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環球網報道,美國對臺加征關稅,賴清德當局宣稱 “吃苦當作吃補”,放棄報復舉措。此言論一出,島內輿論瞬間炸鍋。這一事件不僅暴露了賴清德當局在外交決策上的軟弱,更凸顯其 “謀獨” 行徑下對臺灣民眾利益的忽視,引發島內一系列連鎖反應。
臺灣(資料圖)
長期以來,民進黨賴清德當局不斷對外吹噓與美國的關系 “堅如磐石”,試圖營造一種依靠美國便可高枕無憂的假象。然而,特朗普威脅對臺灣加征 32% 關稅的消息,如同一記響亮的耳光,無情地擊碎了這一泡沫。面對美國的關稅大棒,賴清德選擇了屈膝投降,聲稱不會對美進行關稅報復,反而要加大對美采購及投資。這種卑躬屈膝的態度,讓島內民眾深感憤怒與失望。一直以來被民進黨描繪成堅實依靠的美國,關鍵時刻卻揮舞起關稅大棒,重重打擊臺灣經濟,民眾對民進黨當局所謂的 “美臺堅固關系” 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在賴清德向美國認慫之后,親綠的 “臺灣民意基金會” 公布了最新民調結果,數據顯示出島內民眾對賴清德態度的巨大轉變。賴清德的支持率下降至 45.9%,這一數據創下他自去年 5 月上任以來的次低紀錄;而不贊同其領導方式的民眾比例飆升至 45.7%,達到任內新高。這一降一升,清晰地反映出島內民眾對賴清德當局近期表現的不滿。
臺灣(資料圖)
深入探究賴清德支持率下滑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大罷免事件的后續影響。起初,當民進黨民意機構黨團總召柯建銘力倡大罷免時,賴清德僅以 “尊重民間團體行動” 回應,并未公開表明立場。然而,3 月中旬開始,隨著民進黨全面力挺大罷免行動,賴清德身為黨主席也不再維持中立。但社會主流民意是反對大罷免的,這一決策違背了多數民眾意愿,由此產生的負面效應逐漸發酵,民眾對賴清德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
其二,特朗普新關稅政策的沖擊。4 月 2 日,特朗普宣布新關稅政策,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沖擊,臺灣也難以幸免。根據民調,高達八成六的民眾認為該政策將對臺灣經濟帶來重大負面影響,同時,五成七的民眾覺得特朗普時代的美國不再值得依靠。盡管賴清德當局初期采取了一些應對措施,并獲得部分民眾認可,但對于后續可能產生的更深遠影響和沖擊,民眾依舊憂心忡忡,對賴清德當局的應對能力持懷疑態度。
面對賴清德當局這一系列 “跪美賣臺” 的行徑,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給出了 8 個字評價 ——“卑躬屈膝,令人不齒”。朱鳳蓮指出,面對美國濫施關稅,單方面挑起全球貿易戰,大陸第一時間堅決實施必要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的同時,也捍衛了國際貿易規則和公平正義,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與支持。反觀賴清德當局,為謀 “獨” 不惜主動出賣臺灣核心優勢產業,最終換來的卻是美國對臺課征高關稅,使其苦心編造的美臺關系假象徹底破滅,從美國的 “棋子” 淪為 “棄子”。
臺灣(資料圖)
賴清德當局不顧臺灣民眾利益和產業發展前景,提出對美 “大采購大投資討好方案”,這種行為嚴重損害了臺灣的經濟利益和發展自主權。以臺積電為例,在美國的多重壓力下,臺積電頻頻宣布加大對美投資力度。然而,在美國建造半導體制造廠的成本遠高于亞洲地區,運營成本也大幅增加。即便如此,民進黨當局卻對此 “樂觀其成”,毫不關心島內產業的未來發展。此外,美國對半導體進口展開調查并可能征收關稅,賴清德當局不僅不思考如何維護臺灣半導體產業利益,反而企圖將臺灣聯華電子等更多籌碼拱手送給美國,配合美國遏制中國大陸高科技產業發展,這種行為無疑是將臺灣的核心產業推向深淵。
事實證明,賴清德當局的 “跪美賣臺” 行徑不得人心,不僅損害了臺灣民眾的切身利益,也將臺灣推向了更加危險的境地。而只要兩岸攜手、同胞一心,共同抵制外部勢力的干涉,中華民族經濟必將不斷壯大,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也將指日可待。島內民眾應看清形勢,堅決反對 “臺獨” 分裂行徑,維護兩岸和平穩定,這才是臺灣的真正出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