業績不及預期、大幅下滑或者虧損的風險。而且,隨著新能源汽車增速放緩以及全產業鏈各環節產能的逐步釋放,動力電池、鋰電材料供求關系發生逆轉,已出現階段性、結構性疊加的產能過剩。如果該狀況持續或者加劇,也會導致公司產能利用率、經營業績承壓。(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胡珈萌,編輯|劉洋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