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加州搞出了個大動靜!
當地時間4月16日,加州州長紐森公開表示,該州就關稅政策起訴特朗普政府,直言特朗普濫施關稅的行為“非法且越權”,還強調這些關稅政策已經給加州造成了“直接且無法彌補的損害” 。
這一訴訟,不僅是特朗普政府首次因關稅問題遭遇州級法律挑戰,外媒更是稱它為“貿易戰引發美國內斗的第一把火”。
加州為什么會跟特朗普政府急眼呢?說白了,還是錢袋子“傷不起”。
加州堪稱全美經濟的“扛把子”,GDP高達3.9萬億美元,要是單獨拿出來排名,能位居全球第五,比印度還要厲害。而且加州每年進出口額接近6750億美元,平均每天就有18億美元的貨物在太平洋上運輸。
特朗普那“無差別加征關稅”的騷操作,讓極度依賴國際貿易的加州直接遭殃。其他國家的針對特朗普政府“對等關稅”的反制措施,使得加州葡萄酒、杏仁出口大幅下降,硅谷科技企業進口零部件成本飆升,建材價格上漲,導致山火災后的加州重建多花了5億美元。
據加州州長辦公室的數據,僅汽車零部件關稅就致使該州制造業成本飆升了25%,不少硅谷科技公司為了避稅,都開始把服務器往墨西哥搬了。
更慘的是農業,加州杏仁產業80%的市場在亞洲,關稅一漲,果農們只能干著急。
特朗普加稅依據的是《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這一法律就像游戲里的“GM指令”,理論上可以繞過國會審查直接加稅。可他沒想到,這個“GM指令”問題多多。
法律界人士指出,這部法律自1977年誕生以來,從未被用于加征關稅,特朗普的做法無疑是在“違法邊緣試探”,連他自己的團隊都在替他擔心:要是法院判輸了,以后還怎么利用關稅操縱股市“薅羊毛”?
并且,關稅政策對美國經濟的傷害遠超預期,CNBC調查顯示,61%的企業表示關稅讓成本翻倍,63%的企業認為經濟衰退不可避免,特斯拉CEO馬斯克更是直言這政策是在給美國經濟喂慢性毒藥。
加州這次起訴,直擊要害,指控特朗普濫用法律、繞開國會強推關稅,屬于“越權”行為。因為這部法律原本是用于應對“國家安全危機”的,卻被特朗普用來為“貿易大棒”背書。
有意思的是,就在加州起訴的同一時期,美國多家小企業也聯合在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起訴政府,認為政府無權在沒有國會批準的情況下全面加征關稅。
其實,加州和特朗普打官司已經不是頭一回了。作為民主黨州,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時,雙方就在移民、環保、醫療等問題上爭執不斷。比如2019年,特朗普為修美墨邊境墻挪用軍費,加州聯合其他15個州將其告上法庭。但這次不一樣,加州不僅在法律上“硬剛”,還試圖繞過聯邦政府,直接和加拿大、墨西哥簽協議搞“獨立貿易”。
加州此次訴訟有著“一石三鳥”的考量。
從法律層面看,若初審勝訴,關稅實施可能暫停,即便特朗普政府上訴至最高法院(保守派占多數),這一訴訟也可能引發司法戰連鎖反應,紐約、伊利諾伊等州或許會效仿,掀起全國性“反關稅潮”,動搖特朗普政策的合法性。
從經濟層面估算,關稅已讓加州損失150 - 250億美元,勝訴的話能挽回部分損失。
從政治層面來說,紐森想借此鞏固“反特朗普”人設,強化“進步派領袖”形象,吸引更多支持者,同時也在為明年的民主黨中期選舉造勢。
這場官司的影響不容小覷。如果加州敗訴,可能會激化該州“脫美獨立”的聲浪,畢竟當地民間的“Yes California”運動早已存在。要是勝訴,紐約等貿易大州可能紛紛效仿,國會和總統的權責邊界也將重新界定。
表面上看,加州起訴特朗普是一場法律糾紛,實際上卻暴露了美國政治體制的深層矛盾。當聯邦政府淪為“資本代言人”,州政府只能通過法律手段“自救”,普通民眾則成了“犧牲品”。這樣畸形的政治生態還能持續多久呢?美國的政治真的就像一場大型真人秀,各方在舞臺上各展“演技”,只是苦了那些普通民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